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大涨,AI板块大涨。
凡是跟科技和AI沾点边的板块和股票,春节后的这几天都表现很好。
一个DeepSeek带活一个板块,一个板块带活整个市场。
这就是市场,这就是市场情绪。
不怕热点在哪里,就怕没有热点。
虽然我一再强调,科技股不是我的能力圈,但我还是为科技股和AI板块的高人气,高兴,点赞。
有网友向我抱怨和吐槽:眼看着别人手中的股票大涨、暴涨,自己手里的消费、金融磨磨蹭蹭,甚至不涨还跌,心里那个急啊——嫉妒死了,如之奈何?
呵呵,这个问题,不仅昨天有,今天有,明天可能还会有。
因此,
有聊一聊的价值,那就
讲讲我的看法吧。
第一,一定要正确看待这个问题。
任何国家的股票市场,都存有周期性,不同行业在不同阶段表现是不会完全相同的。
科技股近期上涨源于政策支持+技术创新,改变了市场预期,
而白酒、金融等板块则显然处于
调整期。
这很正常啊。
再则,科技股和金融、消费类股票的投资逻辑并不完全相同。
科技股通常波动较大,适合高风险偏好者,而
金融、消费类股相对稳健,适合追求稳定回报的投资者。
不同板块的投资逻辑和风险收益特征不同,不能这样进行简单的比较。
另外,短期波动不应影响长期投资策略。
金融、消费类板块放长周期看,仍然具有强大的潜力,只要经营稳定、业绩还在增长,何愁股价体现不出股票的内在价值。
第二,一定要学会正确应对这个问题。
一定要学会保持冷静。
绝对不要因为短期波动而频繁调整长期持股策略。
追涨杀跌才是导致投资永久性损失的罪魁祸首。
可以适当地进行分散投资。
如果现在手中的持仓确实过于集中,那么可以考虑适当分散一下。
降低单一板块或股票波动的影响。
一定要定期给组合进行体检。
根据市场变化和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定期调整投资组合,确保其符合长期目标。
最最根本的一条,还是要学会关注基本面。
无论市场如何波动,最终决定股价的是公司的基本面。
再说一遍,
金融板块、消费板块,是基业常青的板块。
这两个板块中的龙头企业在估值低位处,仍然极具长期投资价值。
第三,一定要学会管控和疏导好投资过程中的嫉妒心理。
看到他人持股暴涨而产生嫉妒心理是人之常情,但这种情绪可能导致非理性决策,如盲目追高或过早抛售。
因为嫉妒而产生焦虑心态,更是大可不必。
我一直强调,股票投资玩到最后,玩的就是心态。
因此,理性的投资者一定能管控好自己的投资心态。
无论投资还是生活,绝大多数时候,我们只要做好自己的事,达到自己的目的,就OK了。
你不要管别人怎么样。
你提拔不影响我提拔,我提拔也不影响你提拔;你赚钱不影响我赚钱,我赚钱也不影响你赚钱。
太平洋这么大,容纳的岂止是中美两国?
投资就是一场个体的修行。
投资不是竞赛,更没有必要比个你死我活。
每个人的投资目标、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周期都是不同的。
比什么比,怎么比?
你一比,就输了。
经常有喷友跑过来给我说:腾腾爸,我去年收益率比你还高!
每每如此,我都忍不住张嘴一乐。
你知道我心里怎么想的吗?
我心里想的是:你个瓜娃子,还到我这里来卖弄哩!
嫉妒心理往往源于对他人成功的片面认知。
别人投资某个板块或个股赚钱了,可能那恰恰是人家的能力圈——请问,那是你的能力圈吗?
刘翔跑110米栏很牛掰,姚明打篮球很牛掰,汤加丽身材很棒,武藤兰演小电影很牛掰,你有必要跟他们比这些吗?
在股票投资中,亦是如此。
别人能成功不代表自己也能成功,在这方面无法成功不代表在别的方面不能成功。
我们一定要学会理性分析别人的投资策略是否适合自己,从而健全和完美自己的投资策略。
做好自己的事,赚自己能赚的钱。
绝对不要盲目攀比
盲目跟随。
投资是长期过程,短期收益不代表长期成功。
保持平和心态,专注于长期目标。
这才是我们该干的事儿。
全文完。
作者简介:
我是腾腾爸,畅销书《投资大白话》与《生活中的投资学》作者。2023年出版
两本新书《一本书看透财报》、《一本书看透A股》,
目前还在热卖,打折中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