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忠(1898)《马氏文通》虽是中国第一部按照西洋文法模型写成的汉语文法,却并非“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文法开创之作”。早在1324年,卢以纬汇集汉语虚辞的文法专著《语助》就已经问世,成为中国文法学建立的标志;1683,王鸣昌同样汇集文言虚辞的教学文法《辨字诀》刊行,第一次根据语序和功能,将汉语虚辞划分为7类,即“起语辞”、“接语辞”、“转语辞”、“束语辞”、“衬语辞”、“叹语辞”、“歇语辞”,以“虚辞-语序-章句”为特点的汉语文法模型由此建立,成为汉语文法发展史第一个拐点上的路标。对《语助》(明朝印本更名为《助语辞》)做了补充并对《辨字诀》做了摘订工作的清朝学者魏维新在《助语辞补义·序》里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法观。
《马氏文通》是汉语文法发展进程上继《辨字诀》之后第二个拐点上的路标。马建忠吸取17世纪法国《普遍与唯理文法》的文法理念,借用欧洲传统文法的词类体系描写古代汉语,做了三件本土学者之前没有做过的事:一、区别出古汉语的5类实字(名、代、动、静、状)和4类虚字(介、连、助、叹),将所有古汉语字一网打尽;二、将句子元素以“词”的形式引入汉语文法,区分起词(主语)、语词(谓语)、止词(宾语)、表词(补语)、司词(介词补语)、状词(状语)、加词(同位语);三、利用这些文法范畴来分析和描述古代汉语篇章的句读。马建忠为文言汉语建立了一个新的文法模型,将本土汉语研究引上了与西方语言研究接轨的道路。
注: 王鸣昌原论,魏维新摘订(1683),辨字訣。载卢以纬等著,刘长桂、郑涛点校(1324/1688/1985),《助语辞》,103-117。合肥:黄山书社。又载卢以纬著,王克仲集注(1324/1688/1988),一六二至一八一页。北京:中华书局。
《莎士比亚故事集》
推荐版本: Charles and Mary Lamb, Penguin, 2007
《莎士比亚故事集》(Tales from Shakespeare)由英国作家查尔斯·兰姆(Charles Lamb)和他的姐姐玛丽·兰姆(Mary Lamb)用叙事体散文改写的20个莎士比亚戏剧故事组成,收录了不同时期莎士比亚的代表作。玛丽负责喜剧的改写,查尔斯则负责悲剧的改写。《莎士比亚故事集》1807年出版,目标读者是青少年,意在吸引更多年轻人来了解莎士比亚。但该书出版后亦得到成人的追捧。《莎士比亚故事集》文笔优美,浅显易懂,作者在改写中尽量融入了莎剧中的经典台词,保留了原汁原味。因而,这本书非常适合英语学习者通过阅读经典提高语言水平、了解莎士比亚,并借此靠近英语文化的源泉。
《语言本能》
推荐版本:Steven Pinker,New York : Harper Perennial Modern Classics, 2007
《语言本能》(The Language Instinct)一书1994年出版,是一本由专家为大众撰写的关于语言的书,可读性非常高。作者史迪芬·平克(Steven Pinker)是著名认知科学家、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也是科普作家,被多家杂志评为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之一。平克深受乔姆斯基的影响,在书中将认知科学、行为遗传学和进化心理学相结合,阐释了“语言是一种本能”。虽然这一观点遇到来自著名学者的挑战和质疑,但平克在认知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方面的成就与贡献是有目共睹的。该书出版后一度成为畅销书,现仍被包括剑桥大学理论与应用语言学系在内的很多院系作为入学前推荐阅读书目。
Style: Lessons in Clarity and Grace
推荐版本:Joseph M. Williams, Joseph Bizup, Pearson; 12 edition, 2016
这是一本风靡全球、一版再版的英文写作经典。主要推荐给学习、教授英文写作和汉译英的同学和老师。该书纠正了我们中国人对英文写作的许多误解。书中提出的写作观念,与大多数学生在学校学到的观念相反。比如:中国老师说,英文多用被动语态,作者说:应该多用主动;中国老师说:句子越复杂越得高分,作者说:尽量使用简洁的语言;中国老师说,英文的意思重心在前,作者说,英文的重心在后;中国老师说,英文要多用名词(如make a suggestion),作者说,英文要多用强势动词(suggest)。这些建议对于中国英语/汉英翻译教学中的拨乱反正至关重要,是每个学习外语和翻译的人应该了解的。
《中式英语之鉴》
推荐版本:(美)琼﹒平卡姆编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
