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这就是冒险的代价。
“鸭子”“脖颈”处出现的巨大缺口。ESA
彗星在靠近太阳前大多盘踞在太阳系外围的冰雪王国里。在远离太阳的地方,温度极低,水只能以固态存在。彗星本身就是携带有大量冰雪的小天体,所以一旦它们进入太阳系内圈,那么这些冰就会因受热而升华,壮观的彗尾就是这么形成的。
冰的受热升华会改变彗核的内部结构。这种改变会影响彗核的稳定。彗核受热后喷出的气体,会导致它发生无序的翻滚,这样的翻滚会进一步加剧彗核的分裂。
彗星表面发生的诸多变化。ESA
2014年,欧洲空间局的“罗塞塔”探测器在旅行了10年后,进入了环绕“67P/丘留莫瓦-格拉西梅彗星”的轨道,并对其展开了为期2年的科学考察。在此期间,这颗彗星进入了内太阳系。这是一个极佳的机会,使得“罗塞塔”能够近距离观察彗核受热后发生的变化。
“罗塞塔”记录下了许多彗核物质缺失事件。一些原本平坦的地方出现了裂缝,大片物质消失不见,甚至有巨石发生了位移。在吸收了太阳的热量后,彗星表面委实是个奇异的世界。
彗星表面那些新出现的裂缝和“行走”的巨石。ESA
“行走”的巨石。左右两图的比例尺不同,但仍然可以看出,箭头所指的巨石在一年前和一年后所处的位置不一样。ESA
到太阳身边晃悠一圈后,“67P/丘留莫瓦-格拉西梅彗星”已经遍体鳞伤。而就在这些伤痕中,有一处还很有可能是致命的。
“罗塞塔”探测器拍摄的“67P/丘留莫瓦-格拉西梅彗星”彗核。ESA
“67P/丘留莫瓦-格拉西梅彗星”的彗核看上去像是由一大一小两个部分“粘合”而成的,它的形状如同一只“橡皮鸭”。而就在彗星靠近太阳的期间,这只“鸭子”的脖颈处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导致它总有一天会一分为二。
星空天文系头条号签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