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政经社
政策前沿 财经动态 思想社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厦门日报  ·  颜宁,拟获中国女性至高荣誉 ·  9 小时前  
厦门日报  ·  中国,升至全球第二! ·  18 小时前  
厦门日报  ·  崔永辉调研厦门势拓稀土永磁电机产业园 ·  昨天  
厦门日报  ·  马斯克:4周内接回滞留太空宇航员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政经社

广州城中村里的亿万富翁

政经社  · 公众号  ·  · 2019-12-31 12:15

正文

广州的黑夜不是真正的黑夜,珠江南岸,海拔600米的广州塔直插天际,炫目的灯光昼夜不息,珠江北岸,多座过百米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从中轴线向外辐射。

无数年轻人涌向这里,500强公司对年轻人敞开大门,并用魅惑的语气对他们说,加入我们,许你一个在大城市扎根的梦。

白天年轻人在这里寻梦,而到了晚上,部分年轻人会抛弃公交地铁,用走路的方式回到这个他们暂且称为”家“的地方,一个紧挨他们上班的写字楼,却与周边繁华格格不入的地方。

这天,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

12月26日晚上
一村一世界

这个城中村位于两片商业区的夹道,以600元就能住在市中心闻名,走200米就是广州的市中心-体育西路地铁站。

晚上7点,南边来自珠江新城的部分上班族在朝这边走来


而北边,来自天河城方向的部分白领也朝这边汇集


男生西装笔挺,女生妆容得体,经过一条长长的小吃街后,带着倦容的他们走向一道铁门,这道铁门像极了《哆啦A梦》里边的任意门,带着他们穿越到另一世界。


城中村不大,从南到北大约200米长,150米宽,这么一个小小的地方,容纳了1万2千人,其中99%都是租客。


进入铁门,再走一小段,我来到这个村的主巷,此时一股潮湿的霉味扑鼻而来。


巷子很窄,深处大概只有1个人宽,但走在里面却有非常奇妙的体验。

这里有各式各样的声音,美容店老板的电视机里播着 “我早已为你种下,九百九十九朵玫瑰” ,声音震天响,杂货店老板的手机里放着 “我在仰望,月亮之上”, 气势上不能输,而楼上租客的电脑又轰鸣着各种游戏音效。

在音乐的掩盖下,是各式各样的方言,我能听出来的有粤语、潮汕话、四川话、福建的闽南语,还有夹着东北口音的普通话。

"老板,这猪肉能不能便宜一点? "

"房东,水又不热了! "

"死孩子,快点回家! "

交谈声、咒骂声、吆喝声,能听懂的不能听懂的,杂乱又和谐地出现在你周围的几米之内。

这里吃的地方非常多,北方饺子馆与重庆酸辣粉齐飞


东北酒馆与潮汕猪脚饭并存


价格还都非常便宜,12元就可以搞到三肉一菜,吃个满嘴抹油。


要是还嫌贵,巷子里肉菜随便买,很多租客下班后在这里买菜,袋子一提,楼梯一上就下锅热油了,前后不到5分钟,租的房子就在菜市的上面。


除了吃饭便宜,这里的家电也便宜,随处可见这种二手电器店。


不要998,也不要1888,只要98就可以买到一个热水器,300可以买到一个海尔洗衣机,这些都是老租客退房时卖掉的,被新来的租客买走,退房时又卖掉,兜兜转转不知经过多少人的手,进过多少人的家。

走过电器店,拐角就是一条发廊街,旋转的灯光照亮了夜的空,消费都很低,单剪15元,洗剪吹25元,理发店的老板跟我说这里店租便宜,1000多包了店面和阁楼,白天工作,晚上睡觉。


