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把科学带回家
面向未来的科学教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把科学带回家

只发生在春天的中毒事件?这些人吃了鸡肉后,开始头晕呕吐说胡话,甚至要了命……?

把科学带回家  · 公众号  ·  · 2025-03-02 06: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撰文 | Skin
审校|阿娴

你也许早就知道,生鸡肉中可能会有弯曲杆菌和沙门氏菌,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中毒。 不过,关于吃鸡肉,还有另外一些中毒案例。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曾发布过一份名为“饮食轮盘赌”的文章,里面就记录了奇怪的鸡肉中毒事件。


在1798年的美国,人们在一次宴席上吃了一些松鸡,这在当时是非常常见的食物,松鸡是生活在针叶林中的一种禽类。而后,宾客们纷纷出现了奇怪的症状, 比如头晕、脸红、呕吐,甚至出现了失明、瘫痪和死亡的案例。


捕猎和食用松鸡在当时的北美东北部很常见。|wiki

而在那几年间,北美东北部多个地区的医生也纷纷记录了相似的中毒案件,共有4例死亡事件。令人感到疑惑的是, 这种神经系统中毒的案例闻所未闻 。因为生鸡肉导致的细菌中毒,一般是腹痛、发烧、头痛和恶心等症状。而常由腌制食品等导致的致命肉毒杆菌中毒,症状也与此不同。“松鸡中毒”虽然严重,但似乎是暂时性的,


人们调查发现, 这次的松鸡中毒事件全部都发生在二月份,冬末春初的时候 。后来,松鸡中毒终于找到了答案:每年冬末,松鸡会吃一些特定的食物,而这些 食物的毒素会残留在松鸡肉里 ,让吃下它的人们中毒。


根据文章里提到的, 在冬末时节,松鸡的食物来源减少,会吃一种名为羊月桂的灌木,这种植物里含有 木藜芦毒素 。人们还发现松鸡至少会吃22种对人体有毒的植物,而 植物中的毒素又可能会让人类中毒 。这种中毒只可能发生在冬末,而常见的松鸡狩猎时节其实是秋天。

一些杜鹃花属植物含有这种毒素。而这种花蜜,则被称为“疯蜜”,也有毒性,吃了会中毒。产于土耳其、尼泊尔等地区。|wiki

不过你现在大可不必担心,因为不仅食品卫生状况得到改善,野生动物的狩猎和食用也受到了限制。


大多鸟类本身没有毒,但野外会有一些“毒”鸟, 它们的毒素其实来自它们的食物。


在新几内亚岛的一种名为黑头林鵙鹟,就是一种有毒的鸟。人们发现,这种 鸟身上带的毒素和某些箭毒蛙身上的毒素相同


一位鸟类学家在新几内亚捕获鸟类时,不小心被黑头林鵙鹟咬了一口,但他没有在意,只是简单吮吸来处理伤口。结果他发现他的嘴巴麻了,到第二天还没有恢复。

科学家就是被这种鸟咬了一口,结果意外中毒了……|wiki

这推动了他对于这种鸟类的研究,研究表明, 这些鸟类的羽毛有毒 。而当科学家被鸟咬伤后,羽毛上的毒素也就沾在了人的皮肤上,又被吸入了嘴里。而这种类固醇生物碱神经毒素,在低剂量时会引起刺痛和麻木感;如果剂量再高一点,会导致瘫痪、心脏骤停和死亡。


而黑头林鵙鹟的羽毛之所以会带有剧毒,其实是因为它的食物 。这种鸟会吃带有毒素的甲虫,而这种毒素对鸟类无害,但会累积在鸟类的组织中。 新几内亚的另一种鸟类蓝顶鹛鸫也会将这种剧毒毒素涂抹在自己的皮肤和羽毛上。


而这种名为Choresine pulchra的甲虫,是黑头林鵙鹟的食物,体内含有高浓度的箭毒蛙毒素。|Wiki


鸟类在食物中摄入毒素,表现出毒性的案例不只有黑头林鵙鹟。据记录,欧洲的一种鹌鹑肉带有毒性,这是因为 鹌鹑吃了毒芹的种子,携带了神经毒素毒芹碱。


对于黑头林鵙鹟来说,这种毒素对它反而是有益的,不仅减少了人类和其他捕食者的打扰,还能抵御虱子等寄生虫。 这让小编想起,养鸡场常会用在鸡的食物中加入大蒜,不仅能增加鸡的食欲,还能起到一些杀菌和抗寄生虫的作用。


事实上,自然界有许多动物的食物都会让我们大开眼界。比如,动物园的保育员会给长颈鹿吃洋葱和大蒜刺激食欲,给灵长类动物吃亚麻籽仁改善皮毛状态……


去年,发表在《生态学》的一个研究发现:狼有自己的“棒棒糖”。研究人员发现, 埃塞俄比亚狼会在花丛中穿行,一朵接一朵地舔花蜜。 这是研究人员 首次发现大型食肉动物的采食花蜜和授粉行为


狼也喜欢吃甜蜜的食物~|参考资料

而这项研究,也被我们《万物》杂志的小读者选为 【2024年最受青少年关注的年度科学新闻TOP10】 ,足以见得青少年们对科学发展的不断关注和期待了!


打开这份榜单里,你将看到,青少年不仅对有趣的生物类科学知识感兴趣,也对航天、科技、中国智造等内容充满了热情!

【万物青少年选择奖】的2024年度榜单已经揭晓了(点击上方图片查看)。历时2个月的时间里, 2万多个青少年及家庭 选择出了他们 最关注的年度新闻、科学产品、博物馆、学习用具。


打开这份榜单,我们能看到和他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也能看到青少年们对想象力、科技发展、智能、AI等各创新等等领域都有自己的热爱和追求。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完整榜单!快来看看你关注的新闻、产品有没有上榜的吧!


而《万物》和把科学带回家所做的,就是希望为大家的学习和成长助力,让我们一起永葆对世界的好奇~



更多精彩内容,都在

2025年《万物》杂志
现在订阅全年杂志, 可免费获赠
万物全年 音频节目
万小物印章盲盒 ‍‍‍
……
还有更多好礼等你开启!

参考资料:

[1]https://nutritionalgeography.faculty.ucdavis.edu/wp-content/uploads/sites/106/2014/11/Dietary.Roulette.Davis_.Califiornia.pdf

[2]https://esajournal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ecy.4470

[3]https://en.wikipedia.org/wiki/Grayanotoxin

[4]https://science.ku.dk/english/press/news/2023/danish-researchers-discover-birds-with-neurotoxin-laden-feathers/

原创文章版权归微信公众号
“把科学带回家”所有

转载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凡本公众号转载、引用的文章 、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此产生相关后果,由版权所有人、原始发布者和内容提供者承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关注我们,点亮在看,分享一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