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这家律所,去年GPT刚热起来就宣布高薪招募工程师,今年1月还官宣收购Flex Legal,进军ALSP。律所发言人表示,此举是其十年增长战略中“重要一步”,旨在打造一家以法律为中心的世界级咨询公司。
这家名为迈哲睿的“银圈所”,为什么步子越“迈”越远?
迈哲睿的历史始于1937年,创始人维克托·密希康(Victor Mishcon)在伦敦泰晤士河南岸的布里克斯顿创办了迈哲睿的前身,一家名为Victor Mishcon & Co的个人所。
维克托本人在1978年受封终身贵族,也是第一位成为荣誉御用大律师(QC)的非诉律师。
半个世纪后,Victor Mishcon & Co和解散中的Bartletts de Reya的部分合伙人融合,于1988年重组为如今的迈哲睿律师事务所(Mishcon de Reya LLP),
此前,迈哲睿是一家规模体量并不算大的精品律所。至2016年,迈哲睿实现了110万英镑的权益合伙人平均收入(PPEP),也因此在次年被列入了“银圈所”名单。
迈睿哲和其他“银圈”在“英国200强”中的位次增长趋势
图源:《英国律师 200 强》
与“魔圈所”类似,最早由《The Lawyer》杂志提出的“银圈所”,也是一个常用来代指英国精英律所的概念。
不同于“魔圈所”专指那五家商业大所,“银圈所”更多是一个动态概念,其名单也因此会随律所发展产生变化。
但能够被评为“银圈所”往往也意味着律所在两个关键要素上走在了市场前列:
一是律所的PPEP相当高,远超一般律所,例如公认银圈之一的麦克法兰(Macfarlanes)在2017/2018财年的PPEP数据就达174.4万英镑,超过了同期的“魔圈所”们;
二是律所仍立足伦敦,不像“魔圈所”一样进行大规模扩张,但能够依托有限的分支机构具备全球影响力。
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魔圈所”重创收总量,“银圈所”重人均创收。
与其他偏重公司商事的银圈不同,迈哲睿更擅长争议解决尤其是婚姻家事诉讼领域
:1996年全球关注的戴安娜王妃和查尔斯王子的离婚诉讼,就是由迈哲睿的合伙人安东尼·朱利叶斯(Anthony Julius)所代理。
2019年,英国首相鲍里斯强制关闭议会,引起英国上下强烈反对,最终英国最高法院裁决首相鲍里斯的行为违法且无效——这起载入英国宪政史册的诉讼,同样由迈哲睿代理。
如今,迈哲睿在全球范围拥有5个办事处、220余位合伙人、670余名律师和1450余名员工,在公司、争议解决、劳动雇佣、创新、私人和房地产这六大核心领域开展业务。2021年,迈哲睿被钱伯斯欧洲区评为“年度领先英国律师事务所”。
某种层面上,迈哲睿并不像麦克法兰和特拉弗斯·史密斯(Travers Smith)这两家“银圈所”那么典型:不那么侧重非诉,赚钱能力也稍有逊色。但这并不意味着迈哲睿在“银圈所”重平平无奇。
相较于其他“银圈所”,迈哲睿在多样性上是做得最好的:
女性合伙人占比接近40%,女律师占比则达67%,还喊出了“做生意,但不失人性化(It’s business,but it’s personal)”的口号。
迈哲睿在自己的官网上写到:“我们认为,律师必须从指导的时代迈向期待的时代:积极主动,利用法律的潜力,释放他人看不到的可能性,并捍卫多样性、创新和可持续性。”
在人才培养方面,迈哲睿也有着自己的特色。迈哲睿为年轻人准备了一套为期6年的7级课程,称为Solicitor Apprenticeships。
课程期间,“学徒”会在前4年里和6个核心部门的顶尖律师一同工作,并每年进行轮换。最后2年,“学徒”则会加入研究生律师队伍,再进行4次各为期6个月的轮换活动。
6年间,年轻“学徒”每周工作4天,另外花费1天在法学院学习。6年后成功完成课程并获得法律学位、通过律师资格考试的律师,迈哲睿会开出一份可观的薪酬。此外,各类福利也一应俱全,诸如免费私人医疗保健、健身房津贴、免费瑜伽课程,等等。
在全球范围,迈哲睿的作风兼具传统英国律所的谨慎,同样遵循了“做生意,但不失人性化”的自身理念,在统一的品牌下以较少几家办事处取得了较强的全球影响力。
以大中华区为例,迈哲睿就采取了发挥自身长处的本土化融合发展路线。2021年9月,迈哲睿获准与擅长处理复杂争议事务的香港祁卓信律师行(Lipman Karas LLP)合作,在香港组建联营律师行,与2020年开业的新加坡办事处相呼应。
迈哲睿在中国的活动也相对偏低调、务实,以实务分享和参访交流为主,和锦天城、德和衡、嘉润等国内律所都进行过交流互访。
迈哲睿最近一次在国内的公开活动是在2024年4月,参与了中国家族财富管理师协会主办、观韬中茂协办的“走进家办”系列活动。迈哲睿亚洲部负责人/争议解决部高级合伙人Gary Miller和执业律师Alisha Liu进行了《将国际索赔之诉变现》的主题分享,沿循了实务交流为主的路线。
未来的律所,应当具备哪些要素?
