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老秦
这是一个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公众号。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老秦

为汰渍中国做完发布会PPT,我有3条经验分享给你

老秦  · 公众号  ·  · 2019-06-28 12:24

正文


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它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态度和行动,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的主要媒介之一。


2019年,世界环境日由中国主办,主场活动设在杭州, 这也是时隔17年后,中国再度举办这一重大国际活动。

2019年6月5日, 为呼吁家庭有效呵护衣物的方式,改善衣物消费习惯,汰渍中国与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合作,于杭州共同发布《关爱环境蓝皮书——公众衣物消费对环境影响调研报告》。

秋叶PPT团队作为幻灯片演示定制服务商,承担了本次发布会幻灯片设计制作任务。



借本次复盘,谈谈我们团队为客户做PPT的3项基本原则,或者说3个经验之谈:



下来我分别一一举例详解。



-01-

内 容



对于内容的传达,我们做PPT的核心观点是「感知才是事实」。


因为,我们通过PPT传递的信息,触达到观众之后,他依靠自身的知识、阅历和理解,所「感知」到的东西,就是他认为你传达的事实,而不一定是你所认为的事实。


信息量越大,专业程度越高,思考量越广,这之间的鸿沟就越大。


比如这份《关爱环境蓝皮书》是云集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与浙江大学4所中国顶级高校的研究机构,在上千份的调查问卷基础上完成的。


衣物和环保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

洗好一件衣服,呵护好衣物,对地球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

……


面对一份如此详实、严谨的调研报告,要提炼出「精华」,还能精准地「传达」,就极为重要。

所以我们一开始就确定了核心方案:

  • 「数据」的结构化提炼: 以数据提炼为核心

  • 「感知」的视觉化表达 让大众感知到数据


举个例子,蓝皮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篇幅所限,此处引用有部分删减)


……通过对消费者的洗涤习惯(洗衣机的类型、洗衣服的次数、时间、每次洗衣服的量等)的调查研究计算出洗涤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根据调查数据,城市公众每人每年用于洗护衣物的用水约为2.8吨,约占每人每年总用水量的20%。经测算,城市公众衣物洗涤总用水量为18.6亿吨… … 城市公众平均每人每年洗护衣物的用电量为23度,经测算,城市居民用于衣物洗护总消耗电量153亿度……从气候变化影响方面,城市公众平均每人每年洗护衣物的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相当于20.41千克二氧化碳,每年洗护衣物的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总排放约相当于1400万吨二氧化碳……
——《关爱环境蓝皮书》


那么,找到关键数据,可以对这段话中的数据进行结构化提炼:

但是,这个数据在专业研究者的眼里能够一眼看出份量,但如何让普通的受众切实「感知」到呢?


这个仅仅靠冰冷的数据是无法做到的。

所以,就必须在这个数据的基础之上,找一个用户比较容易「感知」到的载体。



于是,将这些数据换算为具体「种树」的数量,来表达弥补洗护衣物对生态的影响。


这样,可以让这极高的资源耗费数目与消费者对衣物消费环节极低的环保认识度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发布会当天,这张PPT引来很多观众的拍照。

你瞧,在PPT的视觉化表达过程中,对于「感知」的营造是不是非常关键?


除了对大段文字的提炼,还有就是图表的梳理。

比如,报告中分别以棉T-shirt和化纤T-shirt 为例计算生产与废弃阶段对环境影响的占比和洗护环节对环境影响的占比:


这个表格的结论是,生产和废弃环节占了约90%的环境影响,而洗护环节的影响只占10%左右。只要延长衣物10%的使用次数就可以抵消所有洗护环节对环境带来的影响。

表格信息的视觉化表达的思路,最直接的是转换成直观的图表:


但是,即便如此,这个专业的图表也要让他们「感知」到。


这个「 可以抵消所有洗护环节对环境带来的影响 」到底是多大的影响?——不太好感知的到。


此时可以对应前面已经「教育」过观众的元素,与之前的页面用一套体系,比如水、CO 2、 的量。


为什么数字要用那么多的0,而不是简写?——因为这样会让人感觉「多」,进而才能引起重视。



就这样,我们在制作PPT过程中,把自己还原为普通观众,不断反问自己:


我能看懂吗?真的「感知」到了吗?

最后,推荐点开这段视频,感知那些「衣服背后隐藏的数字」。


以上就是我们的「内容处理」原则:


不要总想着「我以为的事实」,而是要注意「观众感知的事实」。



-02-

素 材



图片、字体都是PPT制作过程中的高频素材。

尤其视觉担当的图片素材最难搞定,因为高质量的免费图库太少。

对此,一般有3种策略。


方法❶-买素材:付费购买版权素材。


如果能直接买现成的高质量素材,当然效率是最高的。


这种情况下,版权问题大于天。


本次由于发布会周期非常紧张,所以我们连夜协助客户处理商业图片的版权问题。



好在客户的版权意识也非常好,主动沟通关于购买素材版权的费用:



每次在文件交付的时候,都第一时间先确定图片或字体的版权。



所以虽然前前后后因为版权事宜加了很多班,但我们依然觉得很幸运。

因为平时也会遇到一些客户,要么完全没有预算购买版权图片和字体,导致设计时发挥的空间就会设限;要么无视版权,完全不在乎风险;要么不了解版权归属,以为是需要我们团队付费来买……这些情况都需要耗费很多沟通时间,降低效率。

所以能遇到汰渍这样版权意识清晰的客户是非常幸运的,在这一点上,真的要为汰渍点赞~


方法❷-改素材:在素材的基础上改造。


不论是免费找素材是付费买素材,都不一定能完全满意。


比如,我们做「衣物消费行为干预途径的可行性」时,需要一张「购物」场景的图片。


找了一圈,找了一张还算可以的图片:


但放到PPT上之后,问题马上就来了:



有没有觉得那个青色在其中过于显眼和不搭?


所以最佳的选择应该是选择与主色调同色系的颜色。


但各个条件同时满足,这样的素材范围就太小了。


但是如果你懂一点PS,就可以轻松给这张图中的任何颜色更换色系。

瞧,是不是很完美?



方法❸-造素材: 用现成的素材合成制作。

有些素材实在没有现成的,花钱也买不到,这个时候就考验设计师造素材的能力。



比如主视觉中心的地球,我们的设计师@卓敏 就做了三版。

中心这个地球是没有现成匹配的素材的,就需要根据对内容的理解做合成,造一个出来。

我们有个创意,想将在洗衣机中搅动的衣服与水滴合成起来,表达地球、环保、用水量等相关的关系和含义。


这个图看起来简单,但其实是最复杂的一个创意,由万能的@卓敏 在PS中用上百个图层合起来的。


不过……


由于整体的综合考虑,这一稿创意最终没有被采用……


这种痛,可能只有@卓敏 最懂……



嗯,这就是我们设计师的日常……

来,卓敏,抱抱。


到这里,你应该也意识到一点,当下,想要做专业的PPT设计师,如果仅会PPT,你的武器真的已经不太够用。


用对工具,你可能会厉害100倍。


以上可以看到我们的「素材运用」原则:


不要被素材局限,而是要根据情况准备不同的方案,找素材、改素材、造素材的能力越完善,才不会束手束脚。



-03-

环 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