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时,我开始焦虑,
社会对30岁女人的种种猜想、成见和期待,就像压在心里的大石头。
我漂在北京,做了6年记者,每天疲于奔命。
感情生活也走到十字路口,最终,我在婚姻的大门前临阵脱逃。
我
在拍摄现场
我生长在一个“非典型”的中国家庭,从小父亲缺位,母亲疏离,使我对表达爱心存恐惧。今年2月,我终于鼓起勇气,辞掉“相恋”6年的工作,试图通过影像的形式,去寻找自己缺失的部分。
我在
通宵剪辑
辞职前,我刚好拿到挪威的一个摄影基金支持,到尼泊尔创作。这原本只是一个短暂的项目,但故事的发展,脱离了我预设的剧本。
加都封城前,夜晚在街头卖气球的女子
项目是拍摄内战中失去亲人的家庭。
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再婚,一直在等待,相信离家的丈夫早晚有一天会回来。
这让我想起了童年的许多往事,虽然国籍、语言不同,但他们对家人的这种情感,我有切身的体会。
所以,我提议他们跟家庭相册中的亲人合影,在影像层面让他们再次团聚。
我的摄影
项目作品
,部分节选
3月26日,尼泊尔宣布封城。作为酒店里唯一的客人,封城时只能到天台透气。几天后,邻居打电话报警,说看见一个中国女孩在院子里走来走去,不戴口罩,我不得不搬离酒店。
封城期间,我在酒店天台
6月13日,尼泊尔爆发青年静坐示威,引发骚乱,警察出动逮捕示威者。
我路过游行地点,出于职业本能拍了几张照片,没想到当天尼泊尔政府抓捕了现场的每个外国人。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控诉我们支持反政府游行。
警察逮捕现场
被带到警察局时,我以为当天就能回家,没想到在拘留所待了3天。
被释放当天的合影
最终,在航班被取消8次、滞留异国5个月后,我才坐上回国的航班。
返家后,我开始面临30岁这个具体命题。都说三十而立,要展望未来,要探索更大的世界。做记者时,总是探讨各种社会议题,但近两年,我发现向内探索才是自己人生的议题。
我鼓起勇气,拿起摄影机,去寻找已经消失的父亲的痕迹,去修补我和母亲的关系。我想在30岁这个节点,填补上过往缺失的部分,然后踏踏实实地向前走。
我开始扮演我的父亲,尝试去走他走过的路,经历他曾经经历的东西。
我和母亲的合影
我出生在重庆,1岁时,父母离婚,我跟着父亲在⻄南各地辗转。父亲聪明善辩,很能哄女孩子开心,总是能交到许多年轻的女朋友。有几次母亲找到当地来,给我带来零⻝和玩具。
《榴莲》摄影作品
,我重返童年时父亲带我去的夜总会
7岁时,到了入学年龄,我回到母亲身边,搬去和继父同住。父亲有几次来看我,但我总是沉默,脸涨得通红,不想也不敢跟他说话。
《榴莲》摄影作品,我扮演喜欢赌博的父亲,扑克牌
我上初二的那个冬天,父亲拿着一把仿真枪到重庆北站打劫。打劫没成功,他反而昏倒在地。这个荒诞却真实的消息,是我从当地电视台的一档民生节目看到,但我并没有去看他。几天后,母亲从医院领回遗书,她感觉如释重负。
我扮演倒地的父亲
,以及用来打劫的玩具枪
遗书里面没有提到我,也没有提到其他家人,只表明了死后捐献器官的意愿。因为这样他可以被安葬在集体墓地,以免后事无人料理。一年前,我找到他的集体墓碑,给他带去一束鲜花。母亲知道后,表示不理解,唠叨了我很久。
纪录短片
《榴莲》剧照
在纪录片里,我打扮成他的样子,去重现他的人生轨迹,体会他的心路历程。
通过影像重现,我仿佛能多理解他一些。
他像个赌徒一样,并不知道命运给他抽中哪一张牌。
追求自由也许就是他的一切决定的源头。
母亲是个性格泼辣、暴躁的女人,在经历过数段失败的关系后,她会给我这个30岁的大龄“剩女”一些人生
建议。
而我总感到很难去表达和接受爱,在亲密关系中遇到困难。
《
榴莲》短片截图
《
榴莲》摄影作品
拍纪录片的过程,对我来说像是一次跟自己内心的对话。以前总渴望逃离原生家庭,如今我开始希望能解开心结,跟过去和解。
为了创作,我回家的频率陡然上升,和母亲的相处也从剑拔弩张中松懈下来。关系好的时候,我们会一起聊聊彼此的感情观念。
《
榴莲》短片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