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豆瓣电影
发现好电影,分享看电影的乐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独立鱼电影  ·  只有他,敢硬刚春节档一切大片 ·  16 小时前  
银幕穿越者  ·  春节档预售票房破纪录 多地发放观影补贴 ... ·  2 天前  
中央戏剧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  UCCA招聘丨新年之际,邀你同行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豆瓣电影

【凡影】观众趋势,如何理解?品质电影,怎样操作有方!

豆瓣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6-19 20:24

正文

2017,对于国内电影从业者来说,或许会成为数年以来最为不平静的年份。好莱坞强片林立之下,国产电影虽然百般努力,但仍然未能在上半年守住50%的市场平衡点。


如果在中国的票房历史上,类比今年这种情况可能得追溯到2012年。当年因为进口分账片数量的陡增,上半年结束,国产电影的票房只占总票房的三分之一。但是与当年有所不同的是,2017年供应端并没有发生非常明显的数量变化,并且市场增长节奏的变化也并非仅从今年开始。



那么,究竟是哪些原因促成这样的现象?又该如何系统的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逻辑和规律?


专门服务于影视行业的数据咨询公司凡影,即将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举办的金爵论坛,或许能为大家揭晓部分端倪。


中国电影市场年度总票房,

该关注哪些要素?



与2016年相似,今年依然是由凡影的经济学顾问,青年学者陈沁博士首先与大家进行宏观研究上的分享,所分享的议题是如何理解中国票房市场的各种要素。



上图是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北美年度票房分析模型,从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到,因为消费习惯相对稳定,电影质量也较为有保证,所以北美市场与电影票房正相关的核心要素便只是总消费的变化,票房会随着整体消费市场的浮动而调整。


除此之外,其他一些关系到消费者在影院观影上的支出成本,则会与票房市场负相关,出行、票价以及影院卖品的价格如果变高,都会是干扰观众更多走进影院最主要的原因。


我们可以将这个模型总结为一句话:当观众口袋里的钱更多了,它便会拿出稳定的一部分消费在电影上,但是如果在外出消费电影的过程中,各项成本变高了,观众便会减少在电影上的支出,转向其他娱乐活动。


那么,这是在成熟市场的情况,中国呢?


我们都知道,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观众并没有太多影院观影经验。同时,因为国内外城镇化进程不同,居住环境不同,消费习惯也非常不一样。并且国人的娱乐消费意识刚刚开始建立,还处于一个不断尝试探索,不断刷新习惯的过程。


在中国这样一个多变的市场中,究竟哪些不变的要素是需要被持续进行观察的?陈沁博士会以中国票房市场的专题研究揭开整个论坛的序幕。


电影观众的行为是否改变了,

具体的原因是什么?



过去的一年,中国电影市场活跃的各种形容词,与前几年有了性质上的大不同,中文词汇的强大让媒体记者们每天可以换着花样提醒我们,票房同比增长提升不够显著。


这样的市场变化,在去年上影节,凡影就已经重点分析过原因,并且对影院新增已经无法直接拉动票房进行过详细的论证。我们随后可以看到,2016年8000余块银幕的增幅,2017年1季度,市场又新增了将近3200块银幕,所能激发的观众反应都很难达到以往的氛围。


但是,在渠道扩张的有效性不足之外,根据凡影内部的监测数据来看,2016年大部分上映的电影信息其实并未能有效的到达观众,这可能才是更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观众需要先知晓电影之后,才可能会对电影产生持续关注和热衷,继而在上映时产生购买电影票的意愿。而上图中,我们能看到,2016年观众整体知晓电影的比例在下降,不仅发生在国产电影,也发生在进口片当中。


当影院仍然在快速增加,观众却未能有效的接触到电影的上映信息,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影院的空置率提高。至于这样的现象之下,可能还潜藏着什么样规律,凡影的创始合伙人李湛今年将会继续从观众行为研究的视角,在论坛中为大家进行更详细的解读。


电影营销应该怎么办,

媒介碎片化趋势下的对策?



