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玩收藏
中华收藏网以“互联网+艺术品+金融+拍卖”创新模式, 是一家专业从事艺术品投资交易、艺术品拍卖、鉴定评估、书画定制、网上开店、网上展览、手机版鉴宝、软闻发布、行家交流等线上下合作共赢平台。欢迎您,尽在“玩收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格上财富  ·  最有水平的教育方式:言迟,面缓,心静 ·  昨天  
简七读财  ·  5个关键词,了解近一年AI大事 ·  昨天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  ·  【中金固收】春节错位下通胀回升,总体仍处低位 ... ·  2 天前  
格上财富  ·  那些足够湿的雪和长的坡 ·  2 天前  
格上财富  ·  复利的喜悦:一台学习机器的投资之旅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玩收藏

震惊:保利、翰海等一线拍卖公司一年征集藏品不到几件?

玩收藏  · 公众号  ·  · 2020-02-12 11:50

正文



各大一线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大都感觉到拍品征集难;
社会上很多艺术品持有者,一直在抱怨收藏品送拍难;



先说拍品拍卖公司的征集难,和相当多的藏家的送拍难——这对背离市场规律的矛盾。
按一般商品流通的规律,如果商品难以征集就说明货源紧俏,是卖方市场,那么卖家的货就不愁卖。 反之,如果卖家的商品滞销,则说明市场上货源过剩,是买方市场,那么就不应该出现经销商货源紧张的现象。
但现在文物艺术品流通中,确实出现了悖于常理的现象。 即: 在文物艺术品持有者一片送拍难的怨声中,拍卖公司却遇到了拍品征集难。
问题出在哪里?
简单地说: 这是不同的人群,各自为了自身的利益,站在不同立场,对文物艺术品的标准产生了对立的看法。
这不是什么学术之争,而是一种利益的冲突。


众所周知,在当今社会作为文物艺术品的持有人,其绝大部分已经不是为收藏而收藏,而是为投资赚钱而购进、储存,进而伺机销售出去变现增值。 那么,他们必然希望通过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实现这一过程。
这种诉求本身没有毛病,但由于在庞大的文物艺术品的持有人群体中,有相当多的人并不一定是文物艺术品行家,甚至只是有投资欲望和投资能力,但对文物艺术品一窍不通的“棒槌”。
他们在购进环节出了问题,或者由于任性、或者由于被骗用较高的价钱买进来普品、赝品甚至干脆就是垃圾。 然而,这些东西一旦到手他们则如获至宝,特别是一旦经过某些所谓专家肯定之后,就更对这些东西坚信不疑,奉为价值连城的国宝。
因此,凡对他的藏品赞许有加者便是知音,但凡有人质疑则视作仇雠。 而当他们去拍卖公司委托拍卖,以求变现增值的时候,却往往遇到了否定和冷落,得到的只是一句“不适合拍卖”的婉拒之词。
冷酷的现实与强烈的欲望,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他们怎能不把拍卖公司当成了阻止发财的对立面?又怎能不对拍卖公司怨气冲天呢?



在庞大的文物艺术品持有者的队伍中,也不乏既懂得文物艺术品但却利欲熏心的内行,他们不是造假高手就是推销假货的掮客。
他们多么希望拍卖公司与他们同流合污、坑瀣一气,共同为假货推波助澜?可是,当他们向拍卖公司推荐假货一旦受阻时,便大造送拍难的舆论。
反观拍卖公司,在征集拍品的环节上,也并非完美无缺,无懈可击。
尽管不少拍卖公司打着常年向社会征集拍品的广告,比如保利、嘉德、翰海、匡时等到处跑,一年下来也就征集到几件,基本也就走个过场; 也尽管大多数拍卖公司设有业务接待部门,但门市接待的态度,却远不如业务人员走出去“掏窝”来得积极。



或许因为在门市接待中遇到假货太多的原故,已经使拍卖公司形成了一种有罪推定式惯性思维: 凡送货上门的就没有好东西。
拍卖公司总是对送上门的东西,持一种高度戒备态度。
业务员没有十分把握,绝不留复审、会审机会。 惯例是用几句不冷不热的商业用语——不适合,不符合等打发了事。 个别业务接待人员回答就更干脆一些,生硬地以: 不要,两字了结。 这是我亲眼所见的。


