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项: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据媒体报道,上海自由贸易港区是自贸区建设3.0版,仍处筹划阶段。上海本地港口物流板块受次消息推动大幅上涨。
评论:自贸港区或是自贸区基础上的改革深化和开放升级。今年3月底国务院即发布《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的通知》 ,文件提出要全面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加强同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风险压力测试区。文件明确指出在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立自由贸易港区。实施更高标准的“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贸易监管制度。根据国家授权实行集约管理体制,在口岸风险有效防控的前提下,依托信息化监管手段,取消或最大程度简化入区货物的贸易管制措施,最大程度简化一线申报手续等。
虽然上海自贸港区的具体政策尚不明确,有待中央批准后才能实施,但从国际经验来看,自贸港区一般是开放程度很高的一种自贸区,能够实现区港一体化,海关一线放开,货物自由流动,创造了“境内关外”的环境。”自由贸易港一般位于交通枢纽,更加方便外国船只自由出入,方便外国货物的进出、装卸、分选加工、重新包装、储存与过境中转,也可享有关税减免等优惠,例如迪拜就同时拥有杰贝阿里港和阿勒马克图姆国际机场两个自贸港区。我们认为上海自贸港区或将是在原有自贸区基础上的改革深化和开放升级,可能实现更快速的通关、更便捷的货物中转贸易和更有竞争力的跨境资本流动和财税安排。
港航物流等交运企业估值上升反映乐观预期。上海本地港口机场、物流、公交等公司受消息推动大面积涨停,广州港、珠海港等港口也大幅上涨,估值上升反映了对未来受益于自贸港区建设的乐观预期。
未来自贸港区建设或将加速物流和通关效率,这将利好交运物流产业链相关企业,培育上港等具有枢纽地位的全球大港提高中转货比例成为东北亚重要中转口岸,上港集团业务量和业绩有望受益并巩固其全球第一大港的地位。国际贸易量的增长将推动进出口报关物流需求,利好外运发展等货代和供应链企业。作为本土航运企业和上港战略合作伙伴,中远海控也有望受益于进出口和中转集装箱量增长。
从国际经验看,迪拜港和迪拜国际机场受自贸政策推动,在1997~2008的十余年中货运吞吐量增长了约3倍,保持了13%左右的复合增长。
风险因素:自贸港区政策低于预期。
投资建议:未来自贸港区建设将使贸易和物流更为高效便利,对交运物流产业链形成利好和催化。港航方面推荐持有上港集团25%股权、深入融入内地港口整合、海外港口业务快速增长,估值较低的招商局港口,机场方面推荐上海机场,物流供应链方面关注外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