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熵
洞察商业变量,探寻商业本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城市规划  ·  地方两会 | ... ·  2 天前  
中国城市规划  ·  学术报告 | ... ·  昨天  
中国交建  ·  孕育之冬丨中交集团中标这些项目⑭ ·  2 天前  
中国交建  ·  红心向党 ... ·  2 天前  
中国中铁  ·  佳节守护民生 润泽千家万户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熵

被ESG“硬控”的企业们,一种新的减碳方式正在流行

新熵  · 公众号  ·  · 2024-12-24 18:00

正文

企业绿色发展的道路很长,数字化、减碳只是这条漫漫长路的一个个节点,落地电子签只是第一步。


原创ⓒ新熵
作者丨赛柯 编辑丨九犁


又到年底了,这个时间段往往是各行业最忙的时候,各大上市公司忙着汇总一年来的工作,忙着做明年的预算报表。


让人犯愁的不光是统计数据、做预算计划,上市企业里的400多家重点公司以及同时在境内和海外上市的公司还需要披露ESG报告。


如今,ESG报告也越来越重要,企业年初制定的ESG目标完没完成?怎么去量化完成的结果?都是问题。


提到ESG,就不得不聊聊减碳。


对于企业而言,减碳这事儿就好比手机的系统优化,你无需向每个使用者强调优化过程,但它是让企业在市场“运行”中更流畅、更节能、更具竞争力的核心步骤,是个刚需。


前阵子刚开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把“协同推进降碳减污”列入重点任务,提出要“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目标明确了,接下来就得研究减碳这事儿接下来该怎么干,怎么去量化。


比如,对于非能源、非制造行业来说,减碳这个事儿怎么量化到业务细节中?这仍然需要仔细推敲。


12月24日,法大大与企业绿色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了《2024签约减碳与低碳办公白皮书》(下称白皮书),给企业实现全年ESG目标,量化办公数字化的减碳效果,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向。




在数字化办公减碳这件事儿上,法大大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中旬,法大大平台 累计合同/文件签署量突破100亿份,携手用户共同减少超17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释放3036平方公里森林固碳量。


那么问题来了,一家非制造、非能源的企业靠着数字化办公能减排多少碳?


法大大与企业绿色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的这本白皮书里给出了答案。


上海汇付支付有限公司是一家持牌第三方支付平台,业务涵盖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银行卡收单等多个领域。据统计,上海汇付支付有限公司一年签署的电子合同份数约为4216万份。依据法大大联合企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北京绿色交易所开发的全国首个“签约减碳”模型计算,全年碳减排约为1408.56吨二氧化碳当量。



君润人力资源服务(深圳)有限公司是一家人力资源解决方案服务商,2019年采用电子签约后,至今累计节省1600万页纸,累计碳减排534.56吨二氧化碳当量。


同样位于深圳的托普思维,是一家商业服务公司,在采用电子签署替代纸张合同签署之后,从2022年至今共计节省2660万页纸,相当于碳减排888.7吨二氧化碳当量……


白皮书里提到的案例很多,这些企业大都通过采用电子签的方式替代纸质合同,从而进一步减少了公司日常经营、业务流程中产生碳排放。


那么,这些数据是怎么来的?


这就是白皮书里的第一个亮点: “签约减碳”计算模型。


其实早在2022年,法大大就发布了“签约减碳”计算模型,而今年发布的白皮书中的案例,则直观地把“签约减碳”计算模型的价值展现了出来。正是有了这个计算模型, 很多嵌入在企业业务流程中的减排被成功地量化了。


很多企业,不是没有做ESG,而是缺乏一个有效的量化工具。比如,像电子签名、无纸化办公等等很多数字化工具的应用,客观上也促进了减排。但是这部分的减碳,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展现出来。


对于很多要做ESG报告的企业来说,把这部分的减排量化,其实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事儿。


而推出“签约减碳”计算模型的意义,其实就是给企业数字化办公减碳“造尺子”。


有了尺子,就有了数字化办公减碳的量化机制,有了这个机制,就能让低碳办公进一步普及。让签约减碳的价值更直观,企业推动低碳办公场景落地也就更有动力。


计算模型之外,今年白皮书的 第二个亮点,是强调了企业ESG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相较于财报信息披露的成熟和完善,重要上市企业的ESG信息披露,其实也还是个“新事物”。


白皮书中的数据显示,到2024年9月底,A股共有220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3年的可持续发展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其中,超过40%的公司已形成ESG治理框架,搭建了ESG制度体系,超过60%的公司识别并披露了重要性议题的分析路径。



