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影戏曲台
新影戏曲台官方微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刀法研究所  ·  有多少精致白领,下班偷着逛好特卖? ·  昨天  
清晨朗读会  ·  渊源直播 ·  2 天前  
清晨朗读会  ·  渊源直播 ·  4 天前  
玩物志  ·  微短剧的霸总,率先被裁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影戏曲台

《秧歌乡的故事》:用咱的大秧歌扭出咱的欢声笑语

新影戏曲台  · 公众号  ·  · 2017-07-08 17:27

正文


2017年全国基层院团
戏曲会演

主办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2017年7月2日至7月29日

茂腔《秧歌乡的故事》


7月10/11日 19:30

梅兰芳大剧院

山东胶州市茂腔秧歌艺术传承保护中心


故  事  梗  概

老冯头的亲家母李香兰是胶州大秧歌的传承人,村里准备请她来培训秧歌队伍,而一直单身的老冯头与李香兰也有意趁此机会结束单身生活,谁知却遭到儿媳巧真的反对。

因当地将扩建国际机场,老冯头旧房拆迁,补偿款即将到位,巧真又担心钱财外流,于是她使尽浑身解数阻拦李香兰此行,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冲突。

创  作  背  景

茂腔戏《秧歌乡的故事》取材于青岛地区的农村,是剧作家在农村长期生活、观察、体验、开掘与升华的精品力作。新世纪以来,青岛地区农村率先实现了城镇化,政府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实行了老年养老保险制度,由传统的家庭养老转为社会养老。在为儿女解决了后顾之忧的同时,不少丧偶老人也有了强烈的精神需求,他(她)们欲寻找黄昏恋人共同携手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对于他(她)们的正当要求,作为儿女的年轻人们却有着千差万别的态度。本剧即是针对这一新时期的社会现象而创作。

艺  术  特  色

本剧在艺术方面主要有两大特色,一是整合了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间戏曲·茂腔和民间舞蹈·胶州秧歌的艺术形式,使之成为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二是以轻喜剧风格为主调的,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风格模式。

剧  目  赏  评

杨琨

山东省戏剧创作室国家一级导演


茂腔《秧歌乡的故事》是一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受观众欢迎的接地气的舞台戏剧。

故事情节内容看起来并没有什么新鲜的观点和尖锐的矛盾冲突,写的都是家长里短的小事。但正是这些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纠葛,老百姓可以感受到的、就像是左邻右舍的小人物,使得这部戏看起来是那么的接地气,那么的亲切,那么的自然。观众坐在剧场里就像是听着街坊老汉唠家常,看着邻居大婶诉委屈…… 不由自主的进入了剧中的情景,和舞台上的人物一起哭,共同笑。

茂腔的音乐创作、唱腔设计是全剧的难点。

“胶州茂腔”和“胶州秧歌”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山东的地方特色艺术;是胶州湾畔传统的民间艺术;是扎根于农村,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强烈地反映出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具有突出地域个性的表演形式。将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谐交融在一起是《秧歌乡的故事》最大的亮点。秧歌乡里扭秧歌的人,因为秧歌儿走到一起的故事。用咱的乡人俚曲唱出咱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家长里短;用咱的大秧歌扭出咱的欢声笑语,柔情蜜意。内容与形式结合,茂腔与秧歌交融,创作了一出好看的,独特的,载歌载舞的《秧歌乡的故事》。

柴心记


这个戏舞台上讲的看似都是一些小事情,但观众看后折射出的却都是大事情,这就是编剧的高明,让观众在娱乐之中、非说教之中、认为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之中关注了大事、关心了大事。

导演在二度创作上非常成功,每个人物都值得细细品琢一番具体地反映出了家庭小社会,社会大家庭的和谐氛围。主要的大主题就是以胶州秧歌出国表演为背景,以老年人的婚姻、养老为主线,揭示了改革开放的今天,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山东半岛的发展进程。

演  出  情  况

《秧歌乡的故事》自2016年5月5日首演到8月31日为止,已演出41场,全部为公益性演出,观众人数每场均在1000人以上。演出还包括青岛市区、胶州市、青岛市黄岛区、平度市、即墨市、高密市、诸城市、少海度假区等,几近涵盖整个茂腔剧种流行区域。演出场地有剧场也有露天,有城市也有乡村。

▲点击图片,看基层会演完整节目单▲

还想看什么

公众号菜单右下角,“站内搜索”找找看


总策划:张辉

策划:赵晓亮

编辑:朴沁莹

责编:左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