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太爷
高太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主攻认知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学习可以很快乐,生活可以更美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壹心理  ·  你什么情绪,就什么命,很准 ·  昨天  
陈忻儿童心理  ·  “孩子一上学,母爱就消失?” ·  3 天前  
壹心理  ·  揭秘:普通人能把心理学当副业吗?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高太爷

最简单的教养,就是回避别人的难堪

高太爷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17-08-11 14:50

正文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作者:剑圣喵大师,他不仅是大学老师,同时也是一名心理学专家。“愿得我心如明月,独映寒夜迷途人”是他的人生格言。


读他的文章会让你反省自己说话的技巧,情商的修炼,如何在尴尬的环境中巧妙的缓解氛围,想知道更多交流和情商技巧的朋友,可以关注他的公众号:剑圣喵大师(ID:swordpain),著有新书《优秀的人,从来不会输给情绪》.




最简单的教养,就是回避别人的难堪


文/剑圣喵大师


> > > 01 < < <

前几天,一位师妹联系我,说她和几个同学参加了今年的教师招聘考试,笔试成绩不错,已经进入了面试阶段,面试的方式是说课。


师妹笑着告诉我,有个师兄是全省教学比赛第一名,久闻大名,希望能得到指导。


虽然我很忙,各种约稿出版上节目的邀请不断,但只要做过老师,都有那么一点师范情怀,对培养年轻上讲台是蛮有兴趣的。


于是我答应师妹,约了一个下午让她们讲给我听。


几位学妹中,有一位竹姑娘引起了我的关注。


竹姑娘讲的很棒,内容充分有激情,显然比起其他同学做了更多的准备,报考的学校也是云南首屈一指的中学,笔试成绩也很不错。


但她的脸上不大不小青紫了一块,或许是生来就有的胎记,就像是被人打了一样。即便她用长发遮了一部分,也还是能从脸上看到。


凭我在学校这么多年的经验和对面试官的了解,这个事情是会影响她的招聘的。


到底该如何提醒她呢?这个问题让我犯难了。


方法一,我可以委婉地说:“原谅我冒昧提个建议,你去面试时,可以用淡妆盖掉脸上那块青的地方吗?教师的仪容仪表可能会影响到考官的打分!”


这是大部分会采用的方法,不过在我看来不妥。


作为心理学工作者,我知道处理先天缺陷最好的方法,不是回避或者隐瞒,而是接受一个观念:自己即便拥有这样的缺陷,还是能用其他手段,像大家一样生活,用内心的完整去抹平人生的差别对待。


有一部电影叫《无法接触》说的就是这么一个道理,菲利普是一个患有残疾的富翁,他辞退了多个护士,原因都是因为她们“太同情他”了。


直到德瑞斯的出现,德瑞斯虽然是一个等待失业救助金的穷人,但是他却没有因为菲利普是残疾人而特别对待,虽然有时很不合理让菲利普很无奈,却给菲利普带来了全新的生活。


在德瑞斯离开之后菲利普对他的朋友过德瑞斯从没有把他看做是一个残疾人,他总是会忘记他是一个残疾人的事实,让他觉得自己还是一个值得活下去的人。


每一具特殊的躯体,要的不是“身残志坚”的关环,也不是走到哪都有优待和帮助,而是大家发自内心地认为“你和我是一样的”。


显然,竹姑娘是完成了这个过程的,我这么赤裸地提醒,可能会影响她内心的平静与完整。


但不提醒也是不行的,毕竟操作名校招聘的人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招聘的岗位多数都有关系户的。


不排除这种可能:他们在把你挤下去后,会暗示你可能是仪容仪表影响了你的得分,你更大可能会接受这个说法,责怪自己的命运,从而忘记通过一些途径,去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


方法二,我可以半开玩笑的问她,是不是昨天晚上和男朋友打架了,建议淡妆盖一下吧,不要让大家产生误解。


这么说更不好,如果她是个幽默的人,那这样做没问题,但若不是呢,这么说会不会是一种讽刺?


请记住: 人际成熟的人,永远不要假设对方“开得起玩笑”。开玩笑如果不避开对方的短处,那叫讥讽。


我灵机一动,打算仿效下《触龙说赵太后》中“由己及人”的沟通法来解决问题。


我教大家写板书时,趁着背对大家,悄悄用粉笔灰擦在脸上。


我转过身来时,大家笑了,我装作不知道地问:“怎么了?”


包括竹姑娘在内的所有人,都告诉我,脸上有很多粉笔灰。


我赶忙擦掉,然后告诉大家:在写板书时,千万不要把灰弄在脸上,会像现在这样让所有人看笑话,整个过程中,脸部保持洁净。


竹姑娘赶忙问我:师兄,那我生来就这样的呢?


我笑着说:可能你需要先擦点白色粉笔灰!


面试完后没多久,竹姑娘告诉我,她成功应聘上了,谢谢我的指导,她不仅感受到了我的实力,也感受到了我的修养。




> > > 02 < < <

心理学者对情绪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Hogan等人发现,在人际冲突中,情绪占据着重要作用(Hogan,  2011)。


因为人们对某件事掌握的信息是不完整的,在前提条件缺失的情况下,人们选择相信直观的情绪,而非复杂而模糊的事实。


《世说新语》记载了这么件事,匈奴有使者要觐见曹操,曹操觉得自己身材矮小,没法震慑匈奴。


于是派了风度不凡、伟岸高大的崔琰代替自己接见使者,自己在一旁扮演侍卫。接待完毕,曹操命令间谍问匈奴使者:“魏王这人怎么样?”


匈奴使者评价说:“魏王风雅高尚、仪容风采,但是坐榻边上那侍卫才是真英雄。”曹操听后,立即派人去追杀这个使者。


为什么?因为这个使者判断情绪的能力太强,哪怕一句话不说,都能感受到曹操的想法。


他表面上说曹操是真英雄,但曹操的多疑、残暴和安全感缺失之类的问题,也肯定一并被发现了,而这些性格弱点可能会成为匈奴的武器,所以曹操必须将他杀了。


由情绪来推导事实,这种判断有时出奇的准,有时也会陷入误区。


van Kleef等人发现,情绪具有大量的社会功能,人们习惯判断别人的情绪来验证自己的假设,还会对情绪表达者的相关特质进行推论(van Kleef, De Dreu, & Manstead, 2004a)。


当出现人际冲突时,人们判断情绪会优先于分析事实,部分人甚至会忽略分析事实这个环节。 比如女生经常会有这样的想法“你吼我,就是不爱我了”,至于“为什么吼我”,就不是那么认真去思考了。


正因如此,你要尽量避免去揭露别人的难堪,因为伤害别人的不要难堪本身,这一点对方是知道甚至是习惯的。真正伤害别人的,是你揭露难堪时不恰当的情绪。


仔细想想,你是不是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他说的事没什么,但我无比讨厌他说话的语气。”




> > > 03 < < <

在一次同学聚会上,小马看到大家成双成对的,心中不爽。于是,有人告诉他,老高也单着呢,让他去和老高聊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