这本书是所有汉英译者的必读书。本书作者琼﹒平卡姆是美国人,毕生从事翻译工作,曾先后在外文出版社和中央编译局工作8年,专门修改润色中国翻译译者的英文。她从母语读者的角度,详细归纳了中国译者习以为常的中式英语问题。如能将作者的建议付诸实施,汉译英水平一定会显著提高。这是我的恩师庄绎传教授推荐给我的书,我本人从中受益匪浅。
《西南联大英文课(英汉双语版)》
推荐版本:陈福田主编, 罗选民等译,中译出版社,2017年
此书原名《大学一年级英文教本》,是西南联大时期(1937-1946)大一学生的英文课本,编者为时任外文系主任陈福田。“大一英文”是当时全校学生的必修课,所以,这本书是联大办学八年间所有学生都学习过的。
西南联大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当时可谓大师云集,我们熟知的陈寅恪、钱锺书、朱自清、沈从文、潘光旦、金岳霖、冯友兰、闻一多等,都曾任教于此。它取得的教育成就更是有目共睹,至今无一所大学可望其项背。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触摸到那一代文化精英的家国情怀、文化格局、教育理想和处世哲学,感受到字里行间思想与智慧的闪光。
全书共收录四十三篇课文,涉及文学、教育学、政治、哲学等等。该书选文多样,有小说、散文、论说文、传记等。所选英文文章,必来自大家之手,如毛姆、赛珍珠、兰姆、梭罗、爱伦﹒坡、杜威等。其中不乏中国的作者,如胡适、林语堂。这些文章不仅语言优美,更重要的是,它们充满了深邃的思想、睿智的对话和审美的体验。
《思想者指南系列丛书》
推荐版本:(美)琳达·埃尔德(Linda Elder),理查德·保罗(Richard Paul)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年
“思想者指南系列丛书”由外研社原版引进,供读者培养、提升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使用。作者 Richard Paul 和 Linda Elder 是两位专门从事思辨能力研究的专家,他们创办的专门研究和培训思辨能力的机构Foundation for Critical Thinking享誉全球。Richard Paul 和 Linda Elder 认为,思辨能力并不是玄虚的存在,而是有方法可依、有规律可循, 他们将长期研究发现并总结的方法与规律凝聚在了“思想者指南系列丛书”当中。“思想者指南系列丛书”共21本,分为基础篇、大众篇、教学篇,分别针对入门基础学习者、社会大众读者、广大教师及学生阅读学习。
作为博雅教育的核心,思辨能力的培养应是当务之急。大学里的学习不是“学术观光”,而是培养“具备能力与涵养的人”。在此意义上,我向大家大力推荐“思想者指南系列丛书”。相信该套丛书的普及阅读和学习运用,必将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大众思辨能力,为中国高等教育以内涵式发展和质量提升为导向的新一轮教育改革添砖加瓦。
《中国哲学简史》
推荐版本:冯友兰著,涂又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社会学》
推荐版本:(英)安东尼﹒吉登斯、菲利普·萨顿著,赵旭东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会的主旨演讲中,引用了英国作家狄更斯对变革时代的描述,“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当前,全球化已经迈上更高的发展阶段。历史经验表明,发展起来后面临的问题一定会更为复杂。以此为背景,世界和中国都迫切期待创新。而创新从哪里来?世界范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揭示出一个基本规律,即要提出符合时代大势,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发展理念。以先进的理论为先导,提出具有鲜明实践指向的行动纲领。
前者需要以系统的、辩证的思想为源泉,这是冯友兰先生对哲学能力的定义。后者需要树立问题意识,紧密围绕关键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这是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对全球化素质的解读。哲学是人们感受生活的特定方式,社会学研究社会现象及其规律。良好的哲学社会科学素养是发展的根本,对于个人,对于民族概不例外。
因此,我推荐《中国哲学简史》和《社会学》。愿大家与以全球视野洞悉能力培养的大师对话,“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
《拉奥孔》
