专栏名称: 编剧帮
创建于2013年4月,目前超过15万编剧、导演、制片人、公司总裁为主的影视专业人士订阅,是国内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编剧及剧本资源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福州新闻网  ·  热搜爆了!刚刚,破100亿元! ·  5 小时前  
福州新闻网  ·  热搜爆了!刚刚,破100亿元! ·  5 小时前  
苏州新闻  ·  《哪吒2》,破100亿! ·  6 小时前  
都市现场  ·  刚刚!《哪吒2》票房冲破100亿! ·  6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编剧帮

您的第二份「编剧学徒福利」已派送,清注意查收!(第1094期)

编剧帮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3-13 21:01

正文

点击↑蓝字即可订阅

作者 | 陈秋平 张珂

踏之电影艺术的人,不论是导演、编剧、演员,皆要有一定程度的编剧能力,这一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本文来自陈秋平老师分享他的116条独门秘笈中 十一——二十条 以及融汇了张珂老师的精心讲解,无疑是对编剧学徒的一个巨大福利。


(敲黑板画重点,阅读请十条请点击“阅读原文”)


11. 【动作】 编故事的关键是找到角色动作。


动作分两种:主动动作和被动动作。前者是我想干嘛。想考研,出击准备,迎接挑战。被动动作是路上走得好好的,一个花盆从天而降砸在头上,流血抢救、血型不对、没带钱,医生不在…编剧的任务就是给角色动作设置障碍,他克服重重障碍达到目的或转危为安,就是故事。


讲评: 请阅读希德菲尔德的作品。


参考: 《将爱情进行到底》第二部,李亚鹏和徐静蕾上床的部分。



12. 【事件】 用简略方式将观众带入角色所处的规定情景后,必须发生事件。只有事件才能让人物活起来并让观众感同身受。事件要件:


1.有足够的冲击力,让人物动起来;

2.须引起观众的关注和期待;

3.能引起连锁反应;

4.能造成人物冲突(外部)和纠结(内在);

5.有想象空间。一部电影需要3—5个相互关联的事件。


讲评: 事件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一个人物性格设定也好,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好是不能用嘴说出来的,也不能用画外音。一定都是用事件显示人物和人物关系。事件在套路中但是不能俗套。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对于事件的表述用事件表是很好的方法。我们应该在平时注意扒一些有趣的事件一个个记下来。


13. 【拐点】 事件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和转折。人物动作带领观众朝某个方向走,或达到目的或出现意外使得人物动作方向改变的那个点,就叫拐点。拐点特征:


1.逻辑的必然;

2.关注和情绪的小高峰;

3.拐的方向出人意料(需要编剧挖坑给观众跳);

4.具有节奏调节功能;

5.体现变化与多元特征;

6.起到转承启合的作用。



讲评:

原则: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拐点不能突然就来。要有铺垫不能硬拐。例如:一个人走在路上被车撞死。此为硬拐。


再例如: 一个人心事重重的走在路上没有注意身边的车,突然被撞死。此为有铺垫的拐点。


14. 【下狠手】 故事产生于动作,动作来源于人物,人物发力源于编剧给他的压力。我称之为压弹簧。编剧压弹簧越给力,人物的动作发力越大。所以,老好人当不了好编剧。编剧对心爱的主人公不能太好,你得让他受苦,被凌辱,遭打击,让他危机重重、走投无路、苦不堪言、生不如死……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是也。


讲评: 把人物逼到绝境,把弹簧压到最紧张,把戏顶着走。分为两种极致:


一是情节上的机制,即前有猛虎后有追兵;

二是情感上的机制,比如陷入两难的抉择。


参考: 《黎明之前》《潜伏》。



15. 【生活质感】 什么是剧本的生活质感 1.人物鲜活,2.故事贴近生活,3.对话生动有趣,4.细节丰富,5.平和但有张力……如何变成剧本?大概:1.善于观察;2.保持敏感;3.准确截取;4.学会提炼;5.大胆推理;6.坚持积累;7.复合表达。这些大体属于技术层面,其实功夫在诗外,保持和培养自身人文情怀最重要。


讲评: 编剧最难。需要平时的积累和阅读量,做一个杂家。做法:关注与人有关的事,多看自传访谈录专题(网易《大国小民系列》南方周末),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对生活敏感的人。关注生活的细节,关注对话,关注有意思的人有意思的事,关注有质感的东西。注重对于语言的积累,例如对古文的敏感(读明清小说),了解歇后语和一些江湖话、京片子、春点。


