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
(3月17日)
,毒药君曾经发过这样一条推送——
靳东给明台和王天风看病?三生三世组合要搞 “仁合医院日常800集”了!
不知道众宝宝还记不记得?当时毒药君说的就是靳东、白百何、李佳航、刘奕君等主演的
《外科风云》
。
然而,这部剧能够如期而至,还真的挺艰难的。
剧集开播前夕,女主角白百何的绯色新闻引起全民热议,而白百何在剧中的角色耿直纯情、专业技术好但情商略低。于是,白百何人设崩塌,电视剧也跟着连坐。
随着各位影视剧迷的眼光越来越刁钻,虽然每隔一段时间就有那么一两部“口碑良心剧”出现,但大家对国产剧的宽容度还是越来越低。
果然,当它播出了几集之后,几乎和所有行业剧的命运一样,遭受了网友对于“专业性”360°无死角吐槽。
毒药君认为,之所以这次的吐槽的声音如此前所未有的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外科风云》的主创团队,是创造了《琅琊榜》、《伪装者》、《欢乐颂》等一系列口碑良心剧的正午阳光。
树大招风嘛,你说你一直打的旗号都是“良心剧组”,那你就不能有一点点纰漏。
毒药君有一位很可爱的毒友曾找我聊过《外科风云》。
这位毒友是某医院普外科的主治医生,最近正在休假,刚好有时间看了《外科风云》。
她很喜欢这部剧,同时也听到了那些尖锐的负面声音。她不忍看一部好剧被舆论压倒,却又苦于自己人微言轻。
显然,因为某个人、某件事否认一部剧太过草率,更何况这部剧背后的男人是侯鸿亮。
所以毒药君邀请这位可爱的毒友写一篇剧评,于是就有了这篇真情流露。
毒药君还没来得及看这部剧,不妄作评价。不过倒是墙裂推荐各位花几分钟读一读这位医生毒友的剧评,再说《外科风云》到底值不值得看。
作为一个手术科室女主治医生,同时作为一个观众,我很喜欢《外科风云》。
为什么?
严肃的理由是,医院日常实在太真实,看见一些场景——
比如那个非得说自己有病的病人,倒霉的现实;比如那些必须写的其实对现实临床工作没啥真正意义的论文,医保——看见提到新农合政策陆晨曦不知道的时候才想起来卧槽又下新文件了,一直没看呢……器材——事故——利多卡因过敏致死的病例。这种罕见病例我没见过,但是我院曾有,官司纠缠了很久……
宛如身临其中,感受到我们身穿白衣手握手术刀的重大责任感和使命感,救死扶伤的崇高……
更真实的理由是,喜欢陆晨曦啊!她把我平均每俩月至少幻想一次的,把“精神病”仨字儿写病历上这个壮举,真——干——了!虽然离甩在对方脸上还有一点差距……
可惜的是,刚完成梦想,剧中的她就被处分赶出胸外科了。
梦没做爽,但是心被狠狠戳了。
——看见她抱着属于自己的纸盒子,在下属的目光中,离开她的胸外科——她的整个世界的时候。
她没哭,我哭了。哭得还挺肝肠寸断的。
我自然没有脱下白大衣放下手术刀的经历,但是看着陆晨曦先是在屏幕里做了我特别想做的事儿,然后就受了这个惩罚的时候,简直好像经历了一遍那种“生离死别”的情绪。好像抱着盒子滚蛋的,正是自己。
原来这份工作在我心里,这么重要,这么有爱啊!
真的,想的不是如果这样以后得全靠老公养了地位低下了生活拮据了这种难过,就是再也不能抢救病人做手术了这种伤心。
然后突然觉得,平时那些一边在心里骂一边努力在脸上保持围笑,意义重大。
也没怎么保持围笑。因为态度被患者投诉,批评罚钱也不是一次了。
真的挺像她的
(除了脸)
。
在念书的医科大见习实习留院,人生中的一半时间,都在这里了。
大概是因为是我院“亲闺女”——从见习就在,身边都是老师师兄,又是手术科室的罕见性别,女,所以,还是有些个任性的。
我现在还记得,有次科会诊的时候,为一个病人的诊断,跟顶头上司不同,讲述自己理由意见时候,说着着急,根本不知道自己多大声,早忘了什么上司下属导师学生,还干脆直接驳斥有个指标的变化上司记错了,应该是什么什么……等发现全场肃静,全都看着我,心里戈登一声的时候,才看见上司笑了,说你小点声,这屋子又不是大会堂,我们听得见。
那次我对了。然后上司说,医学是科学,还是性命攸关的科学,上级说的不一定是对的,书都不一定是绝对正确的,任何的疑问,一定要提出来,要随时做好推翻已有结论的准备。当医生怕犯错,所以特别地小心谨慎;但是当医生不能怕承认错,因为错只有被承认了,才能去分析,研究,它才能变成经验。医学就是在错,认错,纠错中不断发展的。所以我们科有误诊病历,所以他讲最多的是他从前没有救活的病人。
当然那天事后,他跟我说,以后争论不用那么大声。还有,也不必一定在会上,散会再找上级说,并不耽误事儿。
挺惭愧的,也挺庆幸的,但是之后还是没少跟上司顶嘴。后来上司也习惯了,说如果哪天看我特别温顺,那肯定是又要求他出面加病人了。
前天一个有糖尿病的患者,需要做加强CT.打造影要48小时停降糖药。她咨询心内科大夫为啥要停,停了换什么药,心内科大夫就把她转到内分泌了。在内分泌科她又跟大夫说她最近又来例假了,但是已经绝经3年了,有没有问题,内分泌的大夫给她做了一系列检查就又让她去妇科排查。在妇科检查之后为了确保她的腹痛没有外科原因,又转了我这里。转到我这里的时候,她可能已经处于疲惫崩溃的边缘了,而我也一晚上3个小时没停没顾上喝一口水并且还憋着没顾上上厕所了。所以我给她做检查之前没有很温柔地先做个介绍,就让她躺诊床上,屈腿放松。
她说怎么放松啊你们这么没完没了折磨人,放松得了吗?!你给我放松一个试试!你们当大夫的都什么玩意啊,心脏科的连降糖药都不懂,一个肚子疼还要分俩科看,你们废物啊……省略5000字。
其结果是我抹着被喷了一脸的唾沫,气急败坏地冲出了诊室。
然后?
