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广电智库
“国家广电智库”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办,致力于及时深入地解读广电行业政策,发布领导讲话、行业新闻、发展规划、广电法规、研究报告等,对广电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媒体融合发展、新兴媒体建设等重要课题给予重点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跟宇宙结婚  ·  节目更新:跟宇宙结婚悄悄话 vol.245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家广电智库

【观察】纪录片提案助力中国纪录片高质量发展

国家广电智库  · 公众号  ·  · 2024-10-18 19:35

正文


在今天的纪录片创作中,提案已成为举足轻重的环节,它不仅承载着创意的火花,更是推动作品从构想到成品的关键一步。纪录片提案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国际先行向国内行业广泛接受认可推进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到中国纪录片创作方法与市场机制的融合成长。近期,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纪录片提案大会圆满召开,搭建起了至关重要的连接创意与市场、资本与梦想的纽带,促进了优秀纪录片项目的孵化与落地。提案大会是对纪录片创作现状的一次深刻洞察,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次有力引领,表明中国纪录片正步入一个更加注重前期策划与资源整合的新阶段。


一、纪录片制播分离转型推动提案的兴起与发展


提案(Pitch)对于中国纪录片而言是一种“舶来品”,此模式在海外已日臻成熟。提案指的是一种纪录片的创意或方案,在提案会上由导演提交拍摄构想,由评委(决策人、投资人等代表)根据需求,代表播出发行机构对方案进行询问或建议,然后挑选出感兴趣的提案,为其寻找和落实投资,进而促成纪录片摄制发行。

梳理纪录片提案的诞生与发展,在《“后真相”时代国际主流纪录片的“故事化”转向》(《当代电影》2023年第11期)中,在国际纪录片制作、传播机制与故事的商品化方面,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随着全球新自由主义经济转向以及“文化工业”“知识经济”等议程的提出,欧美国家大幅削减原来支持公共文化事务的预算,公共电视台要依靠广告收入自负盈亏。这种新的经济模式也改变了纪录片的制作形式,电视台开始将纪录片的制作外包给独立制作公司,而电视台主要作为委托制作方、采购方和播出平台。

基于纪录片制作环境的变化,一种新的生产机制应运而生,即提案(Pitching)。这一机制最初由加拿大独立制片人方佰德(Pat Ferns)提出,并于加拿大班夫电视节首次试行。在提案会上,独立导演或制作人向决策人(即电视台采购编辑和其他采购商)公开陈述项目方案,之后双方洽谈预售或其他形式的合作。从此,提案形式不仅被广泛介绍、应用于欧洲、北美等地区,更在 21世纪前十年,被引入亚洲如中国、韩国、日本、印度等地,成为各大纪录片节展市场板块的必备活动。提案模式,作为一种全球形式(global format),对国际纪录片市场的形成、纪录片项目的跨国制作和流通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技术进步,虽然纪录片提案这一概念尚未完全进入中国内地,一些有远见的创作者已经开始尝试通过各种渠道争取资金和资源来支持他们的纪录片项目。进入九十年代,中国纪录片制作的主题内容和艺术风格更加多元化。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创作者注重市场导向和观众需求,积极寻求多方合作和资金支持,纪录片商品化的属性日趋凸显。2006年4月,纪录片《沿江而上》导演张侨勇在多伦多纪录片电影节Hot Docs进行纪录片pitch国际融资,通过阐述表达了对移民、民生、三峡工程的看法,引起西方主流电视媒体的兴趣,这是中国题材纪录片第一次以pitch形态获得国际广泛关注。同时,一些国际性的纪录片节展也开始在中国举办,为中国的纪录片创作者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二、 国内纪录片提案平台建设热潮涌动、蓬勃发展


2004年,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原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作为国内第一个引进预售国际模式的节展,开启了方案预售活动。而提案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则要追溯至2013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等主办的纪录片提案活动,那是当时国内举办的规模最大的提案活动。2014年亚洲阳光纪录片大会在成都举行,千余位中外导演、制作人、决策人参会,大会闭幕颁奖仪式上颁发了最佳中国提案项目奖、最佳亚洲提案项目奖及最佳国际提案项目奖,在国内纪录片领域影响甚广。之后,提案pitch一词成为中国纪录片人创作过程中的“口头禅”。两年后,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的方案预售单元正式升级为“中国故事”国际提案大会。2018年,“中国故事”国际提案大会成为经国务院批准向全国复制推广的唯一一个文化贸易项目。

