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萝严肃
一块严肃的扯淡自留地,萝贝贝和少女小助手们倾情奉献。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禽报网  ·  鸭报•2-25\\成本壁垒与需求疲软持续夹击 ... ·  11 小时前  
禽报网  ·  鸡报•2-25\\毛鸡走强明显,成交价格高于 ... ·  11 小时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企业风采丨用数智演艺创新文旅业态,大丰助力景 ... ·  昨天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剧评丨《一日三秋》: 生活世界的解体与重建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萝严肃

这部电视剧会让观众真情实感为它从头吵到尾

萝严肃  · 公众号  ·  · 2019-03-06 21:19

正文

转载或者合作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都挺好》还没播而我看到题材的时候就知道,热度不会差。


还记得樊胜美这个被父母坑了的傻捞女引发过多少口水战,《都挺好》是升级版的重男轻女故事,光这一点就够炸了。


葬礼上打翻了母亲的骨灰盒,兄妹和亲爹翻出了账本来算谁欠谁,随便放一段到小视频网站上都会爆,更何况全剧都在这么撕扯。


——————————


能把目光放在社会现实问题上,自然是值得鼓励,但我还是想先说一下这部剧的bug。个人观点,欢迎指正。


首先,年代设定和独生子女政策背景。


故事的年代,剧中未有明确说明,但是三个孩子少年时,家里已有两台电脑,其中还有一个液晶屏的,年代这怎么都在2002年到2005年之间了。


这时大哥大约24岁(大学毕业两年),二哥大约22岁(开始工作),小妹18岁(高考),这三个孩子往回算,至少有两个80后。


请问,独生子女政策哪儿去了?父母看起来都是体制内工作的(图书管理员和护士),多生一个已经就算是在医院的妈妈去给大儿子开个残疾证了吧,第三个怎么生出来的呢?


如果三兄妹都是70后那一切都好解释,但显然不是这个年纪。大哥二哥70后小妹80后都不够用,因为二哥的生活状态不像35岁以上的人。


最新剧情中,父亲苏大强明确说自己因为生了第三个孩子违反了纪律被处分了。那么本剧还是考虑到计划生育的年代背景的,怎么没编圆呢?


我们姑且算郭京飞演的二儿子可能是个大龄丁克,他踩着计划生育没完全落实的点出生,苏家到老三才被罚。


但这不是重男轻女家庭吗,会为了两个儿子还多生了个女儿吗?为了女儿还挨罚,何苦生呢?


尤其别忘了,母亲的工作是医院护士,习惯走后门托关系。她的职业有提前看性别的便利,重男轻女家庭更有看性别的动机。


其次,这家的经济条件也很谜。


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才有了养活儿子花钱养活女儿不肯花钱的剧情。但剧中他们家有两台电脑还能上网,我算了算这在2005年都是很好的条件了。


第三是大哥这个人生路实在太不可能。


初始剧情是,大哥是清华毕业生,毕业了两年啥也不干就蹲在苏州老家准备申请美国大学。


现实里常见的情况是:清华学生如果想出国大三大四随便准备个一年就出去了,离开北京的环境,家里蹲两年,对申请没有帮助。


大哥到了美国后剧情也很乱。


他和太太约了上司度假,家里来了报丧电话,他立刻买机票回国了。大嫂给美国上司打电话解释为何爽约,美国上司直接撂了电话。


等一下?至于吗?全世界所有上司听说员工妈妈去世了都得来点安慰的话吧?


从国内办完丧事回来大哥就被裁员了,斯坦福毕业后搞IT的他,找不到工作,连销售员都想去应聘。


大嫂埋怨大哥放不下身段,说他只会干程序员不能当管理层,现在失业了应该去当蓝领,蓝领挣得不比他原来少。


对此我朋友表示:这剧情在讲笑。


不过,在他眼里最大的漏洞是:按照剧情交代的,一年拿不出十五万的家庭,根本读不起私立的斯坦福。


再来看被妈妈嫌弃的苏明玉,“父母重男轻女不让她上清华,就让她读免费师范”这个情节很气人,但仔细想想这个母亲丧心病狂的计划在十几年前的苏州根本不可能成功啊。



明玉成绩年纪全十,目标考清华,是老师学校都盯紧的高材生。


这种尖子生说不考就不考了学校都不会同意,尤其是在江苏这么重视教育的省份。


学校每年都要宣传能有多少个考上北大清华的,高考成绩好的本地媒体都要来采访。这怎么可能学生准备上本地师范就随便放走了呢?


