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智享
智库灯塔旗下微杂志,主要分享强有力的设计作品、产品咨询、动态,是设计师及产品经理的智慧分享平台。设计是信仰,产品是追求,请将您想推送的图私信发给我们。智库灯塔专注于产品经理和UI设计培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田俊国讲坛  ·  【2月22-23日】心智突围工作坊第九期(北 ... ·  昨天  
HSE集结号  ·  【PPT】员工安全行为养成精品培训课程 ·  2 天前  
HSE集结号  ·  【PPT】员工安全行为养成精品培训课程 ·  2 天前  
田俊国讲坛  ·  田俊国:在人际关系中保持最大限度的独立 ·  2 天前  
田俊国讲坛  ·  【2月26日】第32期《10天非凡心力训练营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智享

B端产品如何做好项目管理?

智享  · 公众号  ·  · 2021-03-25 16:00

正文

本文作者:丰宪飞

本文来源:小飞哥笔记


---BEGIN---


产品经理在具体工作的过程中, 不管是在做需求挖掘,需求分析,还是画图、整理文档等等。


从产品整体来看,它只是完成整个产品闭环的一部分。


在资源有限、时间有限的条件下,为了完成或者超过最初制定的目标,完成整个产品的闭环,


做好项目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 B端产品如何才能做好项目管理这个问题,我将从4个方面展开来讲:


1.B端产品落地推进全流程梳理

2.做好项目质量管理的核心:PDCA

3.做好项目效率管理的核心:SCrum

4.项目管理的重点:沟通


01

B端产品落地推进全流程梳理

从粗一点的颗粒度来讲, B端产品从无到有,整个落地推进的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3大部分:


1.产品规划、产品设计

2.UI、开发、测试

3.上线前、上线后


基本上这3大部分,无论是大一点还是小一点的B端业务公司,产品落地推进过程中的业务活动都会有包括。


从细一点的颗粒度来讲, 以上3大部分还可以再细化。


第一部分:产品规划,产品设计,细化后包括:


1.战略制定

2.需求挖掘、分析与管理

3.产品内部需求评审

4.产品架构设计

5..画功能结构图

6.画信息结构图

7.画原型图

8.产品设计内部评审

9.最终产出一份产品产品原型设计(及需求文档,需求文档由于时间关系,部分公司不做要求)


第二部分:UI、开发、测试,细化后包括:


10.UI了解需求情况——UI进行设计——UI设计稿内部评审——UI设计稿外部评审——最终产出一份UI设计稿


11.技术方案设计——技术方案内部评审——技术方案外部评审——确定好技术设计方案——写代码——技术内部测试


12.测试团队测试——反馈问题给技术——技术修改


第三部分:上线前、上线后,细化后包括:


13.上线计划制定

14.部署上线

15.开始使用

16.收集数据,进行产品迭代


以上细化后的产品落地推进全流程16个点,只是个大概。


有的公司业务活动比这16点还多,有的又比16点还少,这里大家做个参考就好。


作为一名产品人,或者说作为产品负责人, 只有先把公司产品从无到有,的落地推进全流程的相关业务活动梳理出来,有了一个全局看产品设计、开发周期的框架,才能把产品管理这件事做好。


关于做项目管理这件事, 讲来讲去,做项目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团队可以高质量,花更少时间的做好项目。


在产品落地推进全流程已经清晰的梳理出来以后,接下来就是围绕全流程去思考怎样才能实现项目能高质量、花更少的时间就能完工。


02

做好项目质量管理的核心:PDCA


在做需求挖掘阶段,收集到的需求,会放到需求池里,需求池里的需求会形成一个又一个的项目。


然后项目会落到合适的人手里,去推进落地。


如何才能保证项目的质量?


这时就要用到项目质量管理上常用的一个工具:


PDCA循环。


什么是PDCA循环? 这里做个详细介绍:


“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提出的,由戴明采纳、宣传、获得普及,所以又称戴明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和方法依据就是PDCA循环。


PDCA循环的含义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4个阶段分别如下:


1.Plan(计划),制定项目的计划。制定项目计划时,主要关心3个要素:人、事、时间表。也就是要规划出团队人员里,在什么时间范围内,什么人完成什么事。


2.Do(执行),制定完计划以后,要落地执行;


3.Check(检查),对项目阶段性的输出成果进行检查,看是否达到预期;


4.Act(处理),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检查没有问题,工作开始往下一步推进;检查发现问题,进行修改、完善。


