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方周末
在这里,读懂中国!infzm.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都周刊  ·  复播被封禁!被质疑吃相难看 ·  9 小时前  
厦门网  ·  王某(男,60岁),被当场抓获!已刑拘 ·  20 小时前  
厦门网  ·  王某(男,60岁),被当场抓获!已刑拘 ·  20 小时前  
新华社  ·  夜读|最舒服的关系莫过于此 ·  4 天前  
新华社  ·  刘国梁最新表态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方周末

新能源汽车重新站在十字路口,极氪和领克打了个样

南方周末  · 公众号  · 社会  · 2024-12-02 18:15

正文

全文共 4990 字,阅读大约需要 13 分钟
  • “中国车企数量在经历了一个短暂的高峰后,过去几年已经逐步开启优胜劣汰。”管鸣宇判断,未来3-5年,中国汽车市场将出现更多的兼并重组和深度合作。


文 | ‍‍‍‍‍李沧海


2024年11月14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对极氪、领克两大品牌的股权结构进行优化,以推动极氪和领克进行全面战略协同。

吉利控股集团和沃尔沃分别作价36亿元和54亿元,向极氪出售所持有的20%和30%的领克股份。转让完成后,极氪将认购领克新增注册资本3.67亿元,其所持股份增至51%,其余49%股份继续由吉利汽车旗下全资子公司持有,极氪掌握了领克的实际控股权。

三年前,极氪的第一款新车001上市,该车型是由领克ZERO CONCEPT概念车打造而来,如今极氪控股领克,耐人寻味。

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林金文用“历史性时刻”来形容两个品牌的整合。这场整合之后,吉利旗下的各个品牌之间,股权结构将更加清晰,品牌之间的业务交叠产生的内耗将转化为整合带来的高效。事实上,两者走向协同发展也是必然。

领克与极氪合体。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过去践行的多品牌战略,为吉利赢得了中国汽车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收购沃尔沃开始,吉利控股先后收购了宝腾汽车、路特斯、smart,内部孵化领克、极氪、几何等,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汽车品牌矩阵。

而今,汽车产业进入新的发展周期,从开疆拓土到收缩战线,大扩张时代已经结束。汽车领域价格战持续,市场竞争激烈,大浪淘沙之下,中国汽车产业正在迎来新的变革。

1

为什么整合是必然?


回顾领克的成长史,2016年它承载着吉利高端化发展的重任成立。次年,领克首款车型领克01上市,一改往日自主品牌惯用的低价策略,起售价15.88万元,领克09售价则在25万元以上。
2017年领克在国内正式发布。

领克01上市仅1年,领克年销量便达到12万辆,彼时,中国新能源汽车仍在行业初期,新势力品牌陆续成立,领克切入插混市场,保持“燃油+插混”两条腿走路的路线,2024年9月8日,领克宣布其07&08组成的领克EM-P“双子星”,正式突破10万台交付,距领克08 EM-P上市仅一年时间,领克07 EM-P上市也才4个月。2024年三季度,领克EM-P销量位列高端插混市场TOP3,仅次于理想和问界。11月底领克EM-P双子星第15万辆整车下线。

从销量数据来看,领克在插混市场上的表现是成功的。2024年,领克也开始进入纯电领域,形成了混动为主、燃油和纯电为辅的三线并进路线。

再来看极氪的故事,最早是由领克推出了概念车领克ZERO,但考虑到面向全新的高端纯电汽车市场以及品牌发展自由度,这款车型最终以极氪001的名义对外发布,极氪品牌由此成立。

极氪001车型。

这三年间,极氪成长迅速,在2021年新势力遍地开花的时期,极氪的推出时间并不算早,凭借其SEA浩瀚架构,突破了传统造车的技术壁垒,通过硬件、系统和生态的高度整合,在一众传统车企和新势力中突围成为一匹黑马。2024年5月10日极氪在纽交所上市,成为“最快IPO新能源车企”。2024年11月极氪交付新车27011台,实现同环比双增长,同比增长106%,环比增长8%,并连续三月创单月交付历史新高。2024年1-11月,极氪共交付194,933台,同比增长85%。截至11月底,极氪累计交付超39万台。

SEA浩瀚架构。

自领克进入纯电市场以来,两个在纯电领域有了正面交集,2024年领克推出的首款纯电轿车Z10,叠加权益后售价区间为18.68至26.28万元,领克将于年底推出的领克Z20,与极氪X也处于同一细分市场。与此同时,在行业的激烈竞争下,极氪也宣布将切入混动汽车赛道,两大品牌之间更加趋同。

