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一个
深度阅读
的训练营很久了。
在时代的更替中,一代一代人面临着相似的生命母题:世界动荡、人生波澜、生活庸常。
但现代人要抵挡的冲击更庞杂、无孔不入——
各种短平快资讯纷纷扰扰,人心愈发焦灼尚未发生的结果,却难以聚精会神地做好当下的每时每刻。
在我们看来,
投入阅读的心流体验,恰恰是稳定内核、放下焦虑的最好方式。
深度阅读一本经典,可以塑造大脑对信息的
思辨力
,重建更多元的认知、更敏锐的觉知、更系统的
知识体系
,抵挡干扰、重获一种扎实的
成就感
。
与其在无根的资讯里寻找“情绪价值”,不如以“阅读”铸造自己生命里的定海神针。
于是,我们筹划多时、准备了一场
围绕世界经典展开的深度阅读训练营
,邀请大家一同沉浸享受伟大作品的动人之处,也从中吸收直面现实的力量。
训练营的
选书标准
有三:
足够经典、足够耐读、足够有启发
。
写作者是颠覆性的文学革新家,思维开放多元、又具远见。
所以,他们的作品和思想可以历久弥新,让读者对当下时代与自身命运有所启发。
策划的过程中,我们咨询了多次合作的
复旦大学教授、博导、著名书评人马凌老师
关于书单的建议,并最终敲定了这三本
世界经典
:
《百年孤独》《追忆逝水年华》(第1卷)《玫瑰的名字》。
奥孔多家族无法摆脱命运的循环,或在孤独中承认失败、或在神志不清中走向迷失……
现实中,当我们在相似问题上反复掉坑,如何才能给自己的生命母题提交一份更合适的答卷?
如同马尔克斯透过百年家族传递地对南美洲转折时代症结的看法——
外部冲击与内部消极之间,前者是必然,后者却是更本质的原因。
所以,关键不在于命运遭受的不顺,而在于
你如何面对
。
命运,实际上是你面对命运时的个性与品质:不怯懦、不逃避、直视恐惧,然后面对问题、处理问题,坚信不被打败。
而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则关心隐藏在“时间”里的幸福感。
就像伟大的哲学家用一个思想概括全部思想一样,伟大的小说家通过一个人的一生和一些最普通的实物,使所有人的一生涌现在他的笔下。
《追忆似水年华》是堪比巴尔扎克作品般的鸿篇巨制,却在选材和写法上反其道而行,关心人类心灵和精神所反映的
日常
,在每时每刻感知美好。
我们该如何看待缺少宏大叙述的个体日常、多数人的琐碎生活?
当我们跟随主人公经历了一段
他观察、认识世界和自我
的三重时光之旅
,我们自己仿佛也经历了现实自我的时光重现——觉知、理解、享受与重建。
抛
出“真相”议题的《玫瑰的名字》,尖锐但也
更
开放。
从书中那个信仰至上知识无用的修道院和中世纪,
到知识至上而信仰无处安放的当代社会,我们是否能确信文本或资讯的真实性、知识的价值、理性的作用?什么才是正确的真相?
文本为我们传递信息,但也在限制我们的诠释。知识庞杂、欲望涌动,博闻不一定多识,多识也不一定对人生大有裨益。当我们不再主动思考、辨别、追问,便会因噎废食、积食弊心。
保留多一份怀疑审慎的态度去观察,才能体悟:
没有唯一的、绝对的答案
。
得鱼忘笙,关注所含深意而非语言本身。
有时,
错误和非理性才是导向真相的路径
。
点击下图,了解更多
条分缕析、日日精进
在策划环节就被我们拉来的马凌老师,由她亲自带着大家读书,再合适不过。
马凌老师在深度阅读和分享阅读方法上,有着丰富的经验。
少年时期爱书、爱分享,到读中文系“有米虫掉进米缸里的欢欣”,再到成为青年教师、博导,马凌老师对阅读的热情只增不减。
她曾参编南开版《外国文学史》,在《外国文学评论》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对马尔克斯、普鲁斯特、翁贝托·埃科、毛姆、爱伦·坡、博尔赫斯、纳博科夫门罗、安吉拉·卡特等作家和巨著们,是她深入研究的对象,更是熟悉又默契的“老朋友”。
聊起他们,马凌老师总是引人入胜、又不失专业深刻的见地,被复旦学生们一致选为“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
喜欢搜书评的豆瓣网友
在豆瓣,马凌老师拥有9万多粉丝
。她戏称自己为“两脚书橱”,
她曾参与主讲三联中读文学精品课《重返文学的正典时代》,并在两年前开设了《马凌·读书笔记训练营》教大家如何选书、如何读书。因受到极大欢迎,接连开了9期,万人留言好评。
这次深度阅读训练营为期90天,马凌老师将带着大家一个月读透一本书,共赴一场快乐与挑战并存的“经典接力”,登临世界文学之巅。
每周一次面对面直播精讲,还有直播答疑课!后续可以反复回看。
在这程深度阅读计划中,马凌老师将把自己的文学修为和读书笔记方法凝结为“内功”,传输给你。
《百年孤独》看似是一部百年家族史,其实交融和折射的却是大时代下土地家园的历史命运。
一切在一卷预言羊皮书的破译中展开、又迅速消亡,七个世代的故事不过一瞬。南美洲前现代与现代社会转折下的错位,经由马孔多家族在时空里的扭曲、重复、循环、停滞,荒诞地展现出来。
在多重叙述结构中,在思考文学与历史的关系里,我们逐渐靠近作者对命运的深刻反思。
第二个月,关注
细节
,理解
《追忆似水年华》
。
这部意识流开山作共有七卷,有着如穹顶一般的完整结构、精巧构思,但我们不着急一次囫囵吞下。
这期,马凌老师将带着大家精读第一卷也即主人公童年时期。在细节里看懂时间层次;跟随细腻的文字、纷繁的思绪,去认识普鲁斯特独树一帜的风格;去观察一个人的成长史与少年视角下的爱情;去感受形象与隐喻所传递的美好。
借助作家的艺术手法,恢复你的好奇与感受力,告别无聊,思考自我与周遭、日常与美的意义。
第三个月,精读埃科
《玫瑰的名字》
,理解
哲理
。
一本小说,装下了整个中世纪,同时还直指人类“真相”,这样的哲思与谋划堪称惊人。
对于学识渊博的翁贝托·埃科而言,小说家却不过是外界介绍这位意大利符号学家、语言学家、史学家、哲学家的最后一个身份而已。
修道院里七天六起谋杀案与侦破案情的师徒
,
构成了故事的双线。它既有侦探小说的娱乐性,又有涵盖哲学、历史、宗教等多学科的广博知识与深刻思考,具有多种解读可能性。
难怪马老师把它称为“学院派小说的巅峰,百科全书后的智慧”。以哲理作为精读此书的线索,再精准不过了。
这三部巨著是经典阅读的硬茬,如爬高山,必然不可能轻松。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尽兴感受。
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顺利完成、并享受这趟训练营,我们提供
全程社
群服务,
陪伴式
拆解学习任务。
这门课程由我们的
内容编辑郑筱诗
担任训练营助教。
她同时是《马凌·读书笔记训练营》《人生写作第一课》的制作人,三联中读《一周书讯》《编辑效应》的栏目主播,每年的读书量远超100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