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这几年教育部的改革,语文的占比已经越来越重要,就连我接触的北京郑州的很多小学数学老师,都会说在孩子的小学阶段,很多时候是“得语文者得天下”。
前阵子听一个朋友说起孩子最近参加的幼升小面试。面试题目就是老师拿出一个苹果,让孩子对它进行描述,不设限制,什么角度都可以。朋友说当时孩子们面试完出来,听有的孩子家长问起自己孩子,孩子回答说了苹果是红色的,苹果是圆的等等答案,而朋友的孩子,不仅描述了苹果的外形,还讲了一个故事。
的确,这道面试题要说完成的话,其实不难,孩子们多多少少都能说几句,但要想完成好,就不那么容易了,这是在考核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很多读者经常在后台留言让我写一写语文的教改吧,或者讲一讲怎么带孩子学好语文。一直没有写,是因为在带六六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比如拼音,比如识字这些技巧型的东西,只要多加练习,掌握方法,是可以在短期内有一个相对比较大的提升的(看过我写那篇《
当我拿到期中考试卷子,看到8+4=4......
》的朋友,更会知道小学一年级想突击成绩多容易
)
。而难以提升的其实是很多软实力,尤其是非常容易被家长忽视的——
语言表达能力
。
什么是语言表达能力?
在我看来,
“语言表达能力”不是说话,更不是话唠,而是能够准确组织词汇,用清晰的逻辑来表达自己想法的过程,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是否有逻辑”。
很多孩子喜欢说话,喜欢玩过家家,都能一直说个不停,但是真正让他们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却不一定能说清楚。
咱童品会的赵老师在美国时是在大学任教的(正儿八经的老师),他在公司内部分享时就说过:“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是否真的理解了一个问题,那么你把它用自己的语言,给所有人讲述一遍,看大家是否能一下听懂就知道了”。而这一步也就是“语言表达能力”,你是否能清晰准确的表达自己脑子里的想法。
你看,从幼小衔接面试,到以后的工作生活,这项技能都是如此重要。
“语言表达能力”这个听起来高大上的能力,并不是只有语文老师,或者培训班才能培养和提高,它就像呼吸一样渗透在我们生活中,只需要多做一步,胜过上万元培训班(培训班方向不对可能还把孩子培养歪了)。
这一步就是让孩子在听过、看过一个故事之后,用自己的话有逻辑地复述一遍。
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其实并不难,从很小的时候就可以开始,从浅到深让孩子慢慢养成习惯,下面我就分享几个我和六六之间会使用的小方法,供大家参考吧。
基础阶段从绘本开始,亲子共读不要只听不说
◆
◆
◆
大家都知道绘本很好,但如果给孩子讲过两次就扔在一边,那就真的是浪费了,它不仅仅是一个小小的故事那么简单,很多书本的设计可以大有学问,完全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孩子最初阶段的语言表达能力启蒙。
拿六六从小听的最多的几个绘本来举个例子。
《母鸡萝丝去散步》
这个绘本的设计非常有心,如果家长翻开书只读文字部分,这就是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故事,前三页不过寥寥一句:“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她走过院子”。然而仔细看图,你就能构建出整个故事:
一只狡猾的狐狸尾随着一只气定神闲的母鸡,小狐狸想要去偷袭母鸡并吃掉它,结果纵身一跃,踩在了耙子上,给自己呼了一闷棍,母鸡毫发无损依然大步向前。
孩子们光看这些图就能理解大概的情节,如果孩子能将这三张图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那么她就已经在学习,
如何把眼睛看到的图片信息,整合在脑子里面理解消化,然后表达的这样一整个完整过程。
当然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让孩子上来就像家长那样去描述细节不太现实,小宝宝听完一遍后,能描述一个大概的故事逻辑就可以。像《三只小猪》之类的故事,逻辑就会非常清晰好记忆,像《石头汤》那种就会相对抽象,前期可以从简单的故事开始练起。如果听完故事孩子还不愿意自己说,家长可以先简单的讲述一遍,然后再引导孩子,直到最后孩子可以用自己的语言给你讲述整个故事。
很多家长都头疼孩子太爱看动画片,但是在把控每天看的时长和集数的前提下,我们也不要浪费这个很好的机会,聊一聊他感兴趣的故事,不仅增加了跟孩子的互动,最重要的是,
这可是进阶版的“语言表达课程”。
动画片的情节比绘本要复杂一点点,六六那会正是《小猪佩奇》刚刚风靡起来,我会跟她约定每天只能看2集。所以看完时她也总是意犹未尽,趁着这个时机我就马上跟她讨论:
“今天你的好朋友佩奇她都干什么的了呀?妈妈没看,你能讲给我听听吗?”
“今天佩奇幼儿园的班里新来了一个同学,是小象艾米丽......"
这个时候不管孩子说什么,家长都应该认真的听,而六六有时候也会表达不清楚,但是我不会打断她,而是等她说完后用更清楚且能听懂的句子替她重复一遍:
“哦,原来因为艾米丽声音非常大,所以小朋友都开心的笑了啊,她们都很喜欢这个新来的同学对不对?”
“嗯对,她非常受欢迎。”
随着六六上小学,不管是词汇量还是理解能力都有一个质的提升,所以从这个暑假开始,我们全家就引入了一起看电影的家庭时光。观影后六六的任务就是给我大概讲述一遍电影讲的什么故事,大概故事讲明白就行。
电影的情节更复杂,情感更丰富,每个人因为自己的经历和阅历不同,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观点。就像我看当幸福来敲门后最大的感触是《
用这部电影,让蜜罐里的孩子们看到世界的残酷,很必要
》,但也有很多公司培训放这部电影,那所关注的肯定是不同的点。所以在复盘电影时,孩子大概把故事逻辑讲清楚,知道他们看懂故事后,观点的表达上不用有过高要求。有些片子适合孩子讲观点,比如《银河补习班》,六六看完后会拿马飞爸爸和自己爸爸去比较,会拿马飞的进步来鼓励自己;有些就是一故事,比如《ET外星人》,六六看完后只关心一个问题,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外星人啊。
我们带六六看完电影后,会针对性的认真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更多的还是倾听,六六特别有话说的片子还会再进行一些讨论。孩子不管是自己表达还是听我们说,这整个过程其实就在潜移默化的学习和练习表达的逻辑和技巧。
正所谓“万石谷,粒粒积累;千丈布,根根织成”,像“语言表达”这样的内在能力,一定不是培训班或者特级语文教师一点拨就能迅速提升的,市面上万万千千的速成课程不过是非常表面的“术”的教导,而隐藏在孩子大脑深处对信息、对逻辑的处理能力,才是表达最重要的因素。
所以千万不要等到要用时才想着如何去提高,只有早期从细微处开始培养,才能有后来的水到渠成。入手真的很简单,从读完书看完动画片后,让孩子讲讲刚才看的啥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