明玉只要跟学校讲有困难,老师教导主任都得先把她接来住校直到考完,确保孩子好好复习同时还要找家长做工作。尖子生也很容易得到本地企业的赞助,再说读不起书还有各种奖学金和贫困生政策啊。

(△剧情都交代了明玉是学校重点关注的尖子生了)


我特地去翻了一下原著,说的是明玉成绩不错想考清华,妈妈背着她跟班主任谈好了本省重点大学保送,这样就合理多了。


还有一些小细节上的不到位。


女主角明玉所在的众诚公司,人事斗争风风火火,老总们都衣着光鲜,看了9集了我都不知道这公司到底什么业务,销售什么东西还是做什么渠道一个字没提过。


不提也不影响剧情,但这会让我觉得很空洞。只说客户不说业务,只说斗争不说标的,只说加班累不说在忙啥,这是低级国产剧犯的错误。


明玉常去的“食荤者”餐馆,桌面上放着收款二维码,可知就是最近几年的故事。


在移动支付如此普及的情况下,明玉一个年轻的金领,每次消费都大把大把往外掏钞票,不现实吧?张晨光演的蒙总这个年纪还热衷于花钞票才我还可以理解。


《都挺好》拍摄地选在苏州,有小桥流水也有高楼大厦,苏州评弹呼应着剧情,这是用心的。但怎么没注意演员全部都是北方口音呢?这种现代都市剧也没必要用苏州方言,大家稍微收着点讲话,少几个儿化音翘舌音,多几个软糯的尾音,就会好多了。还有,南方语法也是可以放在普通话发音里呈现的。

(△台词里浓郁的北方味儿扑面而来)


以上是我目前看到的bug。其中很多差错也可以算《欢乐颂》同款槽点。


不过也不得不承认,槽点不影响我每天跟进剧情,全都忍了。这就要说到本剧吸引观众的优点了。


————————


题材优势当然不可忽略。


重男轻女是一个看似很老但却常谈常新的话题,女孩的命运因为性别歧视而被压制的故事,在社交网络都会引起强烈讨论。《都挺好》因此而自带话题度。


女主角的家庭重男轻女到极致,妈妈是富养儿子穷养女儿,儿子们过的是小康生活,女儿过的是贫困生活。儿子火腿鸡蛋女儿清水泡饭,儿子享福女儿劳动。儿子花钱管够,女儿买复习资料都不给钱。


因为母亲认为女儿是别人家的,只管到18岁就够了,以后也不用女儿养老送终。


妈妈惯儿子,怎么都疼爱不够。女儿说了点真心话,妈妈就说这孩子被惯坏了。


被嫌弃的女儿一怒之下就跟家里决裂自己闯荡,清华梦破碎了依然找到通向成功之路,变成了住大房子开好车的女高管。


逆袭里带着扬眉吐气,也夹杂着从未被父母爱过的心酸。


“原生家庭”是近些年网络上的热门话题(热门到这四个字已经被滥用到看吐了),能生动展现出这个话题层次之丰富的国产剧并不多。《都挺好》以强势母亲弱势父亲家庭重男轻女为开端,铺陈出了很丰富的众生相。


顶梁柱母亲去世后,家庭关系要重新整理一遍。懦弱的父亲一招翻身做主人,开始作天作地。被宠爱的大儿子二儿子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不被待见的女儿靠自己闯出一片天,但还是要反复面对童年伤痛给这个家收拾残局。


以往国产剧都有点厌女症,男人喜欢的女人傻,能干的女人事儿,管家的女人烦,老女人没魅力,小女孩蠢笨。


《都挺好》就反过来了,苏家的男人呈现了不同流派的窝囊废,每一派还都很真实。


父亲苏大强是自私贪心虚荣,看的时候我一直在问自己是苏大强烦还是谢广坤烦。(可能还是谢广坤烦一点,苏大强不敢招惹强势的女儿,谢广坤可是天天祸害王小蒙啊。)


大儿子看似留美高材生,满嘴大道理,说要体贴长辈但就会指挥人,实际上一点用没有,就他离家十几年没照顾过父母。传说中的云尽孝。


张嘴就来让弟弟天天在家给爸做饭,弟弟弟媳不上班吗,光说便宜话。


大哥自己都失业了就老婆养家还不听老婆话,没能力照顾所有人非要把爹接过来尽孝完全不考虑现实情况。


二儿子的机灵全长嘴上了。


甜言蜜语哄亲娘,啃老啃到不要脸。妹妹花了40万办葬礼他还能说妹妹不孝顺,对着媳妇说爹不好,对着爹说媳妇不好。


郭京飞最近少出来逛街吧,可能会被打。

(△这句台词细思极恐,二哥以前经常打明玉吗?)


与此鲜明对比的是,剧中的女性的形象很好。


女主角是跟糟糕的父母切割自立自强,不多说了。


大嫂温柔坚定,做事有通盘考虑,早就预见到了生活里的危机(老公可能会失业)拼命挽救,冷静分析现实情况,把孩子带那么好还在挣钱养家,尔豪你有什么脸跟老婆要这要那??


大哥一直指责弟弟妹妹没有照顾好父亲,可关键时刻,也是他让自己父亲最失望,没法接父亲去美国了一句解释没有,就挂电话关机了。


二嫂看着娇滴滴,但特别拎得清。她知道跟公公有矛盾要老公出面说,还不能说太直白要讲方式方法。


二嫂对公公其实也不错,只要不惹到她的洁癖就行,还愿意花大钱哄他开心。



她听说了明玉怎么长大的,就说不用明玉养老。


看完账单知道老公啃老多严重之后,特别有骨气要还钱给公公。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