16. 【个性化对白】 编剧困惑之一,总不能千人一面,千口一腔吧。但语言又有极大的同一性,我们都说人话,不说鸟语,过于特别会造作。人物个性化对白应该是:


1.不能违背人物性格;

2.尽量有一些个性化标志(口头禅、用词);

3.说话的方式比用词更重要;

4.人物内在依据大于外在形似;

5.强化亮点避免刻意。


讲评: 很多

先人再写台词的时候会大白话,语言风格相同。给人物设置口头禅、结巴,只是表面功夫。真正的问题应该出在人物小传上。人物性格、出生背景、家庭环境等决定了这个人应该说什么话和他的语言范畴。人物小传做的不好却在方言上下功夫是舍本逐末的事。人物小传扒的越深人物越清晰,人物仿佛活在心中,他该出什么话就直接出来了。写人物时要学会跳跃,仿佛灵魂附体。多读资料、回忆录、采访。多体会各个时代各个阶层的生活,不同人的风格,消化在内心中。特别是重场戏。


推荐: 邹静之老师《五月槐花香》佟奉全和茹二奶奶的台词,以及《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大丈夫》


17. 【和观众谈恋爱】 写剧本好比和观众谈场恋爱。观众是美女,你首先必须爱她,然后挑逗、讨好、诱惑她,弄清楚她想什么,她要什么,然后给予、付出,满足她。可一味地附和,无原则的让步也不行,你得有坚守。你不能过分宠她,对她的弱点你得抑制、教训、警告、恐吓,随后征服她(高潮),方抱得美人归。


讲评: 不能把什么都给观众,要和观众斗志。顺剧情没有意思。通过技巧处理、叙事处理,让观众有期待感、恍然大悟、错愕感。情节上依然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人物设置上让观众觉得人物就在身边但是又与众不同的感觉。


18. 【戏剧任务】 是一场戏、一个段落甚至整个剧本中编剧想要完成的任务。它可以同时是角色的任务,也可分开。攻打无名高地,角色任务是战胜敌人,戏剧任务却是展现战争的残酷或兄弟情。


要点:


1.必须提前明确;

2.与角色任务同步;

3.指挥角色动作的真正灵魂;

4.角色任务包裹戏剧任务;

5.全剧戏剧任务=主题。


讲评: 戏最重是为了表达一个主题的。其表现在人物的行动上。完成的是角色人物,但背后是为了体现戏剧任务。不是为了杀人而杀人,不是为了打斗而打斗,而是要完成一个更高级的戏剧任务。


19. 【可恨的编剧】 编剧是什么?编剧是无中生有的人(虚构),是无事生非的挑拨者(冲突),是狠心郎负心汉(让人流泪),是杀父奸妻不共戴天的仇敌(激怒),是唯恐天下不乱的贼子(高潮)……从前有个帅哥巧遇一个美女,他们一见钟情,坠入爱河,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样一帆风顺的故事谁看呀?


讲评: 不能把什么都给观众。观众享受的是未知感。开放式结局。推荐韩剧:《对不起我爱你》。



20. 【合理与奇特】 写剧本设置人物和事件时常纠结,因为合理与奇特注定相互矛盾,处处合理则易平淡,过分奇特又难免违背逻辑。我的经验首先考虑奇特,先出奇招,然后将其合理化。如果费老劲也没能使其合理,弃之。然后重新再寻找并设置一个奇特。即便没有奇特的事件,也尽量换一个奇特的角度。总之要奇。


讲评: 例如之前所讲的顶着写。如果剧的难度只有20分,那么我们就给他顶到90分。所谓起飞制,飞扬的智慧。就是一开始把情景设置的困难了,那么你写出的解决方案就牛逼了。建议大家在看剧的时候,如果感觉到“主人公接下来要怎么办好紧张”,这个时候就应该记下来编剧解决这场戏的对策。记得多了就手到擒来,在自己写的时候甚至可以把两种方案拼在一起。



21. 【小高潮】 相对大高潮而言的,在电影里突出,因电影一次观赏,结尾前定有最大高潮出现,之前的小危机及解决(拐点)被称为小高潮。电视剧太长,难找大高潮(多次观影),加之电视剧分集实际由导演最后任意切割,更难准确设置拐点,所以只能模糊。


经验:以故事段落为标准,3到6个拐点配一个段落高潮。


讲评: 从电影的角度来说,还是要看希德菲尔德的作品。这就是电影特殊的形势和时间长度所对应的人能接受的模式。和人的智力体力情感所相连的。希德菲尔德的作品里提到的很重要的就是高潮段落。


