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丽水一处天然湖泊,成为数字游民们喜爱的徒步地点。受访者供图
国内数字游民中,远程收入可持续的可能不到三分之一。相较一二线城市,丽水的消费要低不少,但未能达到“地理套利”的程度。
“引流什么样的数字游民,决定了数字游民社区生态的质量,也决定了未来在丽水能形成什么样的能量。”
徐仲认为,空间可以自上而下地规划,社区则需要时间培育。当数字游民基数足够大,自然会有人留下来,有创意得以实现。
文|南方周末记者 刘怡仙
南方周末实习生 金瑜
责任编辑|谭畅
2024年12月,26岁的李小风入住浙江省丽水市一座正在内测的数字游民社区。
早晨起来,她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游民们一块打八段锦。结束后,李小风安排午饭,可以自己下厨,也可以到附近小餐馆。下午若没什么工作,她会外出徒步。距离住处不到10分钟的路程,有一个天然湖泊,是极佳的短途徒步路线。
社区设在丽水市遂昌县湖山乡一处人才公寓里,远离城区,内测期间每月房租仅700元。李小风称,湖山乡原住民以中老年人居多,村里有许多湖景民宿,淡季没什么游客。社区自然风光很好,但交通不便,娱乐设施也不多,“想要什么(娱乐)肯定得自己创造”。
“秀山丽水邀数字游民旅居共创”“青山绿水成最美工位”“数字游民与乡村振兴双向奔赴”……2024年12月18日,丽水市委人才办等九部门推出“支持数字游民发展八条举措”。这是全国首个设区市全域的数字游民专属政策,支持数字游民在丽水旅居、就业、创业。
“他们在一二线城市并不稀奇,但是到了乡村,他们就是宝贝。”牵头制定政策的共青团丽水市委青年发展部部长谢炳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丽水政府希望引入数字游民,让他们发挥创意,参与地方发展。
1990年代后期,《Digital Nomad(数字游民)》一书预言,未来将有一群人通过无线网络和移动设备打破职业和地理区域之间的界限,他们依靠互联网即可获得收入,同时可周游世界。
二十年后,这种远程办公方式逐渐普及。新冠疫情催化下,全球数字游民激增。近两年间,国内的社交媒体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成为“数字游民”,提倡“只工作不上班”。
丽水市的Cohere社区于2024年12月4日开始内测,招募数字游民体验居住,并可参与设计改造现有空间。包括李小风在内,随着全国各地的数字游民到来,社区逐渐热闹起来,不同背景的游民们发起各种活动,打八段锦、玩桌游、打篮球、环湖跑等等。
李小风徒步时拍摄的丽水风光。受访者供图
“到处都是正在建造的房子和空着的民宿,还有特别多的狗。”李小风主要从事艺术疗愈工作,她在Cohere社区发起拥抱体验、OH卡牌(一种心理探索工具,可引导个人或团体探索内心世界)团体活动。考虑到这里是乡村,且社区处于内测阶段,她只给活动设置了单次11.1元的价格或是随喜。而类似的活动,放在上海则是七八十元的收费。
上海仍是李小风漫游生活的主要支点。在各地的数字游民社区待一两个月,她便会回到上海,集中带领几场艺术疗愈工作坊,线下工作坊的收入更高,能更好地保障日常生活。
Cohere数字游民社区主理人徐仲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海外数字游民的传统叙事中,数字游民被认为是青年精英,拿着发达国家上万美元的工资,在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生活,享受“地理套利”。
“中国的数字游民(和海外)其实不是一回事。” 徐仲曾在杭州运营过同类社区,此次受邀来到丽水,并非丽水本地人。据他观察,国内的数字游民中,能够实现远程收入可持续的人群可能不到三分之一。相较一二线城市,丽水这样的小城消费要低不少,但物价差距也远未能达到“地理套利”的程度。
NCC共居共创社区发布的《全景式数字游民洞察报告》称,国内数字游民以90后为主,平均年龄约31岁。四分之一拥有硕博学历,留学经历者占19.50%,主要留学国家为美国等。多来自信息技术行业,自由职业状态,青睐中小规模公司,年收入多在20万元以内。