基于这些纷杂现象的研究,是为了更好的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凡影邀请到了好莱坞的前辈之师,在迪士尼工作了二十年的市场专家,前迪士尼全球市场研究副总裁特德·斯基德莫尔(Ted Skidmore)


在特德担任副总裁期间,他负责的是迪士尼所有工作室和电影的数据研究统筹管理工作,既包含迪士尼旗下的经典厂牌,也包括皮克斯、漫威工作室以及卢卡斯影业的电影。


当2017年初特德从迪士尼卸任之后,在被问到过去二十年期间他印象最为深刻的工作内容是什么时。他提到,“应该是在每一部电影制定市场策略,确定市场“定位”时,因为这个阶段的工作是电影在各种市场活动时的起点,也是决定电影市场成败的关键节点”。



特德提到的“定位”这一概念,来自于6月初刚刚去世的“定位理论”专家特劳特。80年代,迪士尼等一批电影公司重新梳理了内部管理流程,用电影的市场定位工作统筹了所有部门的策略制定,以整合各个部门的资源与意识,减少内部的沟通成本,提高与观众的沟通效率。


“定位理论”在电影行业里究竟是如何被实际应用,媒介碎片化的趋势下,好莱坞又是如何应对,将会是特德在凡影论坛中重点分享的内容。


品质电影,

制片操作如何更有“方”?



上文中提到的2012年,有过一个戏剧性的收场,《泰囧》助力于当年的国产电影,在最后的时刻攀升至48.5%。而今年的下半年以及未来,一切皆是未知,国产电影是否能够发力,完成自己半壁江山的维护,是从业者们正在努力思考的命题。

 

带着对这个命题的疑惑,凡影走访了业内多位资深的制片人,与他们一同回忆了在各自的峥嵘岁月中,如何在资源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完成与好莱坞电影之间的抗衡。


“是挑战感在驱动我往前走,去做不确定能否做到的东西”,这句话是陈国富老师给出的心路总结,他描述了在大陆完成制片工作时的某些不易,以及监制身份的不确定性。但正是因为这些根本无从借鉴标准的工作,才激发起他个人不断探索的欲望。


崔宝珠老师展现出的状态,则更像是一个90后的年轻人,她不断的用“有趣”来形容她曾经做过的各类经典电影,无论是提到《中南海保镖》如何解决故事合理性的问题,或者是《卧虎藏龙》时辗转大陆各地所面临的波折。这些曾经的过往在她的口中,往往都是被“有趣”所推动。


“不确定性”,“有趣”,在这些资深电影人口中轻描淡写的总结,浓缩的是他们对创意性工作最为深刻的理解。当下是优秀制片人比优秀导演还稀缺的时期,如何培养国产电影的制片管理机制,或许是完成品质电影建设的首要条件。


为了让这样的心路分享以更完整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帮助更多的年轻制片人思考自己的成长。凡影非常有幸的请到被公认的大陆最佳制片人,黄建新老师莅临论坛现场,与其他三位外籍嘉宾共同探讨品质电影的操作之“方”。


总之,2017年的上影节凡影金爵论坛,6月20日14:00,我们依然会从宏观分析出发,一直深入到对操作细节的探讨,希望能为现场的观众奉上更有价值的两小时内容。


欢迎光临,恭候您的到来。




关于凡影

凡影是影视行业专业的数据咨询公司。 通过凡影完成的创意概念评估、成片观众测试、市场定位测试、宣传效果检查,可以将感性认知转化为更为具象的量化结果,辅助项目方预判市场反应,优化决策。同时凡影还独立研发了中国影视行业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观众认知监测平台,实现了对观众决策意向的持续监测和管理。配合中国影视行业的成长成熟,凡影在不断修正和升级数据化管理方法,为创意人的感性发散提供理性观察的基础,为影视项目的创意发挥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