这些数据表明一件事儿: 企业披露ESG的机制和内容,正在快速地完善。


而推动签约减碳量进一步被量化,也是对企业ESG信息披露的一种规范和补充,使得企业ESG信息披露的维度更细节,更有说服力。


当下,很多行业中企业减碳披露其实是不完整的。一些行业数字化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个减碳的过程,但ESG信息披露不够完整和细化。


比如,零售行业。


零售行业链条很长,需要签很多合同,大多数时候是纸质合同,这部分的数字化减碳仍然是有空间的。大部分零售企业的减碳,都是聚焦在环保包装上,以及生产运输过程中的减碳。办公中的减碳往往被忽视了。


另外一些企业虽然用了数字化办公,但缺乏量化方法,信披不够完整。


业务流程中采用电子签,有了可量化的方法之后,这部分减碳也会被进一步重视起来,在法大大生态合作下,有了良好减碳量化机制,ESG信披可能会更完整。ESG信披越细节,越有数据做支撑,报告也就更言之有物了。


白皮书的第三个亮点是:“碳普惠”机制的探索。


报告中提到,所谓“碳普惠”机制,其实就是“一种牵引全民绿色低碳行动的机制”,面向个人、家庭和小微企业等单位,聚焦生产消费领域的碳排放,把“小散杂”特点的消费端低碳行为进行量化与管理,实现消费低端减碳的一种方式。


要想拉动“小散杂”、拉动中小企业甚至个人,要靠的不仅仅是科普推广,更要有更多大公司、大行业的带动。


从这个角度看,法大大对“碳普惠”的探索和尝试,其实对低碳办公的应用和普及很有价值。


低碳办公的市场很大,覆盖千行百业。理论上,这种机制的探索对于各行各业的企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都有促进意义。


如今,电子签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法大大服务超4000家行业标杆客户,有超1/5的世界或中国500强企业使用了法大大的产品,本身就有很强的企业辐射能力。 这对低碳办公的普及,很有价值。


电子签名也好,碳普惠机制也好,当一项产品或者一种机制能够真正普及大众利好大众,这才是所谓“普惠”应有之义。




从2014年法大大成立到现在,中国电子签行业飞速迭代和发展。


可以说,法大大成立十年以来,也是中国电子签行业迅速成长崛起的10年,这十年里,其产品不仅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同时电子契约的社会价值也在逐步释放,并且不断被关注、被认可。


某种意义上,法大大迅速发展的10年,也是中国企业在数字化领域不断进步的十年。


现代商业社会中,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某种意义上也是企业发展与进步的结果。以电子签为起点,在“碳普惠”的机制探索下,新质生产力“减碳”,将会成为企业绿色发展的“刚需和标配”。


什么新质生产力?


其实就是用AI、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赋能的生产力。 而低碳事业,本质就是由数据驱动的。


一个对于企业绿色发展的判断是,未来 企业低碳增长的意义,不亚于企业产值拉动GDP的意义。


从结果视角来看,碳中和的目标是雷打不动的,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终究是需要用数据去驱动的。因此,法大大对于“碳普惠”的探索,不仅仅是创造了一个新的低碳办公落地的渠道,也是找到了 推动企业落地低碳办公的动力。


这样的动力下, 以电子签约等数字经济为代表新质生产力“减碳”, 成为企业标配其实只是个时间问题。


一方面,在企业数字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减碳”的过程中, 电子签章基础设施的价值仍然不断释放。


低碳经济也好,数字经济也罢,在新质生产力落地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电子签章作为低碳基础设施和效率基础设施的价值是不变的。这种基础设施的价值体现在多个维度,比如降本增效,比如规避风险。


白皮书中就提到这样一个调研数据:有77%的企业认为电子签约能降低签署成本;67%的企业认为能够有效规避风险;有56%的企业认为能够提升客户体验。



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规避风险,都是在满足企业最基础的需求。


也就是说,企业绿色低碳增长的过程中,以法大大为代表的电子签章,其实 起到的是“水电煤”的作用。


另一方面, 电子签约行业作为企业数字化的基础,天然就覆盖很多新质生产力行业。


白皮书中很有意思的一个数据是,法务领域电子签的应用场景占比竟然不是最高的。



应用场景分布的调研数据显示,应用占比最多的场景是销售,其次是采购与供应链,法务场景只占到约32%。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