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英为财情Investing
全球第五大财经门户网站Investing.com中国官方微信,提供全球各国海量金融资讯和实时行情数据,包括股票股指、外汇、期货、基金、债券、加密货币等。关注全球金融市场动态的投资者千万不可错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BioArt  ·  ​Science | ... ·  昨天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206-3 ·  3 天前  
北美留学生观察  ·  福布斯中国推出留学行业系列评选,遴选中国优秀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英为财情Investing

狂飙的AI股终将停下脚步

英为财情Investing  · 公众号  ·  · 2024-06-14 17:56

正文

1999年至2000年期间,市场上活跃着不少投资者,但如今已不见他们的踪影。我仍然记得,当时媒体头条充斥着对「千年虫」的担忧以及对「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报道,而我看着行情图,记录着市场的狂热。

一方面,因为千年虫问题,计算机无法处理2000年的日期,人们担心世纪更替会「摧毁计算机时代」。然而,同时人们也期待着互联网能为世界大幅提升生产力。

那时候, 标准普尔500指数 ,尤其是 纳斯达克指数 ,一天比一天涨的猛。由于大公司股价飙升,市场广度看起来相当有限,迫使指数基金和ETF不断买入这些大公司股票,以保持这些公司的权重。这种不断增强的正回馈循环推动市场日复一日地攀升。

我对那些日子记忆犹新。 对投资者而言,那是21世纪的「 淘金热

纳斯达克走势图

有趣的是,现在的情况与当年相若 ,如今我们看到投资者在追捧与「人工智能(AI)」相关的所有事物。 就像1999年互联网热潮让公司纷纷在公司名称前加上「.com」一样,现在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公司在发展计划中公布了「人工智能(AI)」策略。

「企业高层无法不去谈论人工智能 (AI) 。自 ChatGPT 推出以来,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提及人工智能的公司数量急剧增加。人工智能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被提及的次数也呈现出类似的增长趋势。」

——摘自埃森哲(NYSE: ACN )《2024年技术展望报告》。

提到 AI 的次数

与当年不同, 如今领先的人工智能 (AI) 公司都有实际的收入和盈利 ,而当年那些公司的股价盲目上升,不顾实际收入、利润或估值,且股价的飙升只有在这些公司站在互联网革命的前沿时才支撑的下去。

不过,现在与当年的差异能否真的消除再次出现类似互联网泡沫的风险?

被迫买入


如前文所述,1999年「.com」泡沫膨胀时,ETF基金公司和指数追踪经理被迫买入更多大盘股,以保持与指数的平衡。因此,随着ETF数量激增以及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入被动ETF,市场出现了被迫买入大盘股的疯狂趋势。具体来看:

「标普 500 指数中排名前 10 的股票占该指数的 1/3 以上。 换言之,前 10 大股票上涨 1% 的效果 相当于后 90% 的股票上涨 1%

当投资者购买被动 ETF 股票时, ETF 必须购买所有相关公司的股票。因为去年大量资金流入 ETF 以及随后流入前 10 大股票,因此美股市场稳定在新高的现象就不难理解了。」

市值前十大股票在标普 500 指数的权重

这意味着,资金被迫流入大盘股使得市场表现比实际情况更为强劲,从截至6月1日只有30%的股票表现优于整体指数就可以看出。

跑赢大市的市场广度

对比市值加权指数与等权重指数后,我们可以发现广度不足的问题更为明显。

市值加权指数 vs 等权重指数的回报率

同时,随着资金持续流向市值最大的一批公司,他们的市值权重已经攀升到远高于「.com」泡沫时期的水平。

市值最大的 5 间公司在标普 500 指数中的权重

无惧经济衰退,稳定收息, 领取专属优惠 码CNNEWS1 解锁 美国高息股,一网打尽 还有更多 概念股名单,选股不再愁。

不过,虽然被迫买入大盘股会让人想到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但不意味着美股市场将马上逆转。即使现在确实是一场泡沫,但其持续的时间可能会比逻辑上预计持续的时间更长。

回顾2000年,导致市场逆转的原因是现实无法满足期望,同时目前的营收增长预期呈指数增长趋势。

移动互联网周期 vs AI 周期

虽然这些预期确实有可能实现,但风险也相当大。

树不会长到天上去


2000年,投资者给予互联网泡沫时期版的英伟达(NASDAQ: NVDA )——思科(NASDAQ: CSCO )的估值暴跌,回归至现实水平。未来,人工智能也可能上演同样的剧情。

《华尔街日报》最近指出:

「自 2022 年底 OpenAI 向世界发布 ChatGPT 以来,人工智能(AI) 发展势头迅猛,而随着 AI 芯片掀起抢购热潮,英伟达成为最大赢家……但是英伟达的利润增长速度与其股价涨幅基本持平。因此,如果存在泡沫,那更多地是对芯片需求的泡沫,而非纯粹的股市泡沫。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存在定价错误,现在的情况更像 2007 年利润高得不可持续的银行股,而不像 2000 年互联网泡沫时期那些没有盈利的互联网公司。

这篇文章还剖析了人工智能可能面临的四大问题

  1. 由于过度宣传,人工智能产品需求下滑 。(与我们过去看到的互联网公司情况类似。)
  2. 竞争导致价格下降
  3. 供应商可能要求更大的收益分成
  4. 如果业务规模不再是最重要的,那将意味着什么?


硅谷投资大佬Rober McNamee也表达了相近的观点:

有些公司和媒体已经完全被人工智能 (AI) 热潮所迷惑。 在投资者盲目跟风之前,我们应该先冷静下来思考:你如何确保获得回报?在利率高达 5% 的环境下,每次投入训练时,你如何确保获得 50 万美元的收益

当前「人工智能(AI)」概念股的飙升只是市场长期以来众多「投资热点」中的一个,与过往没有什么不同。

Herb Greenberg警告,

「如果我们从 SPACs 、加密货币、 Meme 股等中没有汲取任何教训 —— 要知道,在利率极低的环境下,股票是唯一的投资选择 —— 那么,当热潮退去时,后果将是残酷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