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力在张江开启了两次创业,情境却大不相同。
2003年,陈力回国创立罗氏中国研发中心时,张江还是一片水泥工程的天下。他生平首次见到了毛坯房,“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水泥物上,建起了国际领先的新药创新研发中心。”在陈力的记忆中,那时张江的生物医药产业同样处于“毛坯”阶段,“连新药是什么都没几个人清楚,更别说做新药了,完全是从零起步。”
相比之下,他创设于2011年的华领医药则幸运得多,不仅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步入了黄金期。更重要的是,此时的张江已截然不同。
一个完备的新药研发产业集群,拥有适合新药发展的创新生态体系,这是陈力对张江下的最新定义。“这儿汇聚了罗氏、辉瑞、诺华、葛兰素史克、礼来等大型跨国药企研发中心,由上海药物所领衔的一批国家级科研机构,数百家自主创新型中小企业,一众实力不俗的医药研发外包公司,和几十家高端医药制造企业。”对华领这样的新型医药公司来说,张江的产业优势不言而喻。
“如今,一款新药从最初的研发设计到临床研究及产业化生产,整个过程不出张江就能完成。”陈力说,张江已经拥有一条自上而下的完整产业链,人才储备也能满足新药开发的全产业链所需。“这儿跃动着无穷的创新‘原力’,许多化学反应由此迸发”。
记得刚来张江时,陈力甚至找不到一个可以吃饭的地方,一家位于张江地铁站旁的餐馆是他唯一的选择。有一次,陈力向市领导表达了这个困惑——张江想建成一个引领全球生物医药发展的创新园区,需要大量的人才引进。但人才需要的生活环境,这儿没有。
之后几年,张江陆续出现了餐饮广场、商务酒店、购物超市、人才公寓等一系列生活商业设施,这时陈力深深体悟到,张江对人才的看重和打造产业环境的决心。
“做新药研发,张江是最明智的选择。”陈力始终如此确信。
时间一晃,二次创业走过了六年,华领已离成功很近。陈力从一开始就另辟蹊径,集中优势力量,从药物研发的中后段切入,前期则采取技术引进模式,“我们在全球范围内筛选最有潜质的新药项目,引进项目的开发权和营销权,直接在中国进行临床研究和商业化运作”,如此一来,华领能省下6至10年的药物研发时间,大大缩短项目周期,也有效提升了新药创制的成功率。
到2020年,华领开发的原创新药HMS5552有望上市,它将成为全球原创、中国首发的新机制糖尿病新药,改写中国在重大慢性疾病领域原创新药研发的历史,并有可能催动一个百亿级的市场。做中国的首创新药,这是陈力不变的创业初衷。“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发现,解决中国患者未能满足的临床需求。这才是我创业的原动力。”
从罗氏中国落地开始,陈力就成为了一名“张江人”,见证着张江仿如魔术般的演变,从一片空地,到群英荟萃。他预计,未来张江一定会诞生更多涉猎不同细分领域,深具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企业。
但还有一些东西他预见不到,却充满期待。比如那批早期归国的医药研发中心高管和在张江培育成才的科研精英们,很多都已成为各类中国生物医药公司的研发掌门或企业家,他们会引发怎样的化学碰撞,难以估量。
或许下一个二十五年,张江不仅是中国的药谷,更是全球的药谷。陈力说,“我们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