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意限外地车牌、任性拒绝外地户籍、粗暴对民众进行硬隔离,这是在齐心抗疫的人民群众内部人为地制造矛盾对立。
法律和生活的正常秩序不能被打乱,该复工的复工,该开门的开门,生活经不起乱折腾,应该到了给那些乱封门、硬隔离、随意限制外地户籍的违法行为亮红牌的时候了。
千万不能给这些人传递“越过激越正当”的错觉,不能滋长 “为了防控违一点法过激一点也没什么”的偏执幻觉。
曹林
|文
看到杭州明令禁止粗暴的“硬隔离”,松了一口气,这是杭州应有的样子。浙江率先一级响应,也率先对过激防控行为纠
偏
。浙江省疫情防控责任令第2号和杭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令第34号要求,各地在坚持严格管控的前提下,不得采取锁门、封堵通道等粗暴方式实施居家隔离硬管控,不得随意限制小区居民和租客进入小区,不得以外地车牌、外地户籍为由一概拒绝人员车辆入杭。——此前网传当地有社区人员粗暴硬隔离的视频,引发民众批评和舆论谴责,万一着火呢?万一家有急事呢?哪一条法律授权社区人员可以这样做了?
杭州对基层层层加码的偏激行为及时纠偏,值得其他地方学习。中央要求,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无授权不限制,逾越“一级响应”的授权范围随意限外地车牌、任性拒绝外地户籍、粗暴对民众进行硬隔离,这是在齐心抗疫的人民群众内部人为地制造矛盾对立,耗散抗疫的凝聚力,也破坏了抗疫所需要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
让人不安的是,有些地方仍然地这样做,不仅这样做了,还当作“硬核”措施理直气壮地宣传,毫无顾忌地加码防控措施。一个朋友跟我吐槽说,他所在的地区,疫情并不严重,此前小区一直没有防控措施,突然某一天小区就宣布“封”了,居民没有任何准备,也没听说小区或周边出现病例。解释说是其他省很多地方都封小区了,本地不能落后,要封一起封。――真让人哭笑不得,没有紧迫性和必要性,也没有提供合法性,只是看到其他地方封了,也跟着封。这种跟风,纯粹瞎搞。不是根据现实需要和法律授权,而是观望风向,宁愿偏激一点,也不“落后”,这样的防控真是添乱。
观察各地的防控,现在好像是轮流自夸,轮流以“我们比湖北强”去表现沾沾自喜的傲骄。好的防控经验,起到了效果,科学专业,当然值得赞赏,但这种赞赏不能变成一种“只要有利于防控就可以随意硬来”的粗暴任性,不能变成越极端越有防控优越感。真正的硬核,是在法律框架内,既科学专业,又起到防控效果,同时又没有影响公众的正常生活。毕竟,防控不是生活的全部和终极的目标,人们还要正常生活,不仅要防病毒传染,也要防着火,防老人无人照顾,防孩子生病得不到急救,防有弱者被隔离在家得不到照顾而发生悲剧。这样惨痛的悲剧,不是没发生过啊,怎么那么容易健忘!
我们的老百姓太善良了,如果有防控的必要和紧迫性,如果信息能够及时和透明,能不支持各种隔离措施吗?甚至用不着官方动员,主动会在家隔离,为国为民为自己为家人为邻居。关键在于,要基于法律规定和现实要求。有些地方,没有任何前期的信息发布准备和预警,没有让公众作相应的心理和物质准备,突然就封这个封那个。坐上了返程的飞机,下飞机到小区门口,突然说小区不能进了。开车上了高速,突然发布通告说某地户籍的不能入城。什么都是一刀切,不顾你是不是在路上,上飞机前有没有收到预警,进不了小区有没有地方安置。
前段时间媒体报道,一个湖北货车司机在高速上漂流了很多天,因为是湖北车牌,服务区不让进,高速路口不让下,家不能返,只能在高速流浪。幸好在媒体报道后,有了一个好的归宿。这段时间,面对很多这种突然的禁令,不知多少这样带着血泪的人在冏途。
防控之所以需要法律授权,是为了保证防控措施与现实需要的合宜性,多大的问题需要多严的防控。问题严重,就需要严厉的措施。问题一般,就不必那么草木皆兵。防控需要在制度化的轨道上运转,不能乱了方寸,不能任由下面层层加码。总觉得有些地方缺乏科学和专业的防控,要么麻木不仁,要么用力过猛。一开始没有嗅觉,错过防控黄金时间,让民众没有任何防范。舆论重视起来后,又不尊重科学要求,用力过猛,一刀切使劲地弄,刷存在感,甚至把所谓“硬核”当作遮掩前期懒政不作为的一种手段。硬核啊,硬核,多少“懒政”假汝之名,多少乱作为冒你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