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艺不压身
民航技术讨论和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航空工业  ·  外场日志 | “鲲龙”故事: ... ·  昨天  
航空工业  ·  AC312E化身“空中120”助力亚冬会 ·  2 天前  
西藏发布  ·  已启用!拉萨贡嘎国际机场最新消息 ·  2 天前  
西藏发布  ·  已启用!拉萨贡嘎国际机场最新消息 ·  2 天前  
航空工业  ·  三架齐飞!AG600M完成新春第一飞 ·  3 天前  
航空工业  ·  他们,在“战位”迎新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艺不压身

深圳《重着陆常见成因与应对》试课完成

艺不压身  · 公众号  · 民航  · 2020-01-06 20:32

正文


在各方好友的热心帮助下,鄙号12月18日在深圳举办的试课活动宾主尽欢,活动圆满完成。

一整天的课程,把50英尺到接地这点事儿,一秒掰八瓣地解读QAR数据,分析不同气象环境、机场环境、入口状态的影响,介绍各种着陆异常状态的成因、区分和处置方法。

整个课程耗时将近6个小时,对所有参与者的体力和精力都是一种考验。但是大家的热情非常高涨,现场气氛很热烈、很开心、很有爱......实践证明,这种自愿参加、自费报名、自由研讨的方式是可行的。


而且我必须要说 —— 宝安那家潮汕牛肉火锅实在是太太太太太太好吃啦啦啦啦 ......



笔者打算继续进行这种“小会场技术研讨”活动的尝试。活动仍然是30人成局50人封顶,由笔者飞去当地租场地和设备,感兴趣的朋友自费报名参加。具体的课程安排有两种的可选的形式:

第一种形式用时约6小时,介绍规范着陆操纵方法的原理和意义,梳理重/跳着陆的成因、预防和处置,各种气象条件下的着陆目测的练习方法,入口条件的创造、分析和。

这种形式能一天完成,节奏比较快,比较“烧脑子”,很过瘾,适于高阶段副驾驶和新机长规范巩固着陆技能。优点在于大家的航休比较好调整。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一次组织两场,让大家参加的时间更为灵活。

第二种形式用时约10小时,除了细化上述内容外,还会增加空中态势感知能力培养的内容,以及涵盖航班飞行全阶段的基本驾驶技能讲解。

这种形式需要两天完成,节奏更加合理,介绍也更加细致,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研讨和互动,趣味性也更强。但缺点也很明显,会占用大家两天航休时间,凑满足够的人数成局会更困难。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添加下面的报名微信,告知我您所在的公司和城市。大家一起来讨论那种活动形式更加可行。如果在恰当的日期,能够凑够足够的人数,我们随时可以组织第二次活动。




第一次组织这种活动没有经验,摄像机的存储卡忘记清空了,所以只拍摄到一些小片段,附在文末就权作一个DEMO吧。





在着陆过程中,收油门和带杆分别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为什么 B737 有些着陆体感很轻,但记录的过载很重?

传说“快速抽杆会导致翼根载荷瞬时增大”是真的吗?

带油门接地会导致重着陆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