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点击
右上角
●●●
菜单栏
,选择
“设置星标”
每晚12:00
,老吕陪你考研
1.(北国会2013)内部控制评价的原则。
内部控制的评价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
全面性
原则。(2)
重要性
原则。(3)
客观性
原则。
2.(财科所2018)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包括哪些内容?
内部控制审计
是指
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
特定基准日
内部控制
设
计与运行的有效性
进行审计
。其中,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是服务的核心要求
,它主要包括下列方面的政策和程序:
①保存充分、适当的记录,准确、公允地反映企业的交易和事项;
③合理保证收入和支出的发生以及资产的取得、使用或处置经过适当授权;
④合理保证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未经授权的、对财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交易和事项。
论述题
1.(央财2016)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为什么可以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进行?
(1)
共同点
:
②两者运用的
重要性水平相同
。由于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因此对于同一财务报表,在两种审计中运用的重要性水平应当相同。
④两者
了解和测试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有效性的基本方法
相同,都可能实施询问、观察、检查以及重新执行等程序。
⑤两者的
最终目的
一致,虽然各有侧重,但最终目的均为
提高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
对财务报表的
信赖程度
。
(2)区别:
①对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和测试的
目的不同
。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了解和测试内部控制,是
为了识别、评估和应对重大错报风险
,据此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并获取与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相关的审计证据,以
支持对财务报表发表的审计意见
;注册会计师在内部控制审计中了解和测试内部控制,是为了
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发表审计意见。
②测试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
范围要求不同
。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针对相关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
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
的(即在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时,注册会计师拟信赖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仅实施实质性程序并不能够
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如果以上两种情况均不存在,注册会计师可能对部分认定,甚至全部认定都不测试内部控制的运行有效性。
在内部控制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所有重要账户和列报的每一个相关认定获取控制设计和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以便对内部控制整体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
③内部控制测试的
期间要求
不同。在财务报表审计中,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如果注册会计师选择综合性方案,需要获取内部控制
在整个拟信赖期间
运行有效的审计证据。而在内部控制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对于基准日的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发表意见,则仅需要
对内部控制在基准日前足够长的时间(可能短于整个审计期间)内的运行有效性
获取审计证据。其次,尽管连续审计时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中都可以考虑以前审计中所了解和测试的情况,但在执行内部控制审计时,注册会计师
不得采用“每三年至少对控制测试一次”的方法,而应当在每一年度审计中
测试内部控制(对自动化应用控制在满足特定条件情况下所采用的与基准相比较策略除外)。
④对控制缺陷的
评价
不同。在内部控制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识别出的内部控制缺陷是否构成
一般缺陷、重要缺陷或重大缺陷
。在财务报表审计中,注册会计师需要确定识别出的内部控制缺陷单独或连同其他缺陷是否构成
值得关注的内部控制缺陷
。
⑤对控制缺陷的
沟通要求
不同。在财务报表审计中:注册会计师
应当以书面形式及时向治理层通报值得关注的内部控制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