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农参
看农参,读懂农业品牌。16万农业主管干部的决策参考,100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产融平台,3000万中国农业品牌经营者的精神家园。每日分享实践案例、商业洞察、行业研究等。并聘请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铁丁老师担任总编辑,提供理论支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互联网思维  ·  再读《明朝那些事儿》,我顿悟了 7 种强者思维 ·  3 天前  
互联网思维  ·  再读《明朝那些事儿》,我顿悟了 7 种强者思维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农参

《宰相刘罗锅》里的土特产——荔浦芋头

农参  · 公众号  ·  · 2024-12-14 10:40

正文




导读

总书记指出,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土”讲的是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特”讲的是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产”讲的是真正建成产业、形成集群。

为更广泛地展现“土特产”的三个世界(历史人文世界、绿色生态世界、品质美味世界),即日起,农参原“地标日历”栏目改版升级,“土特产趣闻”系列全新开启。本栏目聚焦名著、影视等素材中提及的土特产,拆解特色农产品的前世今生,带领读者感受土特产独特的历史文化与风味魅力。
本期关注《宰相刘罗锅》中的土特产——荔浦芋头

1996年,《宰相刘罗锅》这部精彩绝伦的传奇剧首次面世,一时间如野火燎原般席卷全国,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这部剧主要讲述了清朝乾隆年间,山东青年刘墉进京赶考,因缘际巧的碰上了当今皇上,并与皇上下了一盘棋结缘,又因在六王爷的比棋招亲中,得罪了礼部侍郎和珅,而遭到对方一路刁难的故事。

有一集里说到刘墉为了给老百姓减轻负担,用普通芋头冒充荔浦芋头给乾隆皇帝吃,乾隆吃后大倒胃口,准备免掉广西人民的供奉。这时候,和珅把正宗的荔浦芋头端了出来,献给了乾隆。皇上尝了一口,十分满意,龙颜大悦,还让刘罗锅降了官。

刘墉吃荔浦芋头狼吞虎咽,乾隆对荔浦芋头也是赞不绝口,荔浦芋头到底有多好吃?

荔浦芋属天南星科,又叫魁芋、槟榔芋,原为野生芋。以荔浦市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而得名。

荔浦芋在荔浦市进行人工栽培已有400年的历史,据记载,荔浦芋自清朝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由福建漳州一带传入荔浦,首先栽于县城城西关帝庙一带,并向周边辐射种植,在荔浦市特殊的地理和自然条件下,受环境小气候的影响,逐渐形成集色、香、味于一体的地方名特优产品,品质优于其它地方所产芋头,很早在周边县对荔浦所产槟榔芋就有了“荔浦芋”一词的称谓。在清代,荔浦芋作为广西珍稀的“皇室贡品”,年年进贡朝廷。2000年,“荔浦芋”商标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2005年,荔浦芋头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看起来普通的芋头,确是食材界的万能选手。既能做主食,又可制作菜肴、点心,可盐可甜。常见的吃法是把芋头煮熟或蒸熟后蘸糖吃,入口香甜,堪比甘薯和板栗。在荔浦市,吃“荔浦芋头扣肉”才算吃芋头,油炸芋头到表面微黄后,油炸带皮的五花肉,再把桂林豆腐乳,老抽,生抽,料酒,蚝油,糖,蒜末,胡椒粉,适量的盐和水调成汁,倒在芋头和五花肉上。中小火上屉蒸蒸2小时,反扣大碗,把碗中剩下的汁浇到扣肉上,酥香可口的荔浦芋头扣肉就完成了,当地说法是“一家蒸扣,四邻皆香”。

多样吃法的背后是产业的发展壮大。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荔浦芋产业高质量发展,确立“建设绿色基地,打造放心食品”的目标,通过推广生态种植方式,保障荔浦芋品质,实现产品可追踪溯源。拉长“创新”链条,推动荔浦芋全产业链发展,做精荔浦芋加工产业,目前已开发出芋圆、芋泥、芋头条、芋头片、荔浦芋米饼、荔浦芋酒、荔浦芋扣肉、荔浦芋头鸡等上百个荔浦芋加工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荔浦芋已成为荔浦市富民强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全市荔浦芋年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万多亩,总产量达10万多吨,种植及加工销售产值超20亿元。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支持原创!

往期回顾

【原创首发】

铁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是“一把手工程”,更是“民生工程”
铁丁:“农产品”变“商品”是品牌建设的重中之重

铁丁:百亿特色产业集群将成为县域发展主引擎

铁丁:“农业产业文旅”是“文旅产业”和“农业生产”融合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路径

【农参专访】

梁顺俭:创办牛肉拉面大学、产业惠及近10万人,兰州拉面香飘50余国的两大“杀手锏”
“染色剂”“打40多遍药”“转基因”.......看清阳光玫瑰变“毒药”的真相
“头雁故事”集锦:每一个品牌都能引领乡村的巨变
“头雁故事”集锦(二):梦想的种子开出了品牌的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