要是有什么腹泻不舒服,巷里的诊所能挂点滴,有医生有护士


单身的白领,走到这里脚步变得轻快


合租的同事,在这里也没了公司里的拘谨


夜路里行走的年轻人,最后都消失在了深巷里的一道道铁门,铁门一关,仿佛这世界从此与他们无关。


这里是他们的家。

12月27日白天
租客与房东

白天我被猛烈的阳光刺醒,伸了伸懒腰,一看手机,10点了,今天是周五,这个点城中村的年轻人都去上班了,我穿上衣服,迫不及待地下楼。

站在巷子里朝天看,阳光从楼与楼之间漏下来,被电线和各式杂物挡去许多,最后仅剩一点落到巷子里,导致这里白天和夜晚一样暗。


走在巷子里,天上时不时下雨,我的头发被打湿,抬头一看发现是各家各户晾的衣服滴的水,纠缠的电线像蟒蛇一样穿行于空中。


走到村口,这里一面墙都是租房广告


正当我盯着广告看时,一个戴着花帽子,50岁上下的阿姨热情地走过来,小伙子,看房啊? 我带你去吧,一次能看好几间,给我10块钱跑腿费就行。

我给了阿姨10块钱,她问我想看什么样的? 我说700上下的那种,阿姨说没问题,带你看几套好的,信誓旦旦,于是我跟着她穿行于各种仅够一人行走的小巷里。


路上我跟阿姨攀谈了起来,她带口音的粤语语速飞快,她跟我说自己是中介,在这生活几十年了,平常靠帮房东们跑腿赚钱。

这个村历史久远,始于宋代,因村前有条大水圳于是取名天河村,1930年这里有一个天河机场,天河机场是广州民航史上使用最久的机场,到了1960年左右时被废弃。

1984年广州市政府决定筹建天河区,当时的天河村周围是一大片农田和废弃的旧机场,经过30年建设,由天河村延伸出去的一带逐渐转变为广州市最发达的大区-天河区,人口也从1949年的3万多人,发展到如今的140多万人,天河区也逐渐取代荔湾区等老城区,成为广州经济发展的引擎。

天河村附近的石牌村、冼村和猎德村陆续被拆迁了,早晚轮到这里,阿姨跟我说。

路上我拿手机查了查新闻,2007年猎德村拆迁,许多村民获得多套回迁房,拥有11套房的属于中上水平,最好的有20多套,村民们个个都暴富了。

我正把自己代入到发财梦中,阿姨说到了,房子在一楼,没有铁门,直接走进去,里边是2间房子,阴暗得像地下室


房子是左边那间,打开门进去正对着厕所,1米2宽的床被逼在角落,床顶着窗,打开窗可以摸到对面房子的墙。


房子只有大约6平米,非常不通风,在里面我感觉整个人快窒息。

花帽子阿姨告诉我这里一个月650,我问在哪里晾衣服,阿姨说只能晾在外面巷子里了。

我摆摆手,让阿姨赶快带我去看下一间,阿姨还问我觉得这里有什么不好?

下一间在4楼,宽敞一点,环境比这里好一些,一个月700,阿姨说。

又是一个九曲十八弯,我们来到一栋差不多的楼面前,看到楼下崭新的铁门,我的心里略微提高了期望值。

走进楼道,楼梯间晾晒的衣服遮天蔽日


四楼到了,阿姨跟我说房子的构造比较特殊,我正想怎么特殊法,门打开了


一进门就是厕所,非常方便,正对门一条爬梯,爬梯连着一个阁楼,我爬上去一看


阁楼非常狭小,没有床垫只有木板,楼顶很矮,早上醒来要小心碰头,有窗,窗没法全部打开,一打开就会碰到对面的楼。

阿姨跟我说租客刚搬走,房东搞了下清洁,地上湿湿的。

我连连摆手说看第三间,阿姨非常疑惑,还觉得我太挑剔了。

第三间在顶楼7楼,我们气喘吁吁地爬上去,楼下阳光少,越往上爬阳光越多,我爬的过程有种从黑夜到白天的错觉。

房子到了,阿姨打开门


这间稍微正常些,1米5的床,还带床柜,厨房连着厕所,由于阳光好,这里衣服一般都晾在室内,阿姨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