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球老虎财经
环球老虎财经,全球财经资讯的中文分析平台,汇聚国内外主流机构投资者提供原创投资分析,致力于成为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家外汇管理局  ·  【总台央视】激情亚冬 逐梦冰雪 ... ·  9 小时前  
国家外汇管理局  ·  习近平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 ... ·  3 天前  
国家外汇管理局  ·  习近平对四川宜宾市筠连县山体滑坡作出重要指示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环球老虎财经

零售第一的招行,正土崩瓦解?

环球老虎财经  · 公众号  ·  · 2018-12-21 19:42

正文

来源:新金融圈(ID:New_Finance)


截止12月19日收盘,A股“定海神针”招商银行已连续暴跌三日,12月截止目前跌幅超过11.07%;比2月“白马回头”行情录得的10.72%跌幅还严重。


而此次暴跌的直接原因是一则关于2019年招行可能零利润增速的传言;但深层次原因是,招行的零售银行面临预期与边际增速“双透支”;而另一方面,与10年前相比的网点优势、服务到位相比,如今的零售银行业务更比拼的是深度资产管理能力———显然在这方面,招行不具优势。


有关招商银行 “零利润” 的谣言正在漫天飞。


12月19日,媒体报道招商银行接受“窗口指导”,要求部分银行 “适度控制利润增速” ,招商银行内部则定调将公司利润增速“定调至个位数”。

或传言受此影响,12月19日,招商银行收盘大跌4.08%,12月20日大跌3.21%,截止发稿,招商银行连续三天收绿,三日跌幅超过9.04%——作为对比,中证银行指数(399001)同阶段跌幅仅为2.56%。


2018年3月,《亚洲银行家》主办的“2018国际零售金融服务卓越大奖”,招商银行斩获五个奖项,其中便包括“亚太区最佳零售银行”。


讽刺的是,获奖前的一个月,招商银行A股月线录得了自A股2016年1月流动性股灾以来的最大月度跌幅10.72%。而截止发稿,招商银行12月跌幅已经来到了11.17%,超过了2月时的跌幅。


“传言”引发暴跌


12月19日,媒体报道招商银行接受“窗口指导”,要求部分银行 “适度控制利润增速” 。招商银行内部则定调将公司利润增速“定调至个位数”。


12月20日晚间,招商银行出面否认谣言,称未接到通知,未上报定时会研究,不知传言从何说起。


事实上,招商银行2017年归属股东净利润增速在14.11%,2018年前三季度净利润达到14.80%,对于2019年“零利润”的提法,市场显得有些莫名。


招商银行出现大跌之后,大部分较为客观的市场分析认为,巨量来自于机构投资者砸盘——因社保持仓等在年底关键时期抛售可能性较小,加之人民币汇率稳定,海外机构投资者抛售可能性也较小。


而因时至年底,机构投资者进入调仓换股的窗口期,招商银行“零售之王”炒作多年,相对等体量股份制银行估值过高, 诸多因素都会刺激机构投资者在2019年选择低配招商银行。


招商银行大跌之后,截止12月20日,招商银行动态市盈率为8.30倍,在28家上市股份制银行中排名第六高;作为对比,上述银行平均市盈率达到6.93倍,中位数为6.26倍。在16家非次新银行股(即原始股限售未解禁)中,招商银行估值排名第一,远高于平均市盈率6.0。


但即便如此,部分机构卖方仍然高位唱多招商银行。


19日大跌之后,国泰君安银行分析师邱冠华呼吁,外界关于招行净利润增速大幅放缓的传言,其实经不起推敲,招行净利润出现零增长的情况基本没有可能。而申万宏源则更为直白发布 《招商银行:请务必珍惜谣言之下的优质标的上车机会 的观点,以零增速站不住脚,多提点拨备并不利空估值的论据,号召投资者买入招商银行。


而从机构持仓情况来看,根据Choice数据, 2017年年末基金持仓招商银行为8.87亿股,2018年中报则下降至8.43亿股,总持仓净减少0.44亿股。


“零售之王”边际效应递减


那么关于零利润的传言从何而来呢?网上流传的一份调研纪要,或可部分解答投资者疑惑。


该份调研纪要为安信证券银行组12月19日调研公司董秘办时留下的材料。有意思的是,公开渠道无法查询获得安信证券针对招商银行董秘办的调研记录,机构调研登记数据上,近期也没有任何机构对招商银行公开调研的记录。另外,作为这份调研纪要的源头,社交媒体账户在招商银行“辟谣”之后, 竟然主动删除了这篇调研问答。


在这篇纪要中,招商银行董秘办在陈述招商银行投资逻辑时,比较少见地传达了一定程度的悲观预期,以下为上述会议纪要的部分摘要:


1. 招行“本身盈利能力没问题”,但“投资者希望明年拨备前利润高, 但招行觉得不太容易,少损失一些就是盈利做贡献了”;


2. 降息周期下,由于招行活期存款比例较大, 息差改善空间相比其他结构性存款较多的银行有限,这一部分会压制利润;