然后绕了一大圈,又回来了。脑子里打了一些草稿。
但是回来之后看见她哭了,在诊床上嗷嗷地哭。然后我给她递纸巾,我本来想跟她解释这个过程,然后呢,发现也不用了。我就让她哭,等她哭,然后告诉她,这个查完就没别的了,就可以回家了。
这就是我的生活,我们的生活。不太完美的医学,特别不舒服的环境,彪悍又脆弱的病人,和在暴怒和心疼之间飞快切换的心情。
然后呢?我跟她说,您看您,退休了,退休金又高,孩子又出息,您刚从欧洲玩回来,等把这波病看完又要旅游去了。您看我这倒霉催的,得值班,看病人,看完之后还不能睡,还有论文呢。论文不达标就升不了副高。
其实我想,剧中的陆大夫,也是会愤怒和心疼只差一步的。果不其然,后来她面对重伤的“仇家”时候,连自我保护的心都放下了,给她手术。
可能有人以为这不真实。但是这其实就是最真实的我们。真的。
也有过一句话说得生硬,被病人揪着白大衣领子往诊室外拖,被拽掉两颗扣子的时候。那次还因为“打不还手”被奖励200块钱。结果我被患者拉扯时候没那么生气,看见奖金时候咆哮了。冲着医务处领导,说这是侮辱人的混账制度。凭什么打不还手啊?还奖金?!那我申请被罚款2000,追上去抽回来!
还给自己说哭了。
还是我大领导去把我领回来的,还请我吃了顿披萨,说,钱有啥不好啊,数不大也能吃一顿呢。
仔细想想,自己跟剧中的陆晨曦比,大概就是,顶头上司和大领导都不是杨帆,都是看着我长大的师长,对我特别包容吧。哦当然,我的手术水平,也没有那么的棒。能留在外科,只是因为当时恰好需要留一个女大夫。本市户口。
啰里八嗦地说了这么多,就是,这个电视剧太让我有代入感了。也不止对陆晨曦,那个楚珺,移植的病人,临终时候的眷恋,绝望的死者家属,当然还有跟陈绍聪杨羽们的情谊。
那种看着漂亮了好几倍的自己在屏幕里干活臭贫谈恋爱的感觉,挺感慨也挺开心的。
推荐完,你问我医疗知识?
我觉得病例用的都挺好的,比以前的医疗剧实在,正八经地在讲诊疗过程,而且基本没啥问题。至于手术室里的操作是不是靠谱?那我真没注意。我一个自己整天泡在手术室或者看教学片的人,到了手术室部分,就赶紧去抓紧上厕所了。
哦对,对这个剧最大的不喜欢就是复仇,不喜欢“复仇”俩字。而且不太喜欢男主和杨帆之间故作神秘的气氛。演到这儿我就去找零食喝水。
后来上网看剧评,结果搜出来一大堆所谓同行吐槽。
看见骂“高跟鞋”挺无语的。哪个医院禁止女大夫穿高跟鞋啊?
我都穿多少年高跟鞋上班了。别说穿高跟鞋走一天,当年穿高跟鞋追公交车,穿高跟鞋爬山,都有过啊。磨破皮当然有,后来就习惯了。为什么非得穿高跟鞋?废话,微胖届的美女都懂高跟鞋的意义吧?还有为了美去削骨头垫胸的呢。
白大衣的扣子?经常不扣。
不过是升了主治之后。医务处通常为难实习生。
穿手术衣?
说实话我是看了吐槽才回去仔细看的。不戴手套就碰了手术袍的袖子是应该不对。为什么说“应该”呢,因为我本来也以为那个自己系带子是绝对错的。还真第一次见高级手术袍。
疾病判断与治疗基本没觉得有问题。当然了,我也不是胸外科的。
本来也只是扫扫评论,最后却让有些吐槽人的上纲上线惹毛了。看见有网友说这个医疗剧能误导观众,能影响医学生,会祸患无穷,拍这样的医疗剧简直无耻,我还以为回到几十年前,看传说中的大字报呢。最终激起我写这篇文的一个言论是——
“医院里就像军队,等级分明,下级绝对不敢跟上级说不,就是执行,懂?”
没错,最后的稻草就是这,尤其是那个问号前面的“懂?”
好像听见个上扬调。
当时只有一个念头,这千万别是现在的医学生。要不然真的药丸了。
至少在我校我院,从我领导到我师兄,到我对我的学生,始终是教他们,真理最大。
我觉得同行给拍电视剧的人提提意见,指出疏漏,帮他们提高,是可以的。但是对自己不完全熟悉的专业武断否定,
(对虽然吐的是医疗方面的槽,但是他们那是电视剧里的医疗,是故事的一部分,跟我们这个,还是不完全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