领克和极氪从相容共生,到正面竞争,从走向不同的道路,到业务开始重叠,在此过程中必将面临内耗。

过去“多生孩子好打架”的策略是开疆拓土时期的必要选择,此前的股权结构,也基于当时的产业背景。当年,吉利控股集团并购沃尔沃汽车后,为了加强协同,打造了领克品牌,也因此产生了吉利控股集团、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共同持股的方式。而极氪是吉利控股在智能化电动化转型方面的一次大胆尝试,采用全新的商业模式,三年内便完成美股上市。随着行业变化,企业需要提前预见未来的趋势并及时调整。

极氪和领克的整合是一场必然,或者说水到渠成。此前,吉利控股内部已经在致力于将各品牌之间的供应链和采购打通,整体集成性和通用化程度较高。与其两个品牌相互掣肘,不如一致对外迎敌。

极氪全球第500家门店落地新加坡。

吉利汽车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上,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指出,在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形势下,更加需要高效地共享资源,用规模来推动成本降低,由此来提高竞争力。

当下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年初特斯拉等一众品牌纷纷降价,拉开了新一轮价格战的序幕,成本管控,提升效率变得更为重要。

“如果不整合,无论是领克,还是极氪,综合竞争力都无法提升。”桂生悦说,整体核心点就是通过整合领克和极氪,竞争力会大幅提升,给股东带来的回报也大幅提升,同时也会避免不整合所带来的种种问题。

2

整合后的优势是什么?


首先是极氪和领克将如何进行业务重组。

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表示:“品牌方面,二者合并以后一定会保持双品牌战略,在市场上相对独立。两个品牌在价位上和价值观上,有非常清晰明确的定位,相互区隔,以实现市场覆盖的最大化。”

也就是说,在产品和技术上。极氪聚焦于中大型车型,领克主打中小型车型。领克在纯电领域聚焦于小型车,在混合动力领域聚焦在中型车上面;极氪则在中型车方面聚焦于纯电,在大型车上聚焦混动。在整车架构方面,将最大程度的减少架构数量,电子架构、智驾、座舱方面未来逐步走向统一。但在应用层方面,领克依然保持LYNK Fly me Auoto应用,极氪则保持极氪全栈自研的ZEEKROS。

领克EM-P电混。

极氪和领克可以在插混和纯电上实现优势互补,极氪需要完善混动路线,领克可以提供插混的成功经验,有利于开拓豪华插混市场,领克在插混、燃油市场的优势,有助于打开北方市场。极氪在高端豪华纯电市场的经验也是领克需要补齐的要素。

目前,插混市场仍保持高速增长,根据乘联会数据,中国在世界插电混动份额表现持续走强, 2023年上升到69%的水平,2024年1-9月达到78%,其中7-9月达到83%。2024年中国市场插混份额占比达19%,相比2023年的11%增长8个百分点,中国品牌成为细分市场主导。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亦曾指出,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继续保持较高增速,但纯电动车增速放缓,较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有很大差距,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在当前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

极氪MIX成为上海汽车博物馆收藏的首台智能纯电汽车。

两者整合后的价格区间也将更为广泛,此前极氪面向20万-80万元市场,整合后极氪科技集团的市场价格区间将扩大至15万-80万,覆盖将近60%的乘用车市场。

整合带来的规模效应,将进一步拉低成本。安聪慧提到,研发投入方面,通过协同预计研发投入可以降低10%到20%;供应链规模化效应的形成,就通过技术协同产生,预计可把成本降低5%到8%;制造方面,产能利用率预计可以提升3%到5%;支持和服务部门,预计也可以降低10%到20%的费用。

在新势力以直营模式为主的当下,保留领克的经销商模式,可与直营模式进行互补,渠道的投入成本也将大幅降低。据领克官方,目前领克已完成了覆盖1-5线城市的销售服务渠道布局,预计到2024年底,渠道规模将达到700家,1-3类城市实现100%覆盖。领克售后服务网络已布局361家,分布在31省223城市,其中产能有剩余的284家已入网领极联服授权服务中心,目前已为极氪、极越、翼真、smart品牌的用户提供售后服务。

领克作为早期进入欧洲的中国品牌,2022年全年,出运整车35588辆,位列中国品牌25万元以上车型出口首位,其中新能源车型占比97%,领克的全球化经验,可以为整合后的极氪科技集团更好地实现全球高端化提供助力。

可以说,在高端豪华和插混两个领域,极氪和领克各自的长处契合,双方互补,高效且具备成本优势,给了彼此更大的成长想象空间。

3

大浪淘沙,新能源整合正在提速


17年前,李书福对外发布《宁波宣言》。 他指出,汽车工业是技术密集、资本密集、人才密集的全球性大产业,其销售及售后服务领域的用户满意度高低,直接关系到汽车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直接关系吉利汽车的品牌形象,也直接关系到全体经销商的整体利益。 因此,吉利提出从“低价战略”向“技术领先、质量可靠、服务满意、全面领先”战略转型。

后来,《宁波宣言》也成为吉利收购沃尔沃并奠定汽车领域地位的答案所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