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坦荡荡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4.5.4)
典出:《论语·述而》
原文: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释义:君子无所不容,所以襟怀坦荡;小人成天算计,所以牢骚满腹。
解读:孔子特别重视君子,喜欢拿君子和小人做对比,鼓励自己的学生做君子。在孔子的时代,“君子”这个词,有不同的含义,第一种,是指贵族和有很高社会地位的人,但这些人往往道德低下、学问鄙陋;第二种,是指虽然不一定有身份地位,但道德高尚、学问风度都很好的人。孔子鼓励学生做的,是第二种君子。做君子有什么好处?不一定有物质上的好处。君子主要是在人生境界上有飞跃,始终能够从容、坦诚面对不同的人和事,所以永远都很快乐。孔子很赞赏自己的学生颜回,颜回身居陋巷,过得很拮据,“人不堪其忧,而回也不改其乐。”这就是君子的境界。这对当代我们这些身处消费社会、常受物欲诱惑的人们来说,尤其值得深思。
2014年,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比如,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等等。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这些思想和理念,既随着时间推移和时代变迁而不断与时俱进,又有其自身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