推荐版本:(德)莱辛著,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
《拉奥孔》又名《论诗与画的界限》,是德国著名文艺理论家莱辛的经典之作,详细论述了以诗歌为代表的语言审美和以画和雕塑为代表的视觉审美之间的差别。这是我大三时读的一本书,也是我读的第一部学术理论著作,当时带给我强烈的心灵冲击,至今依然能听到其回响。可以说,这本书是指引我人生道路的第一块路标,也是我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第一块基石。
《古典诗词演讲集》
推荐版本:叶嘉莹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中国古典诗词中有一种兴发感动的生命,这生命生生不已,像长江黄河一样滋养着中国读书人。叶先生一生治中国古典诗词,并把中国古典诗词这种兴发感动的生命酣畅淋漓地、透彻地诠释出来,传达出来,惠及读书人。读中国古典诗词,可以涵养一个人的性情;读叶先生的《古典诗词演讲集》,让我感悟中国古典诗词是如何滋养着一代一代的中国读书人,又是如何塑造一代一代中国读书人的精神世界的。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推荐版本:(奥)斯蒂芬·茨威格著, 舒昌善译,三联书店,1986 年
这是一本十分适合本科生阅读、了解世界重大历史事件的好书。该书描写了人类历史 上十二(新版本为十四)个重要的事件,从拜占庭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到拿破仑的滑铁卢一分钟;从谱写出《马赛曲》的“一夜天才”鲁热到乘坐火车犹如“炮弹”飞回俄国、从而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列宁,等等。茨威格被誉为“历史上最优秀的传记作家”,他以独特的文学手法,把这些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及其影响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哈佛中国史(全六卷)》
推荐版本:(加)卜正民(Timothy Brook)主编,中信出版社,2016年
《哈佛中国史》由加拿大学者卜正民(Timothy Brook)主编,美国学者陆威仪(Mark Edward Lewis)、罗威廉(William T. Rowe),德国学者迪特﹒库恩(Dieter Kuhn)分别独立撰写了分卷。这套丛书不同于讲述中国史的传统写法,按照秦汉、南北朝、唐、宋、元明和清六个时代分野,以新颖的视角进行复线叙事,分量适中,史料详尽,并展现了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传播学、艺术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是近年来欧美学者对中国历史较为新近的认识,呈现出一种更全面的世界观。这套书于2009年出版,被牛津大学、哈佛大学、华盛顿大学等数十所世界一流的学府选用,目前刚刚翻译为中文。推荐这本书,希望大家理解今天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各门类学科之间大跨度、多方式的广泛交叉与深度融合,以贯穿中西的广普框架,开阔学习视野,丰富思想内涵。
《威廉·燕卜荪传(第一卷):在名流中间》
推荐版本:(英)约翰·哈芬登(John Haffenden)著,张剑、王伟滨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年
威廉﹒燕卜荪是20世纪著名的英国批评家、诗人,拥有极高的天分和才情,开创了英美文学批评的新时代。燕卜荪先生曾两度来到中国,培养了王佐良、李赋宁、周珏良等一代中国外语教育、外国文学研究以及新诗创作领域的著名学者,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威廉﹒燕卜荪传》跨越了东西方文化和近一个世纪的时光,披露了燕卜荪先生许多鲜为人知的生活片段和思想轨迹,特别是在长沙临时大学和西南联大执掌教席时的佳话轶事,静心读书仿佛燕卜荪先生坐在我们对面循循温言,春风如沐。
《历史的教训》
推荐版本:(美)威尔·杜兰特夫妇著,倪玉平、张闶译, 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年
《历史的教训》(The Lessons of History)一书本身并不厚重,但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哲学意识。正如书名所示,历史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些借鉴。该书通过论述地球、生物、种族、性格、道德、宗教、经济、社会形态、政府、战争等各个领域与历史的关系,引领读者对历史进行哲学式的思考。比如,杜兰特认为,文明是合作的产物,几乎所有的民族都对文明做出过自己的贡献;个人的自由需要某些行为规范进行约束,如果将自由搞成绝对,那么自由就会在混乱中死去。这些充满哲学意味的思考启发我们从历史中得到教训,更好地认识人类未来应该如何发展。
