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酪是一种常见的奶制品。超市里,儿童奶酪棒在奶制品的货架中显得精巧又香醇;打开电视机,《猫和老鼠》中的汤姆和杰瑞为了一块奶酪打得不可开交,这些记忆一起连结成为了我们脑海中的奶酪的形象。
如果有人问你,奶酪是什么颜色,你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黄色!确实如此,无论是作为现实世界的商品还是动画世界里的美味佳肴,“奶酪是黄色”似乎已经成为了大家的共识。
然而,有一个你不得不相信的事实:你所看到的黄色奶酪其实是一场贯穿了几个世纪的骗局。
人类制作奶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1]。制作时,通过向鲜奶中加入乳酸菌发酵剂和凝乳酶,乳蛋白被凝固成块,脂肪也被保留下来,而乳清(约占液态奶总质量的90%)则被沥去[2][3]。由于这样的高度浓缩,奶酪也被称为乳品中的“黄金”[2]。
几千年前的野牛体型庞大,难以驯化,所以更多地承担劳作的任务;而羊的体型较小,更易于驯化和饲养,成为了产奶的主力[1]。因此,那时的奶酪大多是由羊奶制成。
牛和羊都以青草为食,但牛奶和羊奶制造的奶酪颜色却不一样,这与青草中的一种易溶于脂肪的黄色色素——β-胡萝卜素有关[4][5]。β-胡萝卜素能够进入牛奶并被保存在牛奶脂肪里,继而和脂肪一起留在奶酪中[2]。与此不同的是,羊会在体内直接将其转化为无色的维生素A[6]。所以牛奶奶酪通常是黄色的,羊奶奶酪则是白色的。
在那个羊奶奶酪为主的年代,大部分的奶酪都是白色的。
牛奶中包含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大部分水溶性维生素会随乳清被排出 / 图虫创意
直到14世纪,随着利润丰厚的羊毛产业兴起,羊被更多地用于生产羊毛而不是羊奶。
到了15世纪,大规模爆发的绵羊病基本上结束了羊奶奶酪的制作[7]。
至此,牛奶奶酪基本取代了羊奶奶酪,得以大批量生产。于是,从羊奶奶酪到牛奶奶酪,市面上流通的黄色奶酪肉眼可见地变多了。
在β-胡萝卜素的作用下,富含脂肪的奶酪呈现黄色调。这时,黄色奶酪被看作是高脂肪、纯天然的奶酪,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牛奶中的脂肪不仅是奶酪的优质原料,还是黄油脱胎换骨的前身。
意识到这一点后,一些作坊决定开展“联合贸易”,即先把牛奶中的脂肪捞走制作黄油,再用剩下的脱脂牛奶制作奶酪,从而扩大市场收益[8]。
但是奶酪中的脂肪减少,其中的β-胡萝卜素也会减少,黄色就会相应地减淡。
这样的变化很容易被消费者察觉,为了掩盖这种恶劣的行为,他们只好添加色素,让奶酪保持原来的黄色。
19世纪50年代,奶酪制作进入了工业化时代,短时间内便有大量的奶酪工厂涌现[3][8]。但与此同时,周边的牛奶供应却没有增加,于是就出现了“厂多奶少”的局面[8][9]。
1860年,由于生产黄油有利可图,而且相较于制作奶酪,制作黄油需要的设备和技能都更加简单,美国许多家庭选择自己生产黄油以供家庭食用和售卖,然后再将制作黄油之后的脱脂牛奶送到工厂,实现双份收益[3];在加拿大,牛奶供应者也会向工厂提供一些低脂牛奶。工厂迫于没有奶源,也没有相关法律保障,不得不接受这些低质量牛奶,甚至还要想办法将它们制成统一的奶酪售卖出去[9]。而色素就是将低脂奶酪伪装成优质奶酪最佳道具。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答案如下」
,
回复“
奶酪
”查看全文
▼
【答案如下】
生活中还有很多隐秘的角落,藏着你无法解答的疑惑:
为什么酒店浴室要做成透明的?为什么超市总爱把避孕套摆在收银台附近?为什么商场一楼没有卫生间?
点击公众号名片,关注
「答案如下」
,并回复
“为什么”
,这些问题,我们为你解答。
这年头,有多少人为了省钱抠抠嗖嗖地过着日子,结果反手就交了一个智商税。在你遭受毒打之际,
答案如下
想拆下过度消费的包装,告诉你商品真正的答案:
x
一听到菠萝这两个字,你是不是已经在默默跟凤梨较劲了。
凤梨听上去就比菠萝贵,但说到底,凤梨其实也都是菠萝家族里的不同成员。
那么超市里的徐闻菠萝、都乐金菠萝、金钻菠萝等等菠萝品种,到底味道、价格有什么区别?
怎样才能买到菠萝中便宜又好吃的性价比之王?
x
有菠萝跟凤梨之争,怎么能没有车厘子和樱桃?
山东大樱桃其实就是车厘子的远房亲戚,不过分清楚也没有用,因为他们都不便宜。
只有贵和更贵。但有的人怎么总是能买到比你便宜又好吃的大樱桃和车厘子?
x
你想吃北京烤鸭,但动辄上百块的价格劝退了你。
你把目光投向在街头不到二十块钱就能买上一只色香味俱全的烤鸭。
但是,求生意识让你常常边吃边发出疑问:18 块钱一只的烤鸭,真的能吃吗?
世界如果只有严肃的答案,那可真的太糟糕了。无厘头的日常,竟然也会有科学依据?
答案如下
不信没用的知识就不可以增加:
x
按照流传已久的说法,女生让你拧瓶盖,是对你有意思。
但你真的那么有魅力吗?
女生真的拧不开瓶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