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船长看到消息说,三巨头入股万达商管。事实上,万达从去年开始就一直站在风口浪尖上。万达从很早之前就开始设想回A之路。这次由腾讯发起联合苏宁、京东、融创与万达商业在北京签订战略投资协议,计划投资约340亿元人民币,收购万达商业H股退市时引入的投资人持有的约14%股份。这将是全球互联网公司和实体商业巨头之间最大的单笔战略投资之一。
船长注意到啊,此前,苏宁云商就发布了公告,说是要出资 95 亿元人民币或者等值港币购买万达商业约3.91%股份。根据合作协议,万达将在电器 3C、生鲜快消、母婴用品等领域为苏宁提供开店资源支持,并发挥其在商业运营上的优势协助定制苏宁易购广场。
实际上,苏宁云商这只股票船长很早就注意到了,根据估算,如果苏宁云商与万达商管的合作正式落地之后,苏宁云商大概率会在未来3年内实现1.5万家开店计划。苏宁的全智慧零售会加速落地。
不仅仅如此,苏宁云商也在为智慧零售的落地不断努力。缘何苏宁云商花大力气在智慧零售上?船长去做了一下功课了解到,智慧零售可是近几年的香饽饽。
我们先从消息面上来分析:
第一个,这是消费领域的大势所趋,大家都知道国家现在天天在喊“促成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然而,这里所说的结构优化升级就是由智慧零售所以引领的变革。
政策面上是这么说的,在2017年的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商务部提出 2018 年要着力推动消费升级的行动计划,其中重点举措之一是实施商圈消费引领工程。为了发挥商圈在城市消费中的作用,商务部 2018 年将推动大中城市开展商圈建设,促进多业态融合发展。
第二个,咱们来看看苏宁本身是如何做的:苏宁云商之前不叫这个名儿,它原名叫做“苏宁电器”。就像我们买家电回去苏宁大卖场选购一样,后来呢,公司在2013年将名称由“苏宁电器”变更为“苏宁云商”,现在我们不仅在线下可以看到苏宁的实体卖场,还可以在线上看到苏宁易购,包括苏宁app、苏宁官方旗舰店等。“店商+电商+零售服务商”的“云商”模式,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资源整合。业务的资源融合与运营升级,有效满足消费者随时、随地、个性化、场景化的购物需求。由此,实现了对消费者的精准定位。
智慧零售的概念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呢?船长举个例子。
比方说去年双十一十分亮眼的无人商店的开幕:有着线上线下全渠道优势的苏宁易购继续加码线下智慧零售门店,双十一当天在北京、重庆、徐州三地同步落地三家无人店,加上11月6日上海和8月18日南京分别开业的无人店,苏宁旗下无人店总量达到了5家。
而这里的产品品类除了苏宁体育IP产品外,还结合了苏宁超市、百货以及黑科技优趣等品类的产品,SKU高达到550个。同步开业的重庆和徐州无人店面积也都达到100平米。
船长觉得,要实现智慧零售商业新生态的变革,首先就是要对人货场关系的重构,人与货的连接、人与场的连接、货与场的连接更交融、更智慧。逼防守这个拿完就走、刷脸即可的无人店,成为苏宁重构人货场关系的一大探索领域。
以往,线下的痛点在于无法建立人与场的关联,但目前苏宁无人店已接入门店客流分析系统,可通过统计进店客流量、行动轨迹绘制出热力图,以及实际产生的销售单量,计算出销售转化率,这些数据都成为了线下门店的“眼睛”,为日后提升用户体验打下了基础。
船长倒是觉得,以后以用户为核心定制的精准投放与消费是大趋势,这正是这种大消费升级的体现之一。
第三个,我们说智能零售,它是一个系统。而其中的市场、营销。销售、用户只是这个生态圈的一个部分。说到线上线下的整个业务的末端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物流。提升物流水平与科技水平是苏宁云商2018年的目标。船长从官网看到苏宁规划 2018 年将提升物流与科技产业的战略地位,看来苏宁的全方位规划倒是挺有看点的。
最后我们返回到它的业绩上来,根据苏宁云商披露的数据,船长预计2017-19年公司的EPS分别为 0.09、0.19 和 0.28 元。如果暂不考虑出售阿里权益收益,预计 2017-2019 年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 26.72%,28.92%,21.25%。
目前公司对应2018年PS仅0.51倍,对标同期的新零售京东(wind数据显示,京东的预期约1.30倍),再与另外一个零售商永辉对比(wind数据显示,它的一致预期约 1.50 倍),我们可以看到苏宁的PS是明显低于同行的,船长觉得苏宁的PS修复机会很大,朋友们可以多关注。
贴一些数据给大家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