《中国文化要义》
推荐版本:梁漱溟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有的人认为梁漱溟是“最后一位儒家”,也有人认为他是“第一位当代新儒家”。不管怎样,梁漱溟先生的确既是儒家思想的诠释者,又是儒家思想的践行者。《中国文化要义》使用中西比较的视角深入浅出地论述了中国的家族式社会、伦理本位、以道德取代宗教、民族精神、政治制度、社会构造、民主与自由、文化病灶等诸多问题。在梁漱溟看来,人类文化划分为西洋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三种类型,称“中国文化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国其根本精神的”,与分别向前看和向后看的西方文化和印度文化有别。阅读《中国文化要义》可以更清醒地审视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从中找到民族文化的自信和反省。尤其是在今天多元化的时代,《中国文化要义》对我们更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中国人的道德前景》
推荐版本:茅于轼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
读茅老师的书,是从《生活中的经济学》开始的,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再加上茅老师就生活在北京,所以后来我也有机会成了能够接触到他的一名学生,至今也有十多年了。虽然开始写作很晚,但今已88岁的茅老师一直在不断地思考和写作,现在用著作等身来形容也不为过了。对经济学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找茅老师关于经济学的书籍来看,那也是相当地“潜入深出”,给人启迪。而对一般社会问题有兴趣的同学,这本书及其他相关的则是非常好的选择。茅老师的书能用大家都知道的简单逻辑来分析一些理性问题,如本书中的各种道德主张的矛盾性和一致性,并大量结合各种我们身边熟悉的社会现象。有的人说,只看书,不需要知道作者。但是,如果你知道你在看的书是出自一个什么样的人之手,相信他在书中给你讲的道理会更有说服力。去读茅老师的书吧,最好一本也不要漏掉。
《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
推荐版本:(美)薛爱华著,吴玉贵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年
西方汉学名著,美国汉学家薛爱华(Edward Hetzel Schafer,1913—1991)著。本书深入研究古代丝绸之路的黄金时代唐朝在中外交流中所获得的外来文明成果,内容涉及家畜、野兽、飞禽、植物、木材、食物、香料、药品、纺织品、颜料、矿石、金属制品、世俗器物、宗教器物、书籍等,展现了唐朝在中外交流中海纳百川铸造的盛世辉煌,至今被视为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古代文化、唐代中外关系史等领域的必读书。
《海国图志》
推荐版本:【清】魏源著,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
中国近代思想史和史学史名著,清末思想家魏源著。全书详述世界各国地理、历史、政制、风俗。这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其“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文化价值观,摒弃了“天朝中心”的史地观念,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观,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新风气。本书出版后传入日本,日本学界争相购读,对日本明治维新产生了重要影响。
《江村经济》
