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心在线
为全国的心脏医生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解答医生临床问题,为基层医生与三甲医院心脏医生之间顺畅沟通搭建桥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际旅游岛商报  ·  首批70名!“AI公务员上岗”引热议 ·  18 小时前  
国际旅游岛商报  ·  首批70名!“AI公务员上岗”引热议 ·  18 小时前  
纪念币预约信息  ·  20元龙钞,大跌!龙币龙钞最新价! ·  昨天  
乌兰察布云  ·  王炸!微信+DeepSeek超强组合就要来了→ ·  2 天前  
乌兰察布云  ·  王炸!微信+DeepSeek超强组合就要来了→ ·  2 天前  
中国财富  ·  微信接入DeepSeek?最新回应 ·  3 天前  
中国财富  ·  微信接入DeepSeek?最新回应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心在线

进展 | Circulation:左主干分叉病变EBC MAIN研究3年随访结果发布:分步单支架vs双支架策略

心在线  · 公众号  ·  · 2025-02-14 17:30

正文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图片



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左主干病变的重要治疗选择,尤其在复杂程度较低的患者中,PCI的远期预后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相当。然而,对于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策略仍存在争议,尤其是在分步单支架与预设双支架策略的选择上。近期,Circulation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旨在评估EBC MAIN试验中左主干真性分叉病变患者在接受不同支架策略后3年的随访结果,进一步探索最优的介入治疗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研究背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被确立为左主干病变的有效治疗方法。在冠脉病变复杂程度较低的患者中,PCI的5年死亡率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相当。然而,对于不适合CABG的患者,PCI是唯一的血运重建选择。虽然PCI的手术风险较低且恢复较快,但CABG在随访期间的心脏事件发生率方面仍具有优势。因此,为了获得类似外科手术的远期预后,优化左主干PCI技术至关重要。


相较于左主干开口或体部病变,左主干远端分叉病变的PCI预后更差。目前已有多种支架植入技术,但复杂程度和风险各不相同。尽管专家意见众多,但长期临床数据有限。左主干分叉具有血管口径大、分叉角度宽的特点,且分支血管通常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非左主干分叉病变研究的结论在左主干病变中的适用性有限。


左主干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策略一直存在争议——对于未受保护的真性分叉病变,应优先选择分步单支架策略(必要时双支架),还是直接采用预设双支架策略?近期,由欧洲分叉病变俱乐部(EBC)主导的EBC MAIN研究,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提供了新的证据。EBC MAIN试验将患者随机分配至分步单支架组或预设双支架组,1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两组MACE无显著差异(14.7% vs. 17.7%,P=0.34)。分步单支架策略显著减少了手术时间、辐射暴露和费用。本研究进一步探讨该试验3年的随访结局。


研究方法

EBC MAIN是一项随机、研究者发起、开放标签、多中心、平行组临床试验,涵盖11个欧洲国家的35家医院。


共纳入467名接受左主干真性分叉病变PCI的患者,随机分配至分步单支架组(n=230)或预设双支架组(n=237)。受试者平均年龄为71±10岁,23%为女性。


主要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 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或靶病变血运重建。


研究结果

平均随访3年发现:两组主要终点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23.5% vs 29.5%,p=0.11);但分步单支架组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显著降低(8.3% vs. 15.6%,P=0.013)。


此外,解剖特征对治疗策略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交互作用分析显示,在分支血管直径较小(<3.25mm)和病变长度较短(<10mm)的病变中,分步单支架组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率仅为预设双支架组的一半,优势显著。


而对于分支血管直径≥3.25mm或存在弥漫性病变的复杂解剖结构,两种策略的疗效差异仍需更大样本验证。

图1. 3年随访时,两组在MACE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


图2.分支血管直径(<3.25mm或≥3.25mm)的交互作用显著,P=0.009;分支病变长度(<10mm或≥10mm)的交互作用显著,P=0.005。


研究结论

接受PCI治疗的左主干真性分叉病变患者,随访3年时MACE发生率在分步单支架策略与预设双支架策略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分步单支架策略显著减少了靶病变血运重建的需求,建议作为非复杂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首选策略。


要点回顾

研究进展

  • EBC MAIN试验公布了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选择分步单支架策略vs.预设双支架策略的3年随访结局。

  • 两组主要终点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但分步单支架组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显著降低。

  • 亚组分析显示,分支血管直径较小(<3.25mm)、病变长度较短(<10mm)时,分步单支架组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率较低,优势显著。


临床意义

  • 分步单支架策略应作为大多数非复杂左主干分叉病变PCI的首选方案。

  • 双支架策略可适用于分支血管直径较大(>3.25mm)或长病变(>10mm)患者。

  • 研究结果可能推动ESC指南进一步优化,支持分步单支架策略作为默认策略。

  • 在复杂左主干病变情况下,双支架技术仍具有应用价值,应根据具体病变特点进行个体化选择。


来源: Stepwise Provisional Versus Systematic Dual-Stent Strategies for Treatment of True Left Main Coronary Bifurcation Lesions. Circulation.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5, 2025. doi:10.1161/CIRCULATIONAHA.124.071153


往期回顾

进展 | Eur Heart J:10个要点——快速了解2024年ESC最新房颤指南核心内容

进展 | Eur Heart J:HFpEF患者几乎普遍存在中心性肥胖,WHtR应取代BMI作为评估肥胖程度的指标?

病例 | 罕见:儿童复杂PCI该如何进行?儿童左主干慢性完全闭塞PCI治疗2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