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排行榜系列
大家好,我是达叔。
一个想
和大家一起慢慢变富的家伙。
达叔最近正在阿联酋和家人旅游,预计周末回上海,近期文章主要发在星球里:
《星球密语——迪拜见闻》
《不同的牢笼,阿联酋见闻》
《刀枪与文明,阿布扎比见闻》
也有小号里:
比直接抢效率更高。。
今天转发一下达叔编辑部小伙的作品,小伙进步很快,欢迎关注:达叔买房。
最近几天有个新闻,苏州高铁即将通车:
沪苏湖高铁通车在即
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又添引擎。
从上海虹桥到苏州南站,最快只需要
20min
。
有人说,明明长三角的高铁已经非常密集了,为啥还要修一条?
官方报道的时候,也讲了原因。
沪苏湖高铁主要是为了缓解沪杭铁路和沪宁铁路的压力。
首先说沪杭铁路,从上海到杭州这一段客运压力非常大。
这次沪苏湖高铁通车之后,从上海到杭州可以走另外一条线:
先去苏州南,再到湖州,再去杭州。
而另外的沪宁铁路,中间从上海到苏州工业园区这一段运力也很大。
沪苏湖高铁可以去苏州南站,缓解了部分压力。
纵观整个长三角,从上海出发,最远的合肥也只需要
2h
,不到
200
块钱。
很多人没来长三角之前,根本体会不到高铁的便利。
便利的交通,大大促进了区域一体化的进城。
对于大城市来说,这是极大的利好;
对于小城市来说,就是喜忧参半
。
之前很多小城市,拼尽全力争取来了高铁,结果运行几年后,经济反而增长乏力。
因为通高铁之后,各种资源都在流出,尤其是人口,都跑到大城市去了。
正因为这样的现象,所以很多人创造了一个词:
虹吸
。
但虹吸本身带有负面倾向,大城市把资源都拿走了,小城市怎么发展?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环北京贫困带。
北京富得流油,周围的天津还能勉强喝口汤,河北就只能喝西北风。
北京办奥运会的时候,之后几年的雾霾的时候,严查环保,要求河北的厂子都得关上。
错过了一大波发展机遇。
记得曾经有个天津操盘手讲过一个小故事。
几十年前,他跑到北京和另外一个管理者聊天,想从北京搬点项目去天津。
结果北京同僚的态度很不好,来了一句:
我看把火葬场搬去天津还差不多。
这种地方保护主义的思潮,持续了几十年。
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是合肥天使投资模式。
有人曾经做了个比喻:
合肥投资之后,要求产值和税收都放在本地,就像是给你颗枣,连枣核都不能带出来。
而且产业布局只追求局部最优解,哪怕和周围兄弟们同质化,也不在乎。
上到省,下到县,都是这一套打法。
12
月开会,官方批评内卷式竞争,都知道说的是谁。
合肥模式存疑,城市战争即将结束。。
既然说到了虹吸,为啥京津冀差距很大,但长三角地区反而好很多。
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合肥,哪一个拿出来,都很能打
。
有人开过一个脑洞,假如上海成了首都,苏州会成为天津么?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肯定不会。
真有这么一天,苏州肯定更繁荣。
两边的命运,为什么不同?
一是,因为港口问题。
天津港口不算优质,冬天结冰。
而苏州靠着上海和长江出海口,就是巨大的优势。
二是因为,上海曾经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苏州吃到了很多产业外溢。
东大第一大工业城市,现在是深圳,之前是上海,是苏州,这三个城市相差无几,是第一梯队
。
其实,虹吸换成另外一个词就是:
集聚。
人口、产业、资本,都会慢慢流向收益率高的地方。
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交通,比如说高铁站。
先来看上海和苏州的高铁站,密密麻麻,让许多城市看了流口水。
2003
年之前,
铁路建设投资基本全部是铁道部出资,大部分是财政资金。
2003
年之后,铁道部提出了
跨越式发展,融资模式变成了铁道部与地方政府共同出资,撬动银行贷款,解决财政压力。
2004
年初,上面公布了中长期铁路规划,铁路建设正式提上了日程。
但中国真正进入高铁时代,是在
2008
年
。
这一年金融危机之后,国家出台了
4
万亿刺激政策,里面增加了许多铁路投资。
再加上
2003
年铁道部
二桃杀三士
,拿到了国外技术,并逐渐完成国产化,各地的高铁项目纷纷上马。
最早的时候,地方政府还没意识到修高铁的好处,觉得还需要自己去拆迁,很麻烦。
后来高铁红利越来越明显之后,地方之间的竞争,开始愈发激烈。
曾经马啸做过演讲,标题是:
地方“高铁争夺战”博弈
。
大概的逻辑如下:
高铁对于经济的影响非常大,站在最高层的角度来思考,肯定要优先分配给经济发达地区。
下面这张图也能看到,最热门的线路,都是到达四个城市群的。
从客流量上来看,也是大城市的高铁站名列前茅。
一二线城市分配结束之后,就轮到三四线城市。
这里面,走哪条路,不走哪条路,差不太多。
有位业内专家曾说:
高铁线路怎么设定,要
从技术、投资、效益
等方面综合考量;
不仅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地质条件,成本回收问题,安全问题,有些地方的诉求也会考虑进去。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江苏溧阳,不到
100
万的人口,居然有
2
个高铁站。
一个是因为他在长三角,左上角是南京,右边就是苏锡常三兄弟,位置尚可。
另一个就是因为,铁道部之前一个
技术领导,祖籍在这里
。
从这就能看出来,往左往右都可以的时候,才有地方政府竞争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