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下五千年故事
最大的史记研究者和爱好者社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里的故事,你我共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收藏大视界  ·  40年前供销社卖过的15种生活用品,大部分都 ... ·  2 天前  
收藏大视界  ·  40年前供销社卖过的15种生活用品,大部分都 ... ·  2 天前  
拥抱印度洋  ·  省图的前世今生:起源于光绪年间的经正书院 ·  3 天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迎春节,免费跟学跟练五禽戏、八段锦 ·  4 天前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黄宗智“农业经济史三部曲”最后一部:《超越左 ... ·  1 周前  
小院闲聊  ·  缅甸故地重游有感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上下五千年故事

古代最刚烈的县城,被清兵屠杀一次后,百年都不应举不做官!

上下五千年故事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9-03 07:00

正文

在古代社会,神州大地上有很多刚烈的城市,比如钓鱼城、扬州、嘉定、广州等,但要说其中最刚烈的,却不是这些,而是一个长江边上的小县城。这就是现在的无锡江阴。

 

谈到江阴,历史上最悲壮的一幕是“江阴八十一日”,但这并非江阴成为最刚烈县城的理由,而是江阴在大屠杀之后的131年,却一直默默对抗清王朝,他们采取的举措是:不当清朝的官,不应清朝的举。


如果从这一点来看,论及刚烈城市,全国绝无仅有。江阴人百多年来,一直不应举、不做官,究竟有什么深仇大恨呢?接下来,就和大家聊聊江阴八十一日,其中有三件事值得一提。


闲话一句,江阴属于江南,文风鼎盛,人文荟萃,读书人很多,在讲究“货卖帝王家”的古代,读书人不去参加科举、不去当官,何其可贵!



第一个,江阴全城无一人投降


关于江阴全城的抗清之心,可以从四个细节上看出来。


(1)阎应元等江阴民众,能抵抗81天,可以看出民众的团结。


(2)清兵把周围的僧侣找来,在城下跪着哭泣,希望阎应元投降,但全城上至八十老人,下至妇女儿童,无一人愿降。


(3)江阴城破后,妇女多贞烈投河而死,七岁儿童,毅然就义,无一人顺从!举火自焚和宁死不降的人,数不胜数。


(4)清军24万人,江阴士民17.2万,最后清兵损失7.5万人,江阴士民死去17.2万,只幸存了53人。



第二个,江阴之变被清廷抹杀


对于1645年的“江阴之变”,清朝历代当政者都对其耿耿于怀,忌讳莫深,千方百计地将其湮灭,不为后世所知。


(1)在官方主编的《清史稿》之类的正史中,对“江阴之变”不著一字。


(2)对计六奇所著的载有江阴人守城抗清81天内容的《明季南略》一书实行封杀,并将其列入清朝《禁书总目》。


即便是后来,文字狱放松了,甚至乾隆为了安抚江阴,对阎应元赐谥号,但在江阴之变上,清廷依然讳莫如深。



第三个,江阴之变的两首悲歌


关于江阴之变,后人至少要记住两首悲歌,一首是阎应元的,一首是无名女性的,读来会让爱国者忍不住落泪。


(1)阎应元曾于江阴东门城楼题联曰:“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在城破后,阎应元带人展开巷战,杀死清兵无数,被俘后,阎应元宁死不跪,腿被刺穿,英勇就义。(有人说阎应元是主动自杀而亡)


(2)“江阴八十一日”一名幸存的遗民黄云江曾表示,一名临难前的江阴女子,她在临死(用剪刀扎进脖子内)前咬破了自己的手指,为她和江阴十数万惨遭屠戮的生灵写下了这两句血诗:“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后人补了前两句,就变成了《无题》:“露胔白骨满疆场,万里孤臣未肯降;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



后记


从江阴八十一日中可见,如果清朝属于古代最好的民族关系时代,那么江阴的冤魂似乎就是罪有应得。


江阴人是刚烈的,所以在“江阴八十一日”之后的131年,江阴都不参加清朝科举,不做清朝的官。


1776年,乾隆为了安抚江阴,对抗清三公——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分别赐谥“忠烈”、“烈愍”、“节愍”。


阎应元殉国192年后,清廷为安抚江阴百姓,下诏在江阴和其故乡通州为其修祠各一座,皆命名为“阎公祠”。


当然,这也可以看成清廷对江阴人的妥协。从那之后,江阴人才逐渐开始和清廷合作。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江阴八十一日的细节,内心不强大的人,最好还是别看了。如果说日本侵略者是残忍的,那么清军一点也不逊色之,甚至更甚。


当我们在为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多铎等清朝王公将相欢呼的时候,那些抗清英魂可能更加不能瞑目吧!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最猛历史”,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海浪(微信:13714009527)

常读经典,天地自宽

四书五经赏析

荐语:四书之名始于宋,五经始于汉武帝,朱熹合为“四书五经”,堪称儒林佳话,旷代经典!

史记

 

荐语: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让我们一起品读太史公笔下,那段波云诡谲的历史。

国学历史,传统文化,请点击『阅读原文』,免费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