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吉大二院骨科医学中心的医工交互团队
方策实施 逐个击破
针对6大攻坚点,圈组选定17条方策。在最适策追究阶段,分别对17条方策,运用PDPC法进行障碍和副作用的排除,最终制定了20条因应方策,并将得到的因应方策整合为四大方策群组:
方策群组1:构建医工交互团队,成立3D打印技术骨科应用工作站。
首先组建了由9名圈成员组成的骨科3D打印医工交互团队,并购买3D打印设备与软件建立了骨科3D打印工作站,进而制定了3D打印技术辅助骨缺损诊断与治疗技术流程。
方策群组2:组3D打印技术骨科临床应用基础研究团队,验证严重3D打印治疗骨缺损的基本理论。
王金成告诉健康界,由于植入物需要将骨缺损处进行填充替代或重新连接,因此在3D打印材料的选取上需要考虑多方因素。基础研究团队率先采用了“多级孔”理论,进行内植物表面的空间结构设计促骨长入的体外动物实验研究,并应用搭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水凝胶复合3D打印金属孔隙支架,进行了促骨整合的实验研究。
方策群组3:应用3D打印技术精准化、个性化辅助诊断和治疗严重骨缺损。
据秦彦国介绍,以前的植入物只有大、中、小三种型号可选,无法实现复杂骨缺损的个性化精准治疗。吉大二院的骨科医学中心首先研发了人体内金属内植物CT图像伪影去除技术,并联合传统CT图像三维重建与组织、空间分离技术,应用于3D打印模型与金属内植物的精准设计和成型,进而应用3D打印金属内植物多次个性化、精准治疗严重骨缺损病人。
方策群组4:建立围手术期护理、康复、随访、交流平台,加强信息共享。
“只在我们医院进行骨缺损患者的治疗还不够,我们希望通过信息化交流、随访和远程会诊平台使更多骨缺损患者受益。”殷艳玲说。在医院的支持下,该院骨科医学中心团队与吉林省100余家医院建立了联盟合作关系,建立并共享3D打印技术骨科临床应用的围手术期宣教、护理、术后康复方案。此外,该团队还与吉林省30余家医院骨科建立了远程会诊体系,加强技术经验信息化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