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DeepTech深科技
“DeepTech深科技”是与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官方独家合作的一个新科技内容品牌。我们专注于关注三个方面:1、基于科学的发现;2、真正的科技创新;3、深科技应用的创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供应链:#华为Mate70零部件开始供货# ... ·  3 天前  
新浪科技  ·  【#银行年度利息收入或减少1890亿元#】存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DeepTech深科技

谷歌狂怼优步称其涉嫌窃取专利技术,商业应用尚未成熟争夺大战已经打响

DeepTech深科技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2-25 18:42

正文



编者按:“自动驾驶货车”(Self-driving Trucks)刚刚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7的“十大突破性技术”,展现出了其在商业应用方面极大的潜力。作为该技术的主要研究者,Otto公司研发的自动驾驶货车在 2016 年 10 月,途径200公里,成功将2000箱啤酒运抵目的地,也标志着该技术进入快速成熟期。然而,Waymo的一纸诉状,让这家风光无限的公司再次被推倒风口浪尖。


然而,两家巨头打架的背后,最后最受伤害的却有可能是小型初创公司。他们在进入这一领域后会发现,自动驾驶的一些核心技术已经被注册专利。当初创公司的研发处处受制于已有专利,自己又缺乏防御性专利组合——这种局面无疑将在未来成为技术创新的大敌。


装载了2000箱百威啤酒的Otto自动驾驶货车


本周四,Alphabet(谷歌母公司)旗下的自动驾驶汽车公司Waymo宣称,其前员工Anthony Levandowski在离职前一个月从Waymo公司的服务器上下载了14,000个、共计9.7G的高度保密文件,其中就包括LiDAR(激光雷达)主机板的相关设计方案。


Otto公司联合创始人Anthony Levandowski


Waymo在声明中甚至明确指出,其发现的相关证据表明,从2015年12月,Levandowski通过外接硬盘将公司计算机中的数据下载到笔记本电脑中,随后清除了相关数据,并不再使用该这台公司配发的计算机。


随后,他就创立了自动驾驶货车公司Otto。仅仅六个月之后,Otto就以6.8亿美元的价格被Uber收购,成为Uber自动驾驶汽车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Waymo认定,Uber的工程师正在使用Levandowski所持有的那些技术文件为其自动驾驶车辆开发新的激光雷达传感器。据称,当时的情况是Waymo的员工“无意间”看到一家为Uber提供硬件设备的公司所发送的邮件,包括详细的电路图,整体的设计和Waymo的激光雷达极其相似。后被证实是这家硬件设备公司在发送邮件时误将Waymo员工放在了抄送名单中。



在法院备案中,Waymo表示了他们的不满,“Otto和Uber通过采用Waymo的知识产权,极大地避免了他们自己开发相关技术所需要耗费的时间、费用和所需承担的风险。”此外,Waymo怀疑,其他离职去了Otto和Uber的员工也带走了他们的文件。


所以,Waymo现在急切地希望,法院能够阻止Otto和Uber对他们技术的占用,并要求立即归还相关文件。


但在这一新闻事件的背后所折射出来的却是,Alphabet和Uber之间愈加激烈的竞争迹象。他们之间围绕着自动驾驶汽车推出了各自的方案,相同的目标逼迫双方从商业到技术的全方面都展开的明争暗斗。


而法院将会对他们的纠纷做出最后裁决。


Waymo向加州北区联邦法院提起的诉状



Uber:“这是为了拖慢竞争对手的无端指责!”


“我们对研发团队取得的进展感到非常骄傲,”一位Uber发言人表示。“我们已经看到了Waymo的声明,这完全是毫无根据的,其目的就是为了拖慢竞争对手的进度。我们将在法庭与他们对质。同时,Uber也将在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上继续发力,以尽快将这项技术带给世人。”


在科技行业中,一家成熟公司与前员工成立的初创公司对簿公堂的案例屡见不鲜。今年1月,特斯拉公司就对Autopilot前主管提出上诉,指控他与Google自动驾驶前首席技术官Chris Urmson联合成立的公司,并从特斯拉非法挖人。



然而,这却是Waymo第一次向公司的“叛逃者”提起诉讼,这不免令人猜疑是否与Waymo最近的主要技术人才频繁出走有关。


自动驾驶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留住人才和避免技术外泄成了一个大问题。Waymo的优势在于其前期长时间的积累,而且与竞争对手不同的是,Waymo同时着手开发软件和硬件,以期将整套系统出售给汽车制造商,而不是只解决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中的一个环节。


如果把Waymo和Otto这次的争议放大来看,双方的母公司Google和Uber曾经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然而,在过去几年中,这种良好关系却在快速恶化。很多业内人士曾经认为,两家公司能在自动驾驶共享出行领域通力合作,毕竟,Google Ventures于2013年曾对Uber注资2.5亿美元。然而,Uber并未念旧情,毅然决定发展属于自己的自动驾驶技术,反到成了Google的竞争对手。



很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就在Uber收购Otto几天后,Google的首席法务官David Drummond就宣布,他退出Uber公司董事会。理由是双方业务重叠,出现利益冲突。