3. 理财子公司落地 “进度没有大家想象那么快” ,系统在反映多层嵌套产品估值时存在困难;


4. 作为支撑招行零售业务的一个核心业务板块,同时作为零售客户资产配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没有理财产品的供应,客群的流失会很快;


5. 零售业务投入线性增长, “边际效应递减”,有天花板。预计明年“三分之二”新增贷款为零售 。这里作一个对比,零售业务突飞猛进的交行,后者今年新增贷款前三季度73%为个贷;


6. 扩大消费金融征信一年以后,招行仍然没办法完全审核在做信用卡业务时风控方面完全把握风险,称“最大的隐患在于数据缺失,银行只能在客户的准入方面有要求,包括稳定的职业、固定的工作场所、现金流水以及征信记录都有要求”;


7. 招行版本“零售3.0”试图通过开发APP打开零售天花板,完成“非线性增长”。


其余通篇传递的信息, 归纳起来就是,零售业务有天花板,来年资产质量随着部分经济部门的出清存在下滑风险,而为了预备风险,保守计提,可能会影响利润。


截至今年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为8.1%,再创阶段性新低。而这对于银行业,尤其是将零售业务作为主打品牌的招行来说,无疑是一种利空预期。


而随着各大银行对于零售业务的愈加重视,竞争对手的零售业务占比也在不断接近甚至超过招行。


工行今年上半年个人金融业务营收1559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40%。个人金融业务利润788亿, 在总利润中占比40%;建行今年上半年个人金融业务利润总额807亿,在利润总额中占比44%。


平安银行近年来着重发力零售业务,虽然体量不及招行,但是根据2018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在总利润贡献比例方面,平安银行在2017年就超越了招行,并在2018年上半年保持领先。


对手的进步相对应的是招行在零售业务占比上的停滞不前。


根据招商银行中报,公司零售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850亿。相比之下,对公贷款较年初增长1178亿,对公贷款增速已经快过零售,票据贴现更是增长1094亿,增速达到94%; 而零售贷款占比从今年年初的50.08%,下降至48.24%,为近年首次下滑。


从招行近年来的零售税前利润比重看,2017年相比2016年出现了下滑,截至2017年末零售贷款总额为17642.96亿元,占本公司贷款和垫款总额的53.36%。2018年上半年略有增长,为54%。


当问及零售业务为何停滞不前时,招商银行常务副行长李浩在公司2017年股东会上对此做出了回答:“零售业务未来还会不会提高到70%、80%?我们的态度是,虽然零售是我们的品牌, 但我们追求的是零售贷款、公司贷款、票据的贷款三者比例合适,让公司的RAROC最高。


据悉,所谓RAROC,是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是国际上采用的以风险为核心的新的考核盈利的指标,传统的ROE、ROA没有将风险考虑进去,目前只有招行公布这一数据。


但是零售业务作为低于经济周期风险的重要砝码,如果要特意设置一个占比上限,逻辑上恐怕说不过去。


深度资管能力缺失


而作为招商银行并不擅长的资产管理,其略微滞后的理财子公司进度, 不如平安银行一样夸张的线下销售团队,或许会让零售客户流失加快。


今年6月份,招商银行管理层在2017年股东大会上表示,按照资管新规要求,招行资管规模会从目前的2.3万亿元左右下降到1.5万亿元, 其中结构性存款和保本理财产品会下降大约6000亿元的水平;同时由于非标资产不能通过资产池滚动发行、期限不得错配,投资非标资产会有所萎缩,非标资产的规模也会下降,带来理财产品规模的下降。


事实上,根据Choice数据,今年以来,招商银行累计发行理财产品数量1417个,不仅低于中农工建四大行、 低于同场竞争零售之王的交通银行(10998个)、平安银行(2563个)也低于传统理财大行南京银行(3226个)、江苏银行(3146个)。


而从2018年半年报中间收入环节来看,招商银行托管以及受托业务佣金收入同比减少4.77亿元,降幅3.99%。


从泛财富管理数据来看,招商银行上半年受托理财收入为55.40 亿元,同比下降 11.20%,相比之下,代销基金、信托却出现增长,其分别增长46.82%和24.82%,流量变现似乎用错了地方。


而以上的问题,都被招商银行归结为资管新规后的正常调整。


央行行长易纲近日意外提及“影子银行是重要组成部分”一说,似是资管新规理财经理暖冬。但从招商银行董秘办调研的口吻,资管新规的压力,仍然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延续。


“在央行 720 打的那个补丁之后,非标压降节奏没有明显放缓,对于整个过渡期的大要求没有变,银行执行时会考虑转型的成本问题,现在不转未来压力会更大些,政策面虽然有点模糊,但银行还没有收到通知。这个节奏的问题还是各个银行自己把握,涉及到理财产品的到期、底层资产的到期等等,招行没有主动去放缓,招行一直严格符合监管要求。将来如果政策有放缓,招行也会按新政策去做。”


路在何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