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信中疯传一段两分钟的视频。视频中,一男子不断将一个个塑料袋放入一台机器,经过熔解、拉丝、切割等工序,最终生产出一粒粒状似米粒的白色固体。视频配有文字称,这就是假大米的制作过程。
视频震惊不少网友向我们咨询,事情真相究竟如何?
2011年
国内外社交媒体出现类似塑料大米在中国被制造的谣言。随后,不少网民和专家指出这种所谓的“塑料大米”并非被当做食物。
2015年
网上出现“塑料大米”的另一个版本“棉花大米”,该谣言称有人用烂棉花做大米。随后被媒体辟谣称那些所谓的棉花其实是某种塑料或化纤,不会是真棉花,因为棉花熔化后会像泥巴一样毫无柔韧性,无法拉丝切粒。
2016年
10月,“塑料大米”的谣言死灰复燃,国内外媒体相继辟谣。11月,塑料加工大米的视频在社交平台疯传,多家媒体相继就此视频进行辟谣。
2017年
近日,“塑料大米”的谣言再度出现,过往的一些谣言文章、图片和视频在互联网上不断传播。
对此,不少网民、媒体纷纷指出,这种“塑料大米”不仅很容易识破,成本还高于正常大米,商家没有必要用塑料去替代假大米。
1.凶猛的“塑料神话”,仅出自短短几分钟的手机视频,视频内容避重就轻,而且镜头前的人刻意误导观者,视频“伪打假真造谣”。
2.根据常识识破“塑料神话”并非难事。塑料薄膜和正常紫菜也非常容易区分,比如浸泡时,干紫菜能够吸收大量水分,被成功泡发,相比之下,塑料浮在水面上,不能吸水。粉丝亦是如此。造假容易识破且成本高,商家绝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3.大多数谣言的传播机制大同小异,避免踏入认知雷区而轻信谣言,要常对接收到的热门信息保持怀疑态度。
欢迎关注正安001服务号
▼
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
赶紧点个
,写评语!
—
HELL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