此外,Waymo还表示,Levandowski并不是唯一一个下载过公司机密数据前员工。还有数名后来加入Otto公司的Waymo前员工也下载了“供应商名单、制造细节、技术说明等包含保密信息的文件”。Waymo公司虽然未公布这些人的名单,但明确表示,这些行为都发生在他们离开Waymo的前几天、甚至前几个小时。


Waymo进一步的举证还包括:在于2016年1月离开Google之前,Levandowski曾创办了一家名为“280 Systems”的公司,一个月后,他正式成立了Otto,并于同年8月被Uber收购。



“Waymo花费了多年时间来开发自己的LiDAR系统,而Otto通过‘偷’来的技术,仅花了9个月时间就开发出类似系统,”Waymo在诉讼声明中表示。“Uber与卡内基·梅隆大学合作研发了18个月,还是没能开发出自己的LiDAR解决方案。直到 2016 年 8 月,Uber通过收购Otto最终获得该技术。”



争议的焦点:LiDAR


据 Waymo 表示,诉讼中涉及到的核心技术是LiDAR(激光雷达),通过每秒发射上百万的激光束来对车辆周围的环境细节进行绘制。Waymo声称,已经投入了上百万美元来对激光雷达硬件进行优化,以尽量降低自动驾驶的成本,然而Levandowski却将这些研究成果带到了Uber。


Velodyne公司生产的激光雷达

 

要想让一辆自动驾驶汽车清楚地知道自己现在在哪里、眼前有什么障碍物,除了精确的GPS外,还需要“多传感器融合”。目前,主流的技术硬件设备包括:廉价的毫米波雷达+摄像头,或者再搭配昂贵的激光雷达。

 

目前而言,特斯拉采用的是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的方案。由毫米波雷达探测障碍物,并由照相机通过深度学习进行判断。然而,廉价的毫米波雷达精度不够,甚至无法对行人进行感知。作为补充,由光学摄像头对周围环境进行二维拍照,再通过算法生成物体的形状、距离。然而,受限于光线等因素,其判断并不可靠。


光线、雨雪、尘土会成为摄像头的噩梦,而雷达则无法发现行人和静止或横向移动的物体。

 

与特斯拉不同,谷歌、Uber等其他公司均认为,激光雷达才是真正解决问题之道。

 

激光雷达与普通雷达工作原理相似,均是发送电磁波,再记录下电磁波被反射回来时的时间与角度,对周遭物体进行感知。然而,与普通雷达不同的是,激光雷达使用几百至一千纳米左右的激光,远远低于普通雷达的波长。因此,激光雷达在测量物体距离和表面形状上可达到厘米级,远超普通雷达和GPS系统的精度。


经过扫描的点云形成周围环境三维图像

 

行业“鼻祖”Velodyne技术解决方案总监David Oroshnik曾对DT君表示,目前他们最便宜的产品价格为8000美元。目前,众多自动驾驶车辆都搭载着Velodyne生产的HDL-64E激光雷达,但其价格高达惊人的70,000到80,000美金。这对于利润水平越来越薄的汽车制造商来说只能是先装上玩玩。

 

此外,激光雷达领域另一家明星公司Quanergy目前也在小型化和低成本的固态激光雷达领域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Quanergy第二代固体激光雷达的体积比具有机械结构的传统激光雷达小得多


这两家公司无疑已经成了业界的标杆公司,拥有非常多的技术专利,而Waymo实际上是在LiDAR的基础对于性能和成本进行了一定的创新。一般而言,软件代码很难申请专利,但一旦与硬件绑定成为完整的自动驾驶决绝方案,并在专利申请时尽量扩大应用覆盖范围,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要么向Waymo直接购买成套产品,要么购买技术授权,这对自动驾驶初创公司来说无疑是最不愿意看到的。


最终,Waymo决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其实这一决定所带来的后果会更多的影响到该领域的初创公司,而并非Uber这个估值已超过600亿美元的跨国公司。


小型初创公司在进入这一领域后会发现,自动驾驶的一些核心技术已经被注册专利,比如,类似Google注册的当自动驾驶汽车遇到大型货车时自动靠左行驶的专利。当初创公司的研发处处受制于已有专利,自己又缺乏防御性专利组合时,他们甚至会考虑退出该领域的角逐。这种局面无疑将是技术创新的大敌。

 

同样,对Uber来说,如果无法开发出属于自己的自动驾驶技术,其结果将是毁灭性的。为什么这么说?靠共享出行起家的Uber,主要收入来自司机。随着自动驾驶的出现,如果有朝一日不再需要人类司机,Uber将被逐出共享出行行业。除非Uber自己也掌握相关技术、也能尽早提供无人驾驶共享出行服务。

 

不过,好在LiDAR目前并不是无人驾驶业界的唯一标准,其他诸如纯雷达、声波、图像识别等方式也都在快速发展中。而且,像福特、通用、日产等传统汽车制造业巨头的纷纷进入,无疑会大大加速无人驾驶技术的成熟周期,以及技术决绝方案的多样化。



欢迎关注DT君的科幻电影公众号:




招聘

编辑、视觉设计、视频策划及后期

地点:北京

联系:[email protected]


MIT Technology Review 中国唯一版权合作方,任何机构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及翻译。

分享至朋友圈才是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