孰不知,这种有罪推定的心态,固然具有将假货拒之门外之功效,但也确乎存在与真品甚至珍品失之交臂之可能。
用坚决的拒绝和不客气的态度,教训那些送假货混事的人们,固然解气但不值得提倡。
严重的是,同时草率的拒绝和不友好的态度,也伤害了不少诚心诚意拿出家藏真品来送拍的客人。 这些客人也不免哀叹送拍难了。
由于假货在拍卖公司受阻的情况不在少数,也由于真品遭拒的事实不时发生,致使不甘心的送拍难,和无可奈何的送拍难渐渐合流,形成了一种社会声浪。


送拍难的口碑一经在社会上流传,使得相当一部分家有藏品的客人望而却步,拍卖公司的拍品征集渠道,势必进一步变窄,征集难在送拍难中加剧。
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些磨合剂,就是艺术品经纪人来进行双方的沟通和协商,中国艺术品市场和西方艺术品市场的最大差距有一部分就来自于艺术品经纪人的差距,优秀的艺术品经纪人一般在市场上有较丰富的经验,也有一些人脉,对接保利、翰海、匡时、睿嘉等这些一线拍行的经纪人更需要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身份地位,不然也不可能来去自如。 文化素养并不能以文凭来定高低,有的人文化水平很高,但做的事却是个有文化的流氓,有的人文凭不高,但却是实打实的做事,是个实实在在的文化人。
艺术品经纪人不难找,但好的艺术品经纪人太难找,在拍卖行业这么多年,多少也认识一些朋友,想出手送拍一线拍行的可加 蔡先生 WEI XIN ID:152-7094-0126(同 shou ji),他主要对接国内外的一线拍卖公司(保利、翰海、匡时、睿嘉、苏富比、佳士得等),就说是CHRISTIE'S(佳士得)的 Mr Arvin (艾文 先生)介绍的就行了。



送拍难虽然加剧了正规拍卖公司的征集难,但却催生了李鬼拍卖。
正规拍卖公司看成垃圾的,他们捧为宝贝; 正规拍卖公司不受理的,他们受理; 境内不能拍卖的,他们送到境外。
不管什么烂货,他都能让你高高兴兴、顺顺利利、舒舒服服地参加拍卖,而且是以大大高出持有人期望价格的底价参加。 多么令人振奋呀,简直就是遇到了娘家人。 所以藏品的定审和定价是否真的接地气,就能看出来是不是李鬼了。 真正做事的拍卖公司会一而再再而三的跟你强调藏品的定价一定要接地气,价格定的越高,流拍的风险越高。 但也不能太低,太低没有利润自然也没得玩。




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拍品征集难,文物艺术品持有者送拍难,都是目前文物艺术品流通中的社会现实,想回避也回避不了。 想解决也非一日之功。 各方都面对现实,调整心态大概还能算个办法。
首先,拍卖公司和艺术品持有者,能否来点儿换位思考。
就艺术品持有者来说,应该想到: 光喊送拍难是没有用的。
拍卖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在《拍卖法》的约束下其经营方向、经营模式、经营定位是完全自主的。 至于他们收不收你的货和收什么样的货,只要不违法,都是他们的权利。
如果你送拍的东西尽管可能是真的,但如果他们认为不适合他们经营、或者不会给他们带来效益,拒收并没有违法,因为拍卖行业不欠你的,没有人为你白忙乎,也没有义务为你担风险。 你要是开拍卖公司或者做其他生意,不是也一样吗?
另外,他们不收你的货,但也没收你一毛钱呀。 侵害你的利益了吗? 没有。 而恰恰相反,那些先让你掏出真金白银,而后只为你演示一遭拍卖程序的李鬼拍卖公司,才是侵害你利益的人。



有些客户认为,拍卖公司不收自己的东西,就是对这些东西的不信任,非要和接待人员理论理论,将拒收的原因说个明白不可。 有这个必要吗? 你到市场买白菜的时候,一定要和摊主讨论一番买或者不买的理由吗?
一家拒收就到另一家去碰碰运气,如果各家正规拍卖公司都拒收,那就得考虑考虑自己的东西是不是有问题了。
不过,真的有问题也没有必要赌气砸了、撕了,留着把玩呗。 只要不是天价买的,留上个若干年,兴许还会增值。


想当年的苏州片、后门捯,留到今天不是也有一定的价值了吗? 再看那些历代仿前朝的、寄托款的瓷器,在今天的市场上不是也挺火吗?
如果遭拒的艺术品持有者能够有这样的思考,大概就没有那么浓烈的戾气了。
有条件的还是建议找个专业的艺术品经纪人,虽然要付别人一点费用和佣金,但是送拍相对来说就要简单一些了,钱不是一个人赚的完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