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书评周刊
新京报书评周刊2003年创刊,每周六出版发行,口号是“阅读需要主张”。书评周刊气质是严肃而有趣,主要评价国内外出版的大众类优秀图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十点读书  ·  饺子导演,再见! ·  昨天  
新京报书评周刊  ·  李小江:想在有限的岁月里,多做一些基础性的奠 ... ·  2 天前  
上海书评  ·  王振忠|共享一片天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书评周刊

定居,或者流浪,女性的两种生存选择

新京报书评周刊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7-10 08:40

正文

“一周书单”又跟大家见面啦!


本期的主打推荐书目,来自美国作家玛丽莲·罗宾逊,她是普利策奖、海明威奖、橙子文学奖得主,奥巴马曾亲自颁发她国家人文奖章。她的小说《管家》讲述美国西部爱达荷州某个偏远小镇上,一对失去母亲的姐妹露西尔和露丝连续失去其他亲人后,跟随姨妈西尔维生活的经历。从中我们得以窥见女性的纠结与选择,命运与未来。


此外,本周书单从文化、新知、诗歌、艺术、历史等类别选择了7本好书为大家推荐。来看看书评君都选了哪些新书,或许值得你关注和借鉴。


本期主持 |新京报记者 柏琳


主打

《管家》

作者: [美] 玛丽莲·罗宾逊

译者: 张芸

版本: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6月


一个孤独的作家,她写那些孤独的人,静默地观看平淡无奇的日常。她写得深邃,寂静,让人舍不得一下子读完。如果想要寻找明晰的故事情节,你读不了三分钟。如果你不能忍受景物成为另一个主角,洪水,暴风雪,冰冻的湖面,漆黑的果园,这些意象都不过是冷冰冰的客体。但如果,你相信人的灵魂需要释放,光明和黑暗需要彼此对话,那么你会喜欢这个美国女作家的书。


她是玛丽莲·罗宾逊,普利策奖、海明威奖、橙子文学奖得主,奥巴马曾亲自颁发她国家人文奖章,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从处女作小说《管家》开始,她让人欲罢不能。《管家》讲述美国西部爱达荷州某个偏远小镇上,一对失去母亲的姐妹露西尔和露丝连续失去其他亲人后,跟随姨妈西尔维生活的经历。从前,外祖父乘坐的火车出轨掉入湖底,而姐妹俩的母亲多年后独自驾驶汽车自沉湖底。哀伤的过去不能给这对姐妹带来答案,却给了她们丰富但混乱的内心。在成长路上,姐妹俩选择了不同的人生——妹妹露西尔回归日常秩序,姐姐露丝选择跟随有游荡怪癖的姨妈西尔维,从此在节节车厢中流浪。


传统社会留给女性的角色选择并不多——定居,或者流浪。很难说,选择反抗传统定居角色的女性在走上流浪之路后就一定会获得解放,玛丽莲·罗宾逊给出两种女性的生存方式,却不置可否。她做了一个作家该做的事情——真实地呈现女性不同处境的黑暗与光明——没有孰优孰劣,只是选择问题。



文化

《不思议图书馆》

作者:  [日] 寺山修司

版本: 浦睿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2017年6月


这是一本有关冷知识和恶趣味的书。日本“跨界怪才”寺山修司在上一本《幻想图书馆》里畅谈头发的典故和青蛙的趣闻,现在他把这种“怪癖”延续到了一座“新开放的图书馆”——《不思议图书馆》中。进入这座千奇百怪却都有据可查的图书博物馆,你如同进入了寺山修司天马行空的艺术大脑,怪人胡迪尼的逃脱艺术、怀孕机器人的悲剧、巨人的毛发对黑死病有效说、发明了自杀机器并当场演示的男人、世上有蓄胡子的女人吗?……所有冷僻、猎奇话题一网打尽。