大高潮就是达到了人物的最终危机的解决,主题精神的树立和升华。是情节情绪高潮的统一,也是人物动机和性格实现的统一,观众情感的出口和高点。小高潮是人物动机实现过程的一次次冲击和铺垫。(例如澡堂洗澡的波折,动作与反动作)小高潮是为了衬托大高潮。实际上故事可能是很长的故事,但是小高潮只是一个情节段落。一个电影里会有很多个拐点,观点之间会有一个大拐点,产生一个小高潮。副高潮出现在大高潮之前。


电视剧里以故事段落分,在三四个段落之间要有一定的冲突。情节就是人物关系的变化,人物关系的变化也是情节发生转折的时候,整个片子的情绪也会有改变。拉电视剧的时候也可以拉出时间段落、人物关系的转变图。即掌握了各种范式。套路背后是经验。


22. 【首三集】 电视剧约定俗成为长篇评书,在漫长观影过程中,观众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关注,于是首三集成为观众决定是否继续看的关键,也成为购片者和电视台(搜集收视率)评判依据,至关重要。英雄三板斧新官三把火:


1.信息量大(人物场面风格视觉动作);

2.节奏紧凑;

3.冲突迭起;

4.戏剧张力强。玩命!

5.制造大悬念(让人觉得后续有大戏要唱);

6.有趣(台词、机关设置、细节)。

总之,编剧有多大劲使多大劲。


讲评: 头三集非常重要。很多责编只有前三集看的认真,电视台的购片也看前三集,前三集厉害了他才愿意看后面。前三集漂亮有几种方法,第一是热开场,第二是通过热开场把主要人物全部带出来,但是不能花开一朵各表三枝,一定要与热开场有联系并且在第一集就全部带出来。所以前三集要把人物、背景、人物关系、基本的对抗体系交代清楚。而且要在前三集建立一个巨大的危机,相当于电影的前9分钟。但是传记片特例。


23. 【剧本标准】 罗伯特·麦基曾在好莱坞当剧本编辑,他常写下评语说某剧本场景诙谐、感觉敏锐、文笔通顺、用词恰当,但故事令人失望。他从来没有写过这样的评语:该剧本语法糟糕、拼写错误、对白拗口、方位杂乱、打印格式不规范,但它故事精彩、动人心魄、人物深邃、高潮迭起。前者坏剧本,后者好剧本。



讲评: 剧本的标准,第一,人物关系要精彩,如一男一女可以是萍水相逢也可以是青梅竹马,太阳的后裔就用了一个巧妙的扣,即抓小偷事件,让男女产生误会,形成错位,就成为欢喜冤家了。


第二,故事精彩。欲扬先抑,三翻四抖,都是常用的方法,虽然起伏但是应合乎逻辑。见太阳的后裔。剧本是提供给导演故事讲述的一套进程,给演员表演的依据。写剧本的时候不应该拘泥于一两句台词,而是应该先行成大的框架。


24. 【交代戏】 虽然对故事背景、人物关系、事件来龙等需要必要的交代,但应尽量避免纯粹、单独的交代戏,好的交代应该是:


1.非一次性在不同场景和对话中泄露出来

2.留下可补充的残缺让观众自己去概括或推理;

3.符合场景和人物自身逻辑自然流露;

4.尽量用交代带出人物性格特种;

5.尽量对情节发展有推动。


讲评: 靠说出来的方法比较低级,占篇幅,戏剧功能比较弱。应该把事物的交代铺陈到主要的情节线中,把主人公的情节桥段跟交待联合起来,使其成为情节中的一环。例如美剧《夜班医师》,男主人功是伊拉克的一个军医,退伍后在医院急诊室当夜班医生。交待了他聪明医术高明有担当,但是没有交待曾经在伊拉克的经历,但是在接下来他处理的一个个案例中慢慢的凸显了出来。一直到最后他为什么会冒着生命危险救别人或没有救人感到自责,原来是因为他曾经在伊拉克失手打死了哥哥。像这样都是比较高级的处理方法。



25. 【过场戏】 为衔接两场戏设置的过度段落,特点是游离于剧情之外。不好的剧本通篇都是过场戏,而写得好的过场戏应该是:


1.逻辑的一环,因而不可或缺(虽本身不推动剧情,但拿掉则破坏剧情);

2.节奏调节器(不从剧情上起作用但为下一个高潮做情绪情感铺垫);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