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中国美术学院启动「最前线」——「五水共治」下乡教学创作行动,1500多名师生分赴全省各地,用手中画笔记录基层最美河长、最美河工以及最美志愿者,他们用画笔描绘浙江八大水系和千张河长肖像。
请跟随小编来瞧一瞧从「最前线」发来的最新动态:
嘉兴篇:与秀洲区女企业家及村嫂结盟治水创作采风活动
2017年3月28日至3月29日,绘画艺术学院总支书记方利民和版画系党员教师王超、张晓锋、宋欣、李小彬带领版画系硕士研究生韩荣、常斐、黄琦、李彧、刘思杞、许晨韬、梁琦等7名研究生同学来到嘉兴市秀洲区,为「五水共治」的创作活动收集创作素材。
现场写生
2014年,秀洲区18名女企业家自发结成「治水联盟」主动与王店镇村嫂摄影队结对,共同「认领」10条「三河」,以「女企业家+村嫂+河道」的志愿服务模式助推「五水共治」,为推进「清三河」行动、共建「两美」浙江发挥广大妇女和家庭在「五水共治」建设中重要作用。三年来,「女企业家+村嫂+河道」志愿服务模式不仅在参与「五水共治」工作及提高企业环保意识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更是一举斩获2016年度治水「大禹鼎」的殊荣。
参观治理河道现场
待治理的河道现场
此次采风活动受到了嘉兴市「五水共治」办公室的高度重视,他们希望能够通过中国美术学院「五水共治」的宣传平台,将嘉兴「五水共治」的成果更加广泛地传播出去,为全国各地的治水工作树立个榜样,也让更多的人们关注和监督「五水共治」的工作。
集中开会现场
冒雨考察治水现场
他们组织了女企业家和村嫂们来到建林村支部为中国美术学院的师生们做模特和采访。尽管女企业家们工作都很忙,但她们都积极地前来参加这次活动。有的企业家第二天还穿上漂亮的衣服再来,她们说:很高兴有这样的活动,要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展示嘉兴企业家的风采。村嫂们也穿上她们特色的服装,带着巡河的设备,来为师生做模特。
在采访中,每每说到治水成效显著,女企业家和村嫂们的脸上不免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她们动情的肺腑之言也深深地打动着老师和同学们。老师和同学们应接不暇,大家努力地想把看到的听到的记下来、画下来,短短的两天时间画了上百幅的写生。
在写生的同时,老师和同学对「五水共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嘉兴地处杭嘉湖平原,水道纵横,地势平缓,水流缓慢,又都是下游,治水的工作很艰巨。但嘉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改善环境的渴望,使他们万众一心不畏困难一定要把水治好。
采访女企业家
现场写生的时间很短暂,但绘画艺术学院师生们收集了丰富的素材。回来后,师生们将进行黑白木刻的主题性创作,一展中国美术学院版画木刻的风采。
▌部分作品
方利民 作
王超 作
张晓锋 作
李小彬 作
韩荣 作
常斐 作
李彧 作
黄琦 作
刘思杞 作
许晨韬 作
临安篇:「一江春水出临安」创作采风活动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版画系党员教师辜居一、曹兴军和付河江根据学院党总支和系的教学安排,带领刘振宇、潘远铭、王辉、杨凯等研究生参加了「新现实版画人物社会实践与创作教改课程」。
师生们与临安治水办负责人合影
女河长介绍治水
镇干部在治水现场
村干部在治水现场
研讨采风方案
师生们傍晚在河桥镇治水现场
在临安市委和临安市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师生们于3月28日至29日在临安市走访了临安「五水共治」的干部和群众代表,观看了不少现场文献与实景,为创作反映「五水共治」模范人物的版画作品收集了不少宝贵的素材。
采风作品 辜居一 作
通过这次现场采风,师生们加深了对全省治水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也经常被在基层工作的干部群众的辛勤实干的精神风貌和山清水秀天蓝的美景所感动,返校后将会响应省委、院党委号召,抓紧创作有生活感受的「五水共治」模范人物的版画作品,运用自己的专业特长来描绘好反映浙江的壮美画面。
师生们和当地治水干部、志愿者合影
南浔篇:绘制水乡生活百态长卷
南浔写生
自3月13日起,「最前线——中国美院五水共治下乡教学创作活动」在浙江的各个水系陆续开展。中国美院刘晓东和马旭东两位老师带领设计和图媒两个班的55个学生来到了江南水乡六大古镇之一——南浔古镇。
南浔古镇,座落在湖州市南浔区,隐没在繁华的城市建设中,偏安一隅,散发着自己独特的气质。
南浔古镇
走在古镇的石板老巷,看粉墙黛瓦,翘角飞檐,观石桥如虹,庭院似画,不期然间,已经走进了历史。木船悠悠然从小河摇过,思绪也被摇得很远很远。直到浓郁的酒香肉香自小巷深处飘出,才蓦然回到人间烟火的现实中来。
10个主题,描绘水乡生活百态
水乡里的百年老屋大致保存完好,有的楼前还有遮阳避雨的披檐,如今仍然是居民集中的住宅区,这里的居民还保持着水乡的一些生活习惯,河边洗衣,炉子生火做食,生活气息极为浓厚。
写生中的学生们
几日来,同学们在古镇上兜兜转转,寻访调研。每个学生都随身带着一个本子,描绘下南浔特有的生活百态。
树下悠然落棋,庭中淡然品茶;三两只黄狗轻声匍匐在家门,太阳还未落山,百间楼一带的居民已摆上小墩子在河边吃起了晚餐……
写生中的学生们
马旭东老师为此次调研设置了10个主题,水与建筑,水与居,水与文,水与影,水与舟,水与物,水与闲,水与旅,水与商业,水与楼。以水乡孕育的10种不同的水乡文化生态,描绘南浔百态。