至少在迈哲睿的战略中,法律科技/人工智能的应用是很重要的一环。
法律科技应用上,迈哲睿不仅是首家推出内部电子披露业务MDR Discover的英国律所,还针对法律科技初创企业建设了创业孵化器“MDR LAB”并持续投入资金,试验有助于律师执业的新技术——例如其中一项举措就是将部分律师计费工时目标削减20%,以鼓励这些具备技术头脑的律师将更多时间花在技术和创新项目上。
人工智能领域亦是如此。2023年2月,部分媒体报道了迈哲睿正在高薪招聘GPT法律提示工程师的消息。
据报道,迈哲睿希望应聘者兼有法律知识和GPT-3/其他大语言模型的使用经验,并与所内律师、业务人员探索如何将大语言模型应用于处理法律问题。
合伙人兼首席科技长尼克·韦斯特(Nick West)则向知名媒体Legal Cheek表示:“GPT3 和其他生成式AI模型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希望确保我们在如何使用这项技术方面引入更多的专业知识,以便我们能够站在使用这些工具的前沿。”
随后,迈哲睿与ProLegaltech合作,在当年度推出了专门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用以帮助内外部用户快速解答常见问题。
目前,迈哲睿已经组建了一支专门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团队,向客户提供包括但不限于人工智能监管、知识产权和数据商业化保护、企业融资、消费者保护、数据隐私等在内的相关法律服务。
为了树立起人工智能领域的服务品牌,在开发/合作开发工具的同时,迈哲睿在过去一年多里频繁通过主办/合作举办/参与各类研讨活动输出对客户的影响力。例如2024年2月,迈哲睿就与英伟达合作,举办了一场针对初创企业和扩张企业的活动,探讨了人工智能可信度的主要原则以及将于2024年生效的相关法规。
随着越来越多的英美律所开始关注法律科技和AI,迈哲睿也面临着更为激烈的技术“军备竞赛”——先发优势能否继续维持,还得看未来律所的战略选择。
1996年代理“王妃离婚案”时,迈哲睿可能还未曾想到,自己会在20年后跻身与“魔圈所”齐名的“银圈所”之列。
而今,随着业务的深入、全球影响力的扩张和新兴技术/商业模式的冲击,迈哲睿变得越来越不像一家“传统的英国所”,而是某种更进步、更创新的存在。
最早被The Lawyer评为“银圈所”的仅有四家核心成员:亚司特、麦克法兰、SJ Berwin和特拉弗斯·史密斯。如今,其中的亚司特和SJ Berwin已经因种种原因被“开除出籍”——亚司特是越来越趋向一家国际大所,SJ berwin则是在2017年不幸“被难关攻克”。
近年动作频频的迈哲睿,会不会也因为发展路线的变化,在某天突然脱离“银圈所”的行列?
这个答案,或许还得通过未来更进一步的观察得出。
· 面对业务创收的瓶颈,精品律所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掘案源与客户的新蓝海,实现收入的飞跃式增长?
· 规模化扩张是否真的是提升律所品牌影响力的不二法门?
· 在AI与法律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哪些前沿实践正引领着行业的未来,为律所带来前所未有的效率与竞争力?
· 在人才争夺战中,哪些创新的培养策略与成功案例,能够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借鉴,助力构建强大的律师团队?
在国内,这些议题或许还处于探索与实践的初级阶段,但对于诸如迈哲睿这样已在“银圈”中熠熠生辉的顶尖律所而言,早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独到的见解。
与这样的优秀律所深入交流,无疑是拓宽视野、启迪思维、开拓业务、加速成长的绝佳途径。
10月英国行,与迈哲睿精英面对面,解锁律所成功密码,拓展国际人脉,共同探讨业务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