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的时候有一个大的计划,在每一个阶段又有分计划,每天有每天的计划,效率会比没计划的人高很多。
这句话谁都懂,但实际上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有时候我们可以说有了一套科学的计划就成功了一半。
当然,每个人的计划都是实事求是,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的,我只说一下我自己的,供大家参考。
1、3月到6月下旬,一轮复习。
这一段时间是相对来说比较舒服的,每天六点起床,以英语为主,我的英语底子是相当差的,高考在没有涂错答题卡的情况下150的题目考了56,上了大学才从零开始,所以我考研时有个目标是考研英语的得分要超过高考英语。
如果学的不是太吃力,且平时的课并不多的话,尽量少逃课,感觉我那时候时间还是够用的,在这段时间英语不要做真题,因为这时它并没有价值,单词是主要的。
个人观点:这段时间不建议盲目只背一些辅导老师编的所谓核心词,背核心词确实有用,不过设想一下,真到了考试的时候只要出几个生词就够你受的,如果时间够用,求保险的话最好还是多背些。
第一遍每天半个list,整书背完需要100天,也就是一轮结束,后来速度慢慢加快,到冲刺的时候每天3个list,前前后后一共背了10遍。
除了背单词,英语多做些阅读,多读很有效果,我习惯把在阅读中看到的不错的句子抄到笔记本上,然后每天晨读的时候拿出来读,培养语感。
这段时间主要在英语上。我觉得一轮的时候如果英语底子不太好的话,最好跟一个讲单词的老师,确实有效果。我在这期间开始背作文了,大作文两周一篇,小作文一周一篇,背到滚瓜烂熟。
我身边很多同学是冲刺的时候才开始准备作文,如果底子不太好的话,不建议这样,因为后期还有后期的事,而且不要指望后期会有什么押到题目之类的,考过一次研究生你就会发现命中作文这事真是谁都可以说的,想考上的话,那就求稳,早做准备。
我在一轮的时候每天还会留出大概一个小时的时间看看专业课的相关参考书。一轮每天用来准备考研的时间保持在12个小时上下。
2、7月初到11月初,强化复习。
因为这段时间我的任务比较杂,并不能严格称为二轮复习,只能是个强化复习。
暑假的时候报了一个辅导班,从暑假到最后的那种。下学期开始课很少去上,老师们也都比较理解,这段时间每天15个小时左右,午休控制在半小时之内。
这段时间的英语开始做真题,多做模拟,当然单词依然照旧(单词从始至终就不要放下),真题最好在这一时期全部做完,不建议留一套最后做,作用不大,多看英语文章。
我在暑假的时候开始看专业课,两本书,马原和毛概,考其他专业的同学可以绕行了,一开始确实是生背的,上午马原下午毛概,各三个半小时,20天左右能过一遍。
刚开始的时候不求能全部记住,也就是说今天背了明天忘是完全正常的,后来越背越快,到11月的时候已经能够达到三天一遍了,而且背到后边你就会发现已经不再是生背了,特别是哲学上的东西,慢慢发现很多话由不理解到相当理解。
3、11月初到12月26号,冲刺阶段。
我的冲刺阶段最初计划30天,最后发生了一些事,导致我把冲刺放到了50天。
冲刺阶段的任务和之前没有太大区别,只不过开始背政治了,由于我的专业课和政治存在交叉,所以我在马原毛概方面只是对比了专业课参考书与新版大纲存在的不同,背了下新添加的地方。
思修和史纲背的辅导班老师给划的题目,最后一个月再背各辅导机构出的大题,还是很有效果的。
还有就是政治有一道时政的大题,而且不同辅导机构所出的题目对同一时政问题答案并不相同,灵活一点,把所有的时政问题总结一下,然后把它们不同版本的答案汇总起来,自己整理一下。
这段时间英语基本照旧,不过不要放松,一定要多读文章,我给自己算过,整个备考阶段我前前后后读过接近一千篇文章,当然其中也有重复的,我不能说它对考研英语有效果,但至少使我在英语方面保持着一种亢奋的状态。
这段时间一天学习16个小时,已经没有周末可言了,一次曾经连续学了20多天,确实很累。
冲刺阶段特别容易浮躁,尤其是最后,一定要稳住,千万不要看着别人干嘛你也干嘛,我在12月25号依然没有放松,当时真是硬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