推荐版本:费孝通著,戴可景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费孝通是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基于英文博士论文出版的 Peasant Life in China 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和中国本土化研究的典范,启发了数代中外学者研究中国社会的兴趣。《江村经济》是费孝通多次回访家乡江村,在本乡人民中进行实地调查的成果。该书围绕土地的利用和农户家庭中再生产的过程,关注中国基层乡村社区的社会结构、社会变迁过程及其在问题面前的应付之道。 《江村经济》描述朴素生动,让西方读者从一个村庄的故事看到了整个中国的缩影,是了解20世纪早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文献。费孝通把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从“异域”转向了“本土”,改变了社会人类学者以往那种在“异地”好古猎奇的学究面貌,树立了一种立足现实的新爱国改革者形象。这本书以小见大探讨中国社会的调查方式对于研究当下的中国文化变迁、文化接触和文化传播很有借鉴价值。
《观看之道》
推荐版本: (英) 约翰·伯格著,戴行钺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约翰·伯格是当代英国著名艺术批评家。 Ways of Seeing 这本薄薄的图文并茂的小册子是世界视觉文化传播和艺术批评领域的经典之作。作者运用浅显易懂的文字,从反本质主义观念出发,从艺术与政治、性别、经济和社会的紧密关系入手,对欧洲古典绘画进行深入评论。他认为“艺术家将艺术神秘化,阻碍了观众用真实的方法看待艺术作品”;“画中女性作为一个被观看的景观存在,面朝观看者,以其姿态取悦收藏者并引起他的欲望和幻想。这种不平等的关系让她们像男性般审视自己的女性气质”;“油画肖像是一种对富贵身份的炫耀和自我欣赏,即使是风景画,也是炫耀其拥有财富的一种表现”;“现在的广告是希望得到广告中所拥有的人生,归根结底,所有的影响都和欲望都和权力构造有关。广告是资本主义文化的生命”。这本书改变了我感知艺术绘画的方式。尽管该书30多年来激起的争论历久不衰,它对如何解读新媒体时代纷繁复杂的视觉文化作品仍有很好的现实指导价值。
《人文传统(全三册)》
推荐版本:(美)Gloria K. Fiero著,孙有中、王红欣、张军导读/注释,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年
《人文传统》堪称世界文明史领域的扛鼎之作。它是关于人类文明的宏大叙事,起于神奇缥缈的史前文明,终于光怪陆离的后现代文化;它是对文明历程的系统探索,以时代为经线,以专题为纬线;它是跨学科的精彩对话,文学、历史、哲学次第登场,百家争鸣;它是跨文化的大胆突围,试图超越国别和区域文化的屏障;它是百读不厌的经典,不仅有编者的娓娓解说,而且穿插了令人目不暇接的原著选读;它是爽心悦目的艺术长廊,荟萃了照彻千古的艺术杰作,让人流连忘返。
该书在西方高校属于人文通识教育必修课程的经典教材,英文原版引进,适合所有学科的同学阅读。全书包括三卷本,篇幅有些吓人,但同学们如果能坚持读完全书,一定会终身受益,不仅可以大大扩展知识面和国际视野,提高人文素养,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学术英语能力。该书每章开头提供了中文导读,简明扼要地呈现本章精华和阅读路径,并提出了引领探索的思考题;每章第一部分是“前瞻”,结尾有“回顾”,对读者特别友好。为了减少阅读的语言障碍,中文编者对文中的重要英文术语进行了详细的中文注释。该书行文通俗流畅,英文词汇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适合本科和研究生阅读。英文水平较高的同学不仅可以轻松地阅读该书的主体课文,而且可以欣赏不同时代的经典原著选篇(每章的Reading部分)。对于一般英文水平的同学,我建议忽略原著选篇,直接阅读通俗易懂的主体课文即可。不过,无论是哪一类读者,都会经历一个先难后易的阅读过程。无限风光在险峰,同学们迎接挑战吧!
《欧洲文明的进程》
推荐版本:陈乐民、周弘著,三联书店,2003年
中国在崛起阶段更需要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识,而了解别人则是认识自己的必要条件,与中国文明形成强烈对比并给我们强烈冲击的是欧洲文明。我国已故著名的欧洲问题研究学者陈乐民先生对东西方文明在现代化中的作用有独到的认识,一生努力阐明欧洲之所以为欧洲、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道理。《欧洲文明的进程》则是先生的代表作,写这本书的意图是想说明欧洲文明是在怎样的历史人文条件下成长、发展和向外扩张的,以有洞察力的文笔刻画了欧洲文明全球扩展的历史,从而探讨欧洲文明的特殊成因和内涵。中国目前正在努力强化自己的软实力,而欧洲文明的历史对我们具有深刻的启迪。
《现代世界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