「我们也会针对河道整理的情况,治理后的街景,当地展开的各种治理,比如说河道保洁、树木的种植,河道的修缮等内容做一些调研,以河工、治水人等内容来设置一些绘画主题,最终以长卷以及‘一生一本’系列性的绘本图文并茂地呈现。」
为治水一线的河工画张像
「千生绘千工」 ,绘制1000张河长肖像也是中国美院针对「五水共治」主题展开的大型绘画项目。于南浔下乡实践的55位学生为在治水一线的3位河工画像。
学生为河工画像
70岁的河工沈福林是第一次做模特,他显得不太自在,不知道要摆什么姿势。2个小时后,他赶紧起身活动活动筋骨,他笑着说,「做2个小时模特比我干一天活儿还累」。
沈福林跟水打交道已经10多年了,之前他是一名河道作业者,开河,挖泥都干过。
如今,他在南浔治水一线工作已经4个年头,一天8个小时,每天来回在几十公里河道上劳作。沈福林表示,每年的4月到11月任务最重,随着气温升高,河里的水葫芦就会疯长,保洁压力陡增。
刘晓东老师在为学生讲解作业
马旭东老师在为学生讲解作业
南浔区河道纵横交错,湖漾星罗密布。据南浔治水办主任陈炳龙介绍,全区共有2110公里河道,13.6平方公里湖泊荡漾,水域面积94.26平方公里,长湖申线、杭湖锡线等5条主干航道穿境而过。
为了减小保洁压力,区镇村三方联动。他们除了组织专业化保洁队伍,全面清理主干道的水草垃圾,还会运用「互联网+」技术,把视频监控与GPS定位系统应用于河道长效保洁中。工作人员安置视频室内,即可查看全区主航道的保洁情况,并远程指挥保洁船集中力量对水葫芦泛滥区域开展集中打捞。
▌学生写生作品选登
武义篇:治水治出了美丽乡村
武义写生
武义山川秀美,物华天宝,素有「萤石之乡、温泉之城」的美誉。武义也是新文化运动先驱、湖畔诗人潘漠华、著名经济学家千家驹、著名工笔画名家潘絜兹的故乡。
武义
3月13日至31日,中国美术学院教师李沐、周晓帆、仇世杰、王建伟、王晓明带领基础部造型专业、设计专业、图媒专业大一新生近150人赴武义县俞源乡,开展「最前线——‘五水共治’中国美术学院下乡教学创作活动」。
在半个月时间里,中国美院师生扎根基层,详细考察了解当地治水情况,为治水英模画像,用手中的画笔抒发内心的感受。
写生现场
在采风活动期间,中国美院师生吃住全部在俞源乡,近20天在基层的生活,让大家切身感受到了治水成效。在中国美院带队教师王晓明看来,治水不仅改变了水质,更是让乡村的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
「艺术创作是发自内心,学生们只有走出教室,亲身感受过,才能画出有血有肉的作品。作为大一的新生,一定要让他们真正明白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王晓明说。
碧水穿城过
俞源乡小后陶村地处武义县南部,一条乌溪沿村而过。漫步在小后陶村旁的乌溪边,清澈见底的溪水,郁郁葱葱的树木,干净整洁的河道,加上绵绵飘洒的细雨,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展现在人们眼前。
从过去的「脏、乱、差」河道到如今的最美河道,这一切都与一个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就是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陶旭景。「只要执着,定能望得见乡愁」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乌溪流经俞源乡十一个行政村,是流域内农田灌溉用水的主要来源,如何治理好乌溪已成为俞源乡的一大重点工作。
为改善乌溪的水质及河道环境,2014年开始俞源乡安排了5个河道保洁员,将责任分解落实到5个河道保洁员身上,而陶旭景就自我请缨担任汤山脚堰坝至破岗山脚六和畈堰坝段河道的保洁员,负责约1.7公里长的河道。
自2014年12月担任河道保洁员以来,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陶旭景都坚持每日检查河道,及时清理垃圾。
每天早上,他去自家的黑莓基地干活前,先顺着乌溪巡查一遍,将河道内的垃圾清理掉;下午干完农活回家前,再顺着河道巡查一遍。每天两遍巡查捡垃圾,确保了河道的实时干净。
写生现场
陶旭景的治水故事深深打动了中国美院师生。学生们刚听完故事,便拿起速写本画起了故事的主人公,希望用手中的画笔表达出自己对于英模的敬意。
中国美院的教师还带领部分学生沿着河道进行巡视,亲身感受了河道保洁员的辛苦与不易。他们是最伟大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学生作品
中国美院造型专业的大一新生郑冰说:「知道河道保洁员们辛苦,但没想到是那么的辛苦。我们要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也希望通过作品表达出自己的敬意。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为我们绘就了一幅美丽新农村的优美画卷。」
除了陶旭景外,中国美院师生还为河道保洁员杨国亮、祝天岳、俞建国等进行了画像,并详细了解了他们的故事。
「在乡里因为条件的限制,主要以速写为主。回去以后,结合自身感受,学生们还会用版面、国画、油画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河道保洁员更加丰满的艺术形象。用艺术的力量弘扬社会正能量。」王晓明说。
「五水共治」不仅改变了水质,还治出了美丽乡村。
▌ 学生写生作品选登
来源|绘画艺术学院 美术报
编辑|廖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