这里将质量管理的4个阶段(计划、做、检查、处理)与产品落地推进全流程的3大部分(产品规划、产品设计;UI、开发、测试;上线前、上线后)结合起来思考就是:


1.计划阶段


一个需求变成项目以后,就要计划出这个项目会有哪些人负责,不同的角色分别要在什么时间范围内,完成什么事。


比如,项目1, 在1月1号到1月15号之间由产品经理小王负责完成设计,最终产出一份原型设计;


1月15到1月20之间由UI小张负责完成设计,最终产出一份UI设计稿;


1月20到2月10之间由技术小刘主导完成开发,并最终技术内部测试完没有问题,可交给测试人员测试;


2月10号—2月15号之间由测试人员小明完成测试,并最终配合技术,完成上线。


等等。


2.执行阶段


制定完计划以后,要落地执行。


每一个阶段由每一个不同的负责人负责落地完成。


3.检查阶段


作为总负责人,或者产品经理,需要对每一阶段产出的结果进行检查,看是否达到预期。


4.处理阶段


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检查没有问题,工作开始往下一步推进;检查发现问题,进行修改、完善。


以上的讲解,关于产品落地全流程推进与质量管理4个阶段的结合,我用的是颗粒度比较初的逻辑来讲。


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关于产品落地全流程推进,大家可以用颗粒度比较细的来运用(也就是文章中,我提到的细化后的产品落地推进全流程16个点)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大家的工作内容拆解颗粒度就会更细了,执行的就更细了。


同时,根据具体情况需要,检查的环节也会增多了。


以上就是, 为了项目的质量,PDCA工具运用的一个思考。


03

做好项目效率管理的核心:SCrum


为了解决项目质量的问题,可以用PDCA思考工具。


为了提高项目管理效率的问题,则可以用Scrm思考工具。


Scrm是一套项目管理流程的工具,主要包括3个部分:


1.三个角色,分别是:产品负责人,Scrum专家(一般情况产品负责人和Scrum专家可以是同一个人),团队成员。


2.三个物件,分别是:产品积压、冲刺积压、燃尽图。


产品积压指的是在做年度规划时,规划里要完成的项目集(需求池里的需求会形成一个又一个的项目,项目集合在一起统称为项目集)。


冲刺积压指的是:年度目标会拆解成季度、月度,甚至到周,单位时间里计划要完成的项目,叫做冲刺积压。


燃尽图指的是,已经完成了的项目。


3.四个仪式,分别是:冲刺计划会,每日站会,冲刺评审会,冲刺回顾会。


冲刺计划会,顾名思义就是,年度目标拆解成季度、月度,甚至到周后,单位时间里计划要完成的项目目标、冲刺的方法、不同角色完成不同任务的一个计划。


每日站会,就是产品负责人要和团队沟通,昨天的完成情况,今天打算做什么,以及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


冲刺评审会,由产品负责人主持,一起评审,交付产品原型图。


冲刺回顾会,回顾过去哪些做的好,哪些做的不好,接下来要做什么的问题。


关于Scrum, 通过以上3个部分的介绍,我相信你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如何使用Scrum,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


这里我用一个案例,把Scrum的3部分串联起来讲一讲,让你感受一下一家B端业务公司是如何运用Scrum工具来提高管理效率的。


小李是一家餐饮Saas公司的产品负责人,公司在年初做了产品的年度计划,有100个需求等待着落地推进,或者可以说成有100个项目等着落地推进(这100个项目就是产品积压);


2月份初,小李和团队相关角色开会(冲刺计划会)决定要完成10个项目(这10个项目就是冲刺积压);


2月中旬,共完成了6个项目(这6个项目就是燃尽图);


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小李每天早上上班后都要和团队沟通,昨天的完成情况,今天打算做什么,以及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每日站会)。


每一个项目在产品设计、UI设计、技术方案设计等关键环节小李都会参与评审,最终交付不同阶段应该交的产物(冲刺评审会)。


每一个项目完成后,小李都会组织团队一起回顾过去哪些做的好,哪些做的不好,接下来要做什么的问题(冲刺回顾会)。


怎么样?


是不是感受下来,通过Scrum的运用,项目管理效率会提高不少(和不用比起来)。


04

项目管理的重点:沟通


提到“沟通”一词。


你可能会觉得: 沟通嘛,有什么难的,有什么可学的,沟通不就是会说嘛。


值得放在项目管理里面来讲吗?


我个人觉得,那太有必要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