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复星医药
出资2,700万美元受让Kite Pharma持有的复星凯特50%的股权,并拟在转让后,作为单一股东现金出资1000万美元或等值人民币对复星凯特进行增资。
同时,
复星凯特
与Kite Pharma就原许可协议进行全面修订及重述。公告显示,复星凯特应于股权交割后90日内向Kite Pharma支付累计里程碑1,000万美元,并将根据许可产品年度净销售额的达成情况,依约向Kite Pharma支付至多2,500万美元的销售里程碑;此外,复星凯特应就所有许可产品于许可区域内的年度净销售额,按7%-13%不等的比例向Kite Pharma支付特许权使用费。
据悉,这是继私有化复宏汉霖之后,复星医药的又一次资产整合。
随后,
这一消息在市场上引发关注。
20日,复星医药执行总裁、复星凯特董事长张文杰在媒体沟通会上回应业界关心的问题时,透露了复星医药对此番资产重组的考量,“复星医药希望持续专注于未来最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领域,可‘治愈’的CAR-T治疗产品便是我们看好的领域,而复星凯特正是该领域的领头羊。”
复星凯特成立于2017年,同年,其基于自Kite Pharma引进的Yescarta进行技术转移并依授权在中国进行本土化生产及销售CAR-T细胞治疗产品。2021年6月,奕凯达(Yescarta)于中国境内获批上市,是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
目前,奕凯达已获批两项适应症,包括(1)治疗既往接受二线或以上系统治疗后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成人患者、(2)治疗一线免疫化疗无效或在一线免疫化疗后12个月内复发的成人大B细胞淋巴瘤(r/r LBCL)。
此番股权转让后,复星医药全资子公司复星凯特也拟更名为复星凯瑞,成为复星医药细胞治疗技术的核心平台。张文杰表示:“重组之后,复星凯瑞将获得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未来可以独立地打造产品。”
具体来看,一是实现双方管线全面打通,与复星医药现有的血液瘤产品及团队实现高效协同,并加速奕凯达的商业化进程;二是打开研发和合作边界,加速新靶点新技术转化,继续构建更丰富和最有治疗潜力的CAR-T产品管线,覆盖血液肿瘤、自体免疫以及实体瘤等领域。
而对于奕凯达的权益问题,复星医药已在公告中表示,于《股权转让协议》签订同日,复星凯特与Kite Pharma就原许可协议进行全面修订及重述并达成《修订及重述之许可协议》。据此,复星凯特获得Kite Pharma许可于区域(即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及领域(癌症治疗领域)内独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奕凯达®及Brexu-Cel(复星凯特在研项目FKC889)的权利。
事实上,中国在细胞治疗领域的研发和市场发展势头强劲。医药魔方MedAlpha新药投融资数据库显示,一级市场上,中国的细胞疗法融资事件数近几年皆超越美国市场。2023年,中国细胞疗法领域的融资事件数为75起,是美国市场的近3倍。
不过,高昂的治疗费用一直是CAR-T产品打开市场的掣肘。张文杰表示,由于适应症的限制和CAR-T产品高昂的价格,目前仅有2%~3%的患者能够使用CAR-T产品。眼下,奕凯达已通过按疗效价值支付的方式提升患者可及性,只是,推动产品工艺的升级同样关键。
此次复星凯特重组将开启新的发展机遇。此前,复星凯特积极推动可及可愈,在国内首创奕凯达®按疗效价值支付计划,为国内高值创新药品的支付模式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路径。用药患者自愿入组该项目,并在回输奕凯达后3个月进行PET-CT疗效评估,如未达到完全缓解(CR)状态,将退还给患者自费部分的一半(最高60万元)。
该项目自2024年1月1日启动以来,已有近200位患者入组项目,在完成疗效评估的患者中完全缓解(CR)率超过58%,进一步增强了复星凯特对奕凯达产品的信心和推进创新支付的决心。
另外,重组完成后,复星凯瑞也将打开更多合作空间。“我们也发现,中国的细胞疗法市场有一些非常独到的优势,包括IIT研究路径、中国本土企业在工艺开发和工艺迭代上的先发优势。”复星凯特CEO陈星蓉说道,“未来,复星凯瑞依然是自主研发、技术转移、联合开发三条腿走路,我们希望不仅跟Kite Pharma实现更高层面的合作,还能跟全球相关的企业,以及中国本土企业携手共创,最终实现立足中国,服务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