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5 日-7 日,华工科技中央研究院同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简称哈工大机器人实验室)正式签约并举行专家聘任仪式,中国第一台全天候激光智能除草机器人落地。据介绍,哈工大机器人实验室与华工科技合作研发的中国第一台全天候智能激光除草机器人,以“环境零污染、土地零破坏、昼夜作业”为研发目标,实现了该领域的国内首创,目前已经在黑龙江黑河市爱辉区开展田间试验。
2、凯尔达投资足式机器人公司镜识科技
科创板上市公司凯尔达焊接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6月8日宣布已与镜识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镜识科技”)签署投资协议,投资完成后占其总股份的19.8%。凯尔达表示,本次投资是其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旨在将公司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运动控制、驱动等核心技术延伸至人形机器人领域,深度参与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研发设计、生产供应等环节。镜识科技是一家初创通用足式机器人公司,公司由王宏涛教授和金永斌博士联合创立。王宏涛是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交叉力学中心执行主任,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清华大学及哈佛大学博士。金永斌是浙江大学博士,师从杨卫院士,于浙江大学交叉力学中心从事高速足式机器人动力学分析、控制器设计、稳定性评估和软硬件优化。
3、山东大力推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近日,山东发布了《山东省促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争取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整机产品实现批量生产,在制造、民生、服务等领域得到示范应用,培育5家左右人形机器人领域重点企业;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培育10家左右核心业务产值过亿元的骨干企业,产业加速实现规模化发展,综合实力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4、中国 Ex-Robots 开发出具有增强面部运动能力的机器人
在中国东北沿海城市大连的 Ex-Robots 工厂里,工程师们正在开发人形机器人,重点是增强面部表情和情感。EX机器人公司表示,当前更专注于如何让人工智能识别和表达表情和情绪,也在研究基础模型。目前正在制作的模型由于是多模态的,能够表达情绪,从而可以感知周围环境并产生适当的面部反馈,Ex-Robots 表示,生产一个人形机器人需要两周到一个月的时间,价格在 150 万元人民币(20.7 万美元)到 200 万元人民币之间,未来有望人形机器人在医疗保健和教育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5、剑桥大学开发出多机器人部署研究平台
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机器人平台,旨在简化多机器人研究部署。剑桥RoboMaster平台提供优化的硬件和软件解决方案,可部署在小型机器人解决方案中。该系统专为 DJI RoboMaster S1 设计,这是一款紧凑型四轮机器人,研究人员可以使用它来测试新的应用和概念。剑桥团队声称,RoboMaster S1 开箱即用,缺乏足够的计算能力和可定制性来进行多机器人实验。为了增强 S1 的多机器人研究能力,他们将机载计算机升级为 Nvidia Jetson Orin NX,从而提高了其 AI 计算能力。尽管更换了机载计算机,但他们仍保留了机器人的紧凑尺寸和灵活性,以确保适合室内部署。RoboMaster 平台可通过 GitHub 访问,其他机器人研究人员可以在自己的 S1 测试中使用其软件功能。
如需咨询企业合作事宜,欢迎联系堂博士(13810423387,手机与微信同号)进行对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