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公园是以经营公园的思路,利用农村广阔的田野和绿色村庄,将农业生产、乡村生活、农耕文化体验相结合的生态休闲和乡土文化旅游模式。
它以原住民生活区域为核心,融入低碳环保、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涵盖园林化的乡村景观、生态化的郊野田园、景观化的农耕文化、产业化的组织形式、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等内容。
国家农业公园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态,它既不同于一般概念的城市公园,又区别于一般的农家乐、乡村游览点和农村民俗观赏园。它是中国乡村休闲和农业观光的升级版,是农业旅游的高端形态,更能体现和谐发展模式、浪漫主义色彩、简约生活理念、返璞归真追求,是规模化的现代农业园林景观与乡村旅游综合体。
2008年,由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等5家单位联合制定了《中国农业公园创建指标体系》。截至2016年9月,由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专家综合审定和专业委员会确认,并最终荣获“中国农业公园”称号的有十多家。根据农业部制定的相关标准,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拟计划用5至8年的时间,打造出100个“中国农业公园”。
目前比较成型的国家农业公园有:河南中牟国家农业公园、山东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海南琼海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其它像安徽合肥包河区的牛角大圩10平方公里的生态农业区、山东寿光农业综合区均可作为国家农业公园考察。
文创农业是继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后,新兴起的一种农业产业模式,是将传统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借助文创思维逻辑,将文化、科技与农业要素相融合,从而开发、拓展传统农业功能,提升、丰富传统农业价值的一种新兴业态。
文创农业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是将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农业生产,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整合资源,把传统农业发展为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
包装或设计,在农业文创化的过程中,只是末端。所谓文创,应该包含“文化”与“创意”两个层次。文化是族群生活方式,族群聚集演化过程中的共有集体记忆,呈现以往到现代的生活轨迹,可透过历史、地理、人文、产业等来展现。农业文创,应有“斯土斯民”的印记,否则苗栗甜柿和日本甜柿就没有不同。
文创是文化商品化、商品文化化。农业经营者,应先透过添加文化元素,找出特色、卖点、或销售点。有了卖点,再从“创意”角度,将卖点简化、符号化、可传播化,成为销售主张或销售论述。
用文化和创意手段去改造农业,农业会把生产、生活、生态更加完美地呈现在你面前。为什么说休闲农业无文创便无灵魂?因为文化是内涵,它代表了你的特质,是别人无法模仿和超越的。
农光互补通过建设棚顶光伏工程实现清洁能源发电,最终并入国家电网,同时在棚下将光伏科技与现代物理农业有机结合,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既具有无污染零排放的发电能力,又不额外占用土地,可实现土地立体化增值利用,实现光伏发展和农业生产双赢。
其经营模式:棚外光伏发电、棚内种植蔬菜,所发电量除供棚内使用外,余量并入公共电网,享受国家新能源发电政策补贴。
“认养农业”是近年来新兴的农事增值发展模式。消费者预付生产费用,生产者为消费者提供绿色、有机食品,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一种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生产方式。
这种生产方式打破了优质农产品走向市民餐桌最后一公里的障碍,实现土地对餐桌的直接对接。
对认养人来说,这是一种时尚,一种健康生活方式;对传统种植者来说,这是一种新思路带来的一种新业态,并且已经成为农业增值服务的具体表现。
“认养农业”的卖点并不只有农产品,它还能与旅游、养老、文化等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它把城市居民作为目标市场,以体验、互动项目为卖点,将特色农产品、旅游景点、风情民宿进行整合包装,再打包兜售。在帮助现代都市人认识农业、体验农园观光需求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业生产健康有序发展。
过去,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要经过合作社、经纪人,然后进入批发市场,最后才能进入城市里的菜市场或者大型超市。但是“认养农业”则是让城市的消费者和农民直接取得联系,市民和农民互相签订一份合同,整条产业链由过去的“产供销”变成了“销供产”,农产品滞销的风险被大大降低。
设施农业是通过采用现代化农业工程和机械技术,改变自然环境,为动、植物生产提供相对可控制甚至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和气等环境条件,而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
它具有高投入、高技术含量、高品质、高产量和高效益等特点,是最具活力的现代新农业。
设施农业是涵盖建筑、材料、机械、自动控制、品种、园艺技术、栽培技术和管理等学科的系统工程,其发达程度是体现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设施农业包含设施栽培、饲养,各类型玻璃温室,塑料大棚,连栋大棚,中、小型塑棚及地膜覆盖,还包括所有进行农业生产的保护设施。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
田园综合体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盈利方式,田园风光免费导流区不收费、体验产品二次消费区主要依托文旅供应链盈利、农事活动作业体验区主要依托农业供应链盈利、田园地产增值区主要依托地产供应链盈利、社区配套商业消费区主要依托配套金融、医疗、健康、教育、商业供应链盈利。
同时,田园综合体实现了田园的三次变现,第一次变现是依托自然之力和科技之力实现田园农产品变现;第二次变现是依托自然之力和创意之力实现田园文化产品和田园旅游产品变现,这一次变现不仅赚了钱,还形成了一个田园社群;第三次变现是依托田园社群建立起来的延伸产业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