中国目前有多个纪录片提案平台或场合,各大平台致力于长期开展纪录片提案活动,具备一定的周期性。其具体活动信息,建议纪录片相关从业者在实际参与前查阅相关平台或场合的官方网站以获取最新信息。例如即将在2024年11月举行的第21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举办时间相较往年较早,延续了之前“中国故事”国际纪录片大会环节的设置,广泛邀请国内外播出平台、内容采购平台决策人,提供培训和面对面预约服务,促进纪录片的销售、委托制作及联合制作,要求报名方案必须具备鲜明的中国元素,需要在中国拍摄或与中国主题相关。这一要求体现出现鲜明的创作扶持导向。

新鲜提案·东山真实影像大会(现“新鲜提案·黎里真实影像大会”)在2016年创办于苏州市东山镇,2020年大会迁址至苏州市的黎里古镇,是一个专注于发现和创作真实影像内容的产业交易和文化交流平台,也是“非虚构内容创投和跨界交流”的节展品牌。大会聚集了跨地域、跨行业、跨文化的国内外专家和影像创作者,以提案预售交易为核心板块,专业论坛和项目推介为重点内容,展映和跨界活动为周边活动,将中国的真实影像创作者及其作品推向世界舞台。



这些平台或场合为中国的纪录片创作者提供了展示创意、争取资金和资源的机会,推动了纪录片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同时,它们也促进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了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影响力。


三、纪录片提案大会亮点纷呈,提案题材广泛视角独特


2024年10月11日上午,在首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期间举办了纪录片提案大会,为优质纪录片项目提供推介、融资、国际合作、宣传、发行等全方位的专业孵化与交易服务。提案大会通过公开征集、定向征集的方式,面向国内外纪录片制播机构、国内高校、各大平台、纪录片创作人等广泛征集纪录片提案项目。从9月9日至9月22日提案征集期间,大会审议组共收到近百部有效提案作品,这些提案作品题材广泛、视角独特,深刻挖掘了社会、自然、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现了创作者们对人性、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

征集的项目经过专家初评、复评后,最终遴选出入围项目,并参与现场提案“8分钟”路演环节。提案大会不仅为创作者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还通过专业辅导和与决策人的“一对一”对话,为项目提供建议及意见,积极促成项目跟进意向。从入围的15个提案类型来看,各项目进度需求不同,但类型多样、富有创意、质量上乘,越来越多的制作者开始注重提案的多元化和社会责任感,推动社会变革和文化传播,使项目不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更展现了创作者们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



入选项目有《当乌云降落》选择关注情绪病群体,记录了躁郁症患者家荣在经历长达八年的情绪乌云后,选择用自己的经历和力量去疗愈同类、疗愈自己的故事。此作所着意传达的人文关怀以及为患者带来的情绪归属呈现纪录片独特的烟火气、感动与温度。

《由此进入》关注了中国考古重大发现“小河墓地”,通过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行进过程与当年发掘现场历史影像两条线,着意展示了考古学家伊弟利斯·阿布都热苏勒的精神世界与情怀。可见现场的影像表达与直切直入的剪辑方式更突出了人物个性的力度。

《荒野星球第四季-喜马拉雅深处的Starseed LA》讲述一名大厂女总监遭遇35岁职场危机,开始寻求突破方法,挑战世界顶级徒步路线,一路上自我反思,遇到各式各样有知识有阅历的人,帮助她打开认知,经历了考验、内省和突破的涅槃重生和化解危机的故事。亮点包括女性探索(中国首位女性挑战不丹雪人步道)、人文探秘(全球首部拍摄世界大香格里拉)、中国首部8K超高清拍摄不丹侧喜马拉雅。作为荒野星球探索系列,本作品成为一部值得期待的以户外探险和自我救赎为故事主线的人文纪录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