袜子竟然印上了狗牵女性“恶趣味”图案?
据长江云新闻报道,近日,安徽阜阳的崔女士在穿着他人赠送的袜子时,发现上面的图案令人不适,随即拍照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袜子图案中,一位女性跪在地上,脖子上系着一条红绳被狗牵着。
对此,崔女士感到不解,认为商家在设计上存在不妥之处,设计应当体现平等理念,而不是通过带有争议或恶趣味的图案引发不适。这一报道,也随即引发了网络热议。
在商品设计时可以创意表达,相较于循规蹈矩的传统图案,一些“思路清奇”的鬼马设计,也的确能够打开更多市场,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可是,再天马行空的创作,也不能违背基本的公序良俗,更不能打着“自由创作”的旗号推出令人反感的“恶趣味”产品。
要知道,很多时候,商品的视觉元素并非随意堆叠。尤其是类似“狗牵女性”等奇葩图案,本身就是在传递着低俗、扭曲的不良价值观,表达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曲解、对女性群体赤裸裸的不尊重。
近些年,类似的“恶趣味”设计还有不少。此前,某童装品牌就因衣服上印有“Welcome to hell
(欢迎来到地狱)
”“let me touch you
(让我摸摸你)
”等字样,配有撒旦、骷髅头、小孩身上插满箭等不当图案,引发广泛质疑。
还可以看到,一些美妆、奶茶品牌也曾因奇怪的“擦边”设计、低级庸俗的商品名称和营销文案,而备受争议。
商家推出类似的低俗产品,既有希望靠“抖机灵”博眼球、博出位的原因,也可能是由于设计者本身价值观扭曲,而内部审核把关流程又形同虚设,于是让“恶趣味”产品一路绿灯,最终顺利投产面市。
不管原因如何,这折射的都是商家社会责任和专业素养的严重缺失,最终也只会导致其自食恶果。
当消费者看到或充满暴力、血腥、色情的图案,或冒犯性十足的设计元素时,只会产生内心膈应的、不被尊重的负面感受,更会对品牌调性和价值观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甚至因此将整个品牌“拉黑”。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这些“恶趣味”产品再出位、再吸引眼球,又有何价值?而当这些问题产品面向未成年人市场时,其负面影响更不容小觑。
不管是衣物、玩具还是学习用品,都是青少年日常使用频率较高的产品。好奇心较强,且三观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们看到类似狗牵女性等问题图案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和科学的引导,就很可能受到不良影响,甚至产生模仿冲动。对此,显然有必要加强警惕和防范。
我国民法典明确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商家推出产品,最重要的是尊重消费者的体验和感受,用心做好服务。若是打着“品牌风格”的噱头挑战公序良俗,把冒犯当有趣、把低俗当创意,最终只会作茧自缚,被市场所抛弃。
撰稿 / 任冠青(媒体人)
编辑 / 何睿
校对 / 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