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历史园地
主要发布与历史教育教学相关的文章,发布《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网站的各类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896汽车调频  ·  郭艾伦再发声:对方一直在逃避,太让人寒心 ·  2 天前  
896汽车调频  ·  郭艾伦再发声:对方一直在逃避,太让人寒心 ·  2 天前  
羊城晚报金羊网  ·  眼球被戳中结膜破碎,郭艾伦再次回应受伤事件: ... ·  2 天前  
江苏教育新闻  ·  “50岁,仍要拼!”她宣布复出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历史园地

教学反思 | 课堂上的“博弈”——探求历史的“完美答案”

历史园地  · 公众号  ·  · 2024-05-25 00:00

正文

今天讲评潍坊二模试卷,其中第 19 题的答案引起了笔者的关注。网上官方“标准答案”的设置似乎不尽科学,逻辑性也稍有欠缺,答案对材料尚未彻底挖掘——给人“意犹未尽”之感。同时阅卷过程中部分学生的答案既惊艳了我,也印证了我的想法。

这个机会不能放过。通过对答案进行再分析、再梳理的过程,将会对学生正确把握和用 “透”材料产生积极影响,也能更好地建构学生历史逻辑思维,提升材料分析能力——而这种能力,从新高考问世,新题型出现的那一刻就已经并继续被命题人所检验。

19 题摘录如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约瑟夫 ·张伯伦和他的时代英国史学家马里欧特称赞约瑟夫·张伯伦是“在目前所评述的这段时期内,英国所有政治家中最富有代表性、也最有影响的人物”。

◆生逢盛世

1836 年,约瑟夫 ·张伯伦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资产阶级家庭。

1854 年,加入叔父的螺钉生意,成为著名的螺钉生产商,产品不仅占据了国内市场,而且远销海外。

◆社会变革

1867 年,建立全国教育同盟,强调教育改革 “是补救的开始,它可以为工人阶级带来较高的工资和比较健康的生活,减少贫困和犯罪,改善居住条件”。

1873 年,成为伯明翰市长,大兴市政建设,改善道路、照明和供水,清除贫民窟,完成对市中心的改造,将脏乱差的重工业城市变成了英国最美丽的城市之一。

◆殖民地会议

1895 年,面对各国激烈的殖民竞争和帝国内部的离心倾向,担任殖民大臣的张伯伦,积极推动帝国扩张,并创立殖民地会议制度,宣扬帝国共同利益、责任。

1897 年,张伯伦召开第二次殖民地会议,要求改变帝国成员的薄弱联系,将帝国变成英国和各自治领的 “合办企业”。

◆关税改革运动

1903 年,面对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和美国、德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冲击,张伯伦组织 “关税改革同盟”,修改自由贸易政策,向对英国产品设立关税壁垒的外国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并对来自殖民地的商品实行关税优惠。

注:约瑟夫 ·张伯伦( 1836 - 1914 )是英国前首相内维尔 ·张伯伦的父亲,著名政治家。

——摘编自王蒂《约瑟夫·张伯伦和他的时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约瑟夫 ·张伯伦的改革措施进行评述。

试题点评:这道题质量总体是比较高的,属于对 2023 年山东高考真题 19 题的一种变式模仿,但所涉及知识面要小于真题。不过考察学生对工业革命以来英国史的认知情况是绰绰有余的。

网上给到的参考答案(括号内为笔者注释):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飞速发展,同时社会问题凸显;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各国对殖民地的争夺日趋激烈;美德等新兴工业强国冲击了英国霸主地位;亚非拉民族运动的高涨冲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第一段略显突兀,材料是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第二次工业革命刚刚开始入手,但答案第一段直接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起手,思维跳跃太大,另外社会问题凸显不明确,且 “凸显”的时间晚了

张伯伦进行教育改革、完善市政建设等措施,改善了民众的生活处境,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稳定; 缺少张伯伦措施及影响的背景,这是硬伤。第一段不能算作这一段背景,首先时间不甚匹配

张伯伦主张帝国扩张,倡导帝国内部的联合与团结,应对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挑战和缓解帝国内部的离心倾向,维护了英国殖民霸权;张伯伦通过组织关税改革同盟,修改自由贸易政策等关税改革措施,来应对新兴国家的挑战和殖民地的离心倾向,符合英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很明显,这一段命题人处理了材料中 殖民地会议 ”和“ 关税改革运动 两个模块,措施和影响都有,把缺乏的背景放在了第一段

张伯伦的举措是对英国现实问题的呼应,旨在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英国的霸主地位。 总结没毛病

课堂实录

上课前,我先让课代表发下试题答案。分析来到了第 19 题。我用 PPT 展示了两份学生的答案卷,“这两个同学和参考答案的逻辑不一样,同学们怎么看?建议讨论一下”。学生开始进行讨论。

等声音静下来后,战术巡视一遍后,问道 “哪位同学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赞同 PPT 上的答案,也不得不赞成(我的课堂有这么专制吗?),因为您给了他几乎满分的评分(百密一疏,试卷上有得分,不小心暴露出我的看法)。 PPT 处理的更好。先介绍社会变革阶段的背景,然后再写张伯伦措施和影响,第二段写第二次工业革命结束时背景,然后再写张伯伦措施和影响,最后总结,逻辑环环相扣很完美”,学习委员回答。

“请张三同学( PPT 答案创作者之一)谈谈你的思考”

我在考试时发现张伯伦的改革围绕的是缓和社会矛盾,尤其是工人阶级矛盾,这让我想到了想到了工业革命引起贫富差距拉大,工人处于不利地位,工人运动兴起发展。

“关于这个背景我们还有没有现成的课文可以参考?”

短暂沉寂。 “请同学们参考《中外历史纲要(下)》相关内容”

“哦……哦……哦(长音),工业革命!那里!”

社会变革 一段还有没有可以挖掘的材料? ”看得出学生们还有些疑惑,我继续补充,“还记得狄更斯的《艰难时世》吗?”

“城市生态环境”,已经有学生发现了问题。

“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及 城市病 ’, 这个知识点分散在选必下册和选择性必修二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模块,同学们可以参考”。显然部分同学已经遗忘了这个知识点。

学生处理完知识点后,我继续补充 “那这样我们处理完了答案第一段,但是再想一下真的处理完了吗?提示一下, 生逢盛世 ,你们看这段材料还有机会吗?

“他是资产阶级……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学生答。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