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搜狗与搜狐正式分拆以来,根据王小川的“三级火箭”策略,通过最强势的搜狗输入法带动浏览器的发展,再通过浏览器带动搜索的使用。同时,搜狗先后上线识图搜索、知立方等多个搜索产品,迅速提升了搜狗搜索的用户规模和流量市场份额。独立运营后一年,搜狗搜索一举超越谷歌,成为仅次于百度的全球第二大中文搜索引擎。
2013年9月,搜狗与腾讯达成合作,利用腾讯丰富的产品线构建流量新通道,再加上搜狐新闻客户度的布局,增加用户覆盖场景。
2014年的时候,在移动端,搜狗已经占据了17.4%的市场份额,成为仅次于百度的搜索行业老二。
除了市场份额之外,公司营收也证明了搜狗的快速成长。2010年三季度营收300多万美金,2014年三季度营收超过1亿美金,增长了近30倍。
在输入法方面,搜狗成为首款登陆苹果应用商店的第三方输入法,并且只用了7小时就成功登顶中国区免费榜。哪怕到今天,搜狗输入法仍然稳坐中文输入法的头把交椅。
2015年,搜狗全年收入近6亿美元,同比增长53.4%。非美国会计准则下,搜狗2015年全年净利润超过1亿美元,接近2014年的3倍。
2015年是移动端彻底击垮PC端的一年。利用这个契机,搜狗搜索的移动搜索流量占比由年初的37%跃升至年底的57%。根据艾瑞MUT数据显示,搜狗移动搜索流量份额为14.4%,移动端月活数4.6亿,紧随百度之后位居第二。
搜狗输入法方面,2015年搜狗输入法内嵌了数十万的图片表情和皮肤内容,每日下载量超过1000万次,在个性化表情和皮肤内容方面增长迅速。数据显示,搜狗输入法的月活用户数超2.5亿。
当年,王小川表示,搜狗进入高速增长期。随着搜狗财务实力与技术实力的不断增强,未来搜狗会在搜索社交化、输入法服务化,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上展现出更多的创新和力量。
时间来到2016年,这一年搜狗营收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非美国会计准则下的净利润达6.4亿元人民币。
2016年,是人工智能突然兴起的一年,搜狗也没有放弃布局。2016年4月,清华人王小川带领的搜狗向清华大学捐赠1.8亿元,成立了中国首个校企合作人工智能领域研究院——天工智能计算研究院,进行人工智能领域前沿技术的研发,并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机器翻译、自然语言理解、智能问答等方面相继取得突破与产品落地。
在人工智能驱动下,搜狗实现了技术和内容的差异化,搜狗搜索流量和收入份额急速攀升。截至2016年12月底,搜狗搜索整体流量较一年前增长30%,特别是移动搜索流量增长70%。
搜狗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动作,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在益智答题节目《一站到底》中的智能问答机器人“汪仔”知晓的,但是搜狗的人工智能应用不止于此。
2017年7月,搜狗将“汪仔”移植到移动端搜狗地图上,提出智驾助手的概念;同时与福特等车企展开合作,切入车联网市场。
受2016年“魏则西事件”的影响,2017年5月,搜狗对医疗搜索服务“搜狗明医”进行了升级,对接更多权威医疗信息,包括疾病和症状等百科词条;同时提供相应搜索医院的“就医指南”,包含就诊时间、挂号攻略等各大医院实时信息。
2017年第二季度,搜狗广告主数量超过7.5万个,同比增长13%,每个广告主贡献的平均营收达2200美元,同比增长18%。贡献最多的五大行业是医疗、电商、游戏、商业服务和招商,搜索营收占比在10%到20%之间。
据此推算,二季度搜狗在广告业务上营收约1.65亿美元,占第二季度总营收的78.1%。
7年以来,搜狗抓住了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机会,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输入法、搜索业务,广告营收迅速增长。在搜索业务中,虽然跟百度还有差距,但是人工智能正在发力,这是搜狗的机会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