2024年,23岁的张远航在互联网大厂工作一年后选择离职,开始了一年多的数字游民生活。他形容自己不想继续内卷,选择跳出轨道,逆社会时钟而行。在他的社交媒体账号里,记录了离职后的数字游民生活,先是住进浙江安吉的DN余村数字游民公社,随后是安吉DNA数字游民公社、大理NCC社区、大理CYC社区等,也到过印尼、新加坡、巴厘岛等国外数字游民聚集地。
张远航介绍,国内的数字游民社区住宿价格较低,在DN余村,四人间床位每月400元,单人间每月1100元,整体生活成本在1500元到2500元之间。社区生活去中心化,天南地北的朋友住在一起,有不一样的归属感,“一种家的感觉”。
2024年12月,浙江丽水,Cohere社区的数字游民在参与拼贴诗活动。受访者供图
随着数字游民浪潮席卷,多地将支持数字游民视作柔性人才引进政策。2024年,安徽黄山、四川资阳等地均发布政策,支持数字游民共居共创。浙江安吉的数字游民社区也被认为是数字游民社区运营的优秀案例,为人所知。
浙江丽水相关部门正是在这样的趋势下逐步关注到数字游民。谢炳文称,起初他们对这一概念心里没底。总体而言,数字游民是个中性词,可在传统文化里,“游民” 总给人以负面感受。
自2024年5月开始,共青团丽水市委员会、丽水市委政研室组成的联合调研组(以下简称联合调研组)分小组奔赴安吉、大理、黄山、杭州萧山等地调研。“只要是国内当下稍有知名度,且具备自身特色与成熟模式的地方,基本都考察了一圈。”谢炳文称。调研后他们更确认丽水具备发展数字游民产业的基础与优势。
“丽水适合旅居,在这里待几天,深度体验它的山水人文。”谢炳文形容,丽水不是一个网红城市,没有九寨沟、黄山那样的名山大川,但有许多适合住下来慢慢感受的自然风光,以及大量古村民宿。
而数字游民中,有许多是强技能型人才,他们在研学、疗愈、插画等不同领域有自己的特长,是很有能力的年轻人。谢炳文说,丽水政府希望引入数字游民,让他们发挥创意,参与当地的乡村实验、创业项目。
在研究制定数字游民支持政策的过程中,为了轻装上阵,丽水没有选择建设实体建筑。“直接建设,其实是不划算的”,谢炳文介绍,丽水有着大量民宿资源,有些体量较大的民宿综合体在淡旺季区别明显,淡季常有50%以上的房源闲置。如果将闲置的民宿资源利用起来,让民宿主与数字游民对接,民宿主、数字游民社区运营团队均可获益,多方共赢。
“我们也是边做边看。”谢炳文称,他们想到一个办法——办比赛,在全国范围内邀请数字游民运营团队或是有意打造数字游民社区的人参与。“虽然叫比赛,但本质是招引团队”,以此提升数字游民的引流质量。
联合调研组制作的调研报告,将提升数字游民引流质量作为工作重点,强调“引流什么样的数字游民,决定了数字游民社区生态的质量,也决定了未来在丽水能形成什么样的能量”。
上述报告提议,借鉴杭州萧山Q-space数字游民社区的模式,从一开始就明确招引的定位,围绕丽水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向和目标,面向互联网大厂、高校等开展定向、优化引流。
邀请赛报名结束后,赛事主办方收到了 41 个团队、一百多人的报名信息,其中不乏像Unix、RW实验室这些曾扎根大理的团队。
2024年9月,受邀请的数字游民社区运营团队到丽水考察,丽水市政府提供了11个点位供各个团队选择,并和各个点位的原有经营者初步建立连接,提出运营方案。
2024年12月18日,“数字游民旅居共创丽水计划”发布会暨“青年丽水杯”数字游民社区运营全国邀请赛颁奖仪式举行。《丽水日报》称,丽水以数字游民作为“让更多人才、项目、创意留在乡村、赋能乡村”的重要切入口,抢抓风口,通过举办相关活动、发布系列支持政策,提出打造“数字游民旅居共创目的地”,进一步盘活乡村闲置资源、激活乡村独特优势、加快乡村全面振兴。
同日,丽水出台“支持数字游民发展八条举措”,具体内容包括推出“DN丽水”小程序,为数字游民来丽水提供零门槛申请入住、创业资源对接等服务;免费游览重点景区;符合条件的各类创业项目可免费提供不超过300平方米创业场所,最高给予1000万元资助资金和1000万元额度内贴息贷款等。
2024年12月,浙江丽水,数字游民在喜爱的餐馆聚餐,墙上贴着他们为餐馆设计的标语。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