但不是猎奇完了就结束了——寺山修司比我们想象得要深邃许多。在这光怪陆离的种种“杂耍”背后,他提醒我们注意其中的悲哀——比如,当街头魔术被推上舞台,连白日梦都要被“制作成舞台产品”;又比如机器人虽然当初是空想家的乐趣,发展到后来,却在被异化的人类未来中,真的作为人类的“复制品”再现了。


诗歌

《大地蓝得像一只橙子: 保罗·艾吕雅诗选》

作者:  [法] 保尔·艾吕雅

译者: 潘博

版本: 朗朗书房·南海出版公司2017年7月


法国著名超现实主义诗人保罗·艾吕雅,一生写诗和战斗,参加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运动,以及反法西斯斗争,其创作的《自由》一诗广为流传。艾吕雅的诗流露人与人最真实的情感,主要围绕爱的狂热与消逝、生命的真实与孤独。本书涵盖了诗人从1913年到1951年发表的几乎全部诗集。


在那场如梦幻般开始和终结的超现实主义运动中,保罗·艾吕雅无疑是脱颖而出的瑰宝。他热爱抒情,不断吟唱爱的颂歌。他以生活为诗,以诗为生活,作诗有千首。 他一生爱过四个女人,他说“如果我得到我所爱,我便绝处逢生/如果我的爱森严壁,化为乌有,我便寿终正寝”。


新知

《地球之美》

作者: [法] 帕特里克·德韦弗 文 / [法] 让·弗朗索瓦·布翁克里斯蒂亚尼 图

版本: 新星出版社2017年6月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可我们真的了解地球吗?它曾经一片混沌,而今却成为太阳系中最美的星球。它曾经是岩浆火球和冰雪之地,而今却是剔透的蓝色星球。虽说人类文明在地球几十亿年的历史中微不足道,可正是有了人类之后,地球的生命历程才开始被铭记。这是一本呈现地球46亿年漫长地球简史的书,包含了200余幅史前遗迹、生物和地貌的高清还原图。


在这个地球之美屡遭践踏的时代,我们翻开这本书,就是坐上了一艘回到过去的时光机。人的生命极其有限,如果我们知道盘中佐菜的盐可能是来自1亿多年前的沉积物,燃烧石炭纪的一块炭,温暖我们的也许就是3亿年前植物所吸收和储藏起来的太阳能……当我们能够清晰地建立起过去与当下的联系,我们爱这个世界的信心,也许就会增强一点。


艺术

《导 演的诞生》

作者: [英] 斯蒂芬·洛温斯坦

版本: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5月


每个电影导演想必都有自己的“电影梦”,但能够做好这个梦的人其实并不多。这是一本坦率又有趣的当代导演访谈录,集中关注十个仅凭借自己第一部独立执导的长片就跻身世界影坛的“新人”。这十个人现在早就名声在外,但在本书里却并没有夸夸其谈自己的“才华”,在编剧作家洛温斯坦的注视下,他们的成长背景和际遇发展全都真实呈现。


原来,拍出《低俗小说》的大导演昆汀高中都没毕业,辍学后靠在录像租赁店打工维生,《泰坦尼克号》的导演卡梅隆在踏入电影圈之前是一个开车司机,了不起的费里尼从小就对马戏团和小丑情有独钟,所以他的电影中总是循环出现马戏团那些叮当作响的音乐……无论最后他们是怎样成为了“大导演”,这十个人都有过孤注一掷的曾经,之后,才是浴火重生。


历史

《暮日耀光: 张居正与明代中后期政局》

作者: 韦庆远

版本: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年5月

明朝首辅张居正的是非功过,从来是史学家们津津乐道的研究内容。从前写张居正,有朱东润先生所著《张居正大传》,其力透纸背的分析,还原了张居正作为一个传统知识分子士大夫的悲情。而本书所写张居正的不同处,在于更多细节——作者运用大量罕见的史料,除却实录、政书等官方出版物外,还引用私人笔记、文集和书信达150种,以明代为主的地方志达到65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