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大数投资的第
3
版
,
是完成关于投资方法三部曲系列写作后对大数投资方法的更新之作。
本书直到开始写后记
,
仍然是一板一眼
,
不免写得过于严肃
,
但这是故意之举。表达大数投资方法是按
“
投资就是解一道有解的数学题
”
的方式在写
,
是按逻辑严谨、数量清晰、易于操作的方式在写。不过
,
《什么是数学》《一个数学家的叹息》两书的作者都曾想告诉我们
:
“
数学不仅是表达的工具
,
数学也是一种有趣的思考方式
”
,
这篇后记也想给大家谈谈用大数投资方法有趣的事。
大数投资方法的有趣之处不是教人赚钱
,
而是让人理解在股市投资企业能赚钱这事是真的。如果能赚钱这事是真的
,
那生活中的很多事都可以是真的
,
这个想法会让我们觉得对生活充满希望。因此
,
让人通过赚钱理解生活原本这么有趣才是写作此书的目的之一。
为什么要投资上市公司而不是自己创办一家上市公司
?
因为客观上我们没能做到创办一家上市公司。有句箴言
“
没做到就是做不到
”
,
既然客观上没做到
,
主观上就该承认很多事情我们做不到。我们得承认
,
创办一家公司
,
特别是创办一家上市公司是自己没做到的事。然而
,
当这个世界有了上市公司时
,
投资一家企业这种难事就成了普通人可以办得到的事。很少的钱也能投资稳赚
,
这本身就是一件需要脑洞大开才能想到的事。如果你向别人谈起你是
10
家上市公司的股东
,
而且你还投了全都是盈利不错的公司
,
这会被看成是不小的事
,
但这样的事你只要有
1
万元的本金就能做到。只是一些人不曾这样想
,
虽然有人知道这点晚了一些
,
但毕竟知道了
,
幸运主动来敲门
,
这是一件多么赏心悦目的好事啊
!
也许你已经创立了比一般上市公司规模还大的公司
,
但开始面临廉颇老矣如何传承的难题
,
那么
,
将自己管理的单一股份转换为多家能赚钱的上市公司股份
,
不失为识时务者急流勇退的智慧选择。
投资上市公司为什么采用大数投资而不是别的方法呢
?
不仅因为很少的钱可以投资很多公司
,
还因为那些号称能成功的方法无法复制
,
或者可能是成功者同样使用了普通的统计却把它表达成个人有超凡能力而已。
投资的早期
,
我也曾试着做个知道企业未来的人
,
想把未来哪些企业优秀这件事在投资之前就弄清楚
,
但很快知道
,
那不是靠懂得经济学、管理学、财务学或其他什么学的几个定理
,
或具体的什么现金流折现值公式就能算出来的。反倒是通用汽车破产重组把非常残酷的事实告诉了我
,
曾经是汽车业全球老大的通用汽车从最高每股
94.6
美元跌到几十美分的时候
,
通用汽车的董事长、总裁等一众高管不仅仅是无力回天地接受公司重组自己出局的结果
,
其平均每人
2
亿美元的期权股票也缩水到
1%
以下。
想要知道一个具体企业未来是什么样子
,
可能不是你非得变成先知而是你必须有预知未来的水晶球
,
但你会发现
,
得到一个能预卜个别企业未来的水晶球无异于天方夜谭
,
那些看起来能决定企业命运的董事长、总经理对此也同样无可奈何。事实表明
,
用净资产、净利润这些能够知道的东西衡量购买价格是否合适
,
投资几十家企业进行组合
,
你就可以成为自己信任的投资人。是的
,
就是要用你自己能信任自己的方法去投资。
“
七十而从心所欲
,
不逾矩
”
,
这说的是人生
,
我们离这个境界还远了点。不过
,
虽不敢说对人生的随心所欲
,
但这话却道出了与大数投资相通的道理
:
只要按照规则行事
,
就尽可以照着自己高兴的方式做。大数投资的基本原则就是组合、低估值和长期持有
,
如果有策略的话
,
那就是越低越买和涨得太高了就卖出。本书对投资组合整体配置给出了四种方案
,
在降低成本准则卖出策略中也给出了四种方案
,
就是给大家增加点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办法
,
熟练之后
,
大家自会形成有自己风格的投资方法。
不用担心本金被花掉
,
可以花点钱试着让生活多点乐趣
,
到你童年梦想之地走走看看
,
或只是轻松喝上一杯
,
或鼓捣点你喜欢的什么
,
不用考虑太多
,
钱花了不仅能体验到投资有收益这事是真的
,
还可能有意外惊喜
,
毕竟做什么事都需要点
“
学习成本
”
,
投资收益让你付得起学习成本
,
也会学到、体验到更多。钱可以花给家人、孝敬父母或者犒劳犒劳自己
,
不用太担心花掉了收益影响复利。当然
,
要有复利
,
三个要素哪个都不能少
,
但本金不能减少是指不亏钱
,
不是指不可以花钱。只要你的方法是对的
,
只要你真的能赚到钱
,
这个世界一点都不缺钱让你打理。只要你管理的钱不亏
,
不必在意增加的本金是挣了钱没花还是管理钱多了的缘故。学生能打理更多的钱去实践复利道理才是我更乐于见到的事。
你甚至有挣更多钱反而不花的喜悦
,
钱少少花
,
钱多多花
,
但也可以不花。大数投资带给你的是可以挣到钱的希望
,
希望才是快乐的源泉。为希望而投资
,
投资中有希望
,
这般美好的事将属于你。
不用劳心劳力去猜技术发展对企业有什么影响
,
也不用操心谁是优秀企业家
,
一切都取决于大时代。人们看到的常态是
,
为数不少的
“
优秀
”
企业家谢幕以后
,
其所在企业依然在正常运转
,
也有为数不少的
“
优秀
”
企业家领导的优秀企业在不经意间变得平庸。稍早期的投资者可能会记得
,
2008
年有些人可能还没读完《桑迪
·
韦尔自传》
,
还没弄明白桑迪
·
韦尔是如何把花旗银行变成世界第一的时候
,
曾经最高每股
55
美元的花旗银行竟跌至每股不到
1
美元的境地
,
当今花旗几十美元的价格只是当年十股缩成一股的价格。
实际上
,
技术的发明与应用是很复杂的事
,
但那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做的事
;
企业管理也很复杂
,
但那是企业家和管理者做的事。当那些在自己的专业里不知学成了什么样子
,
原本对技术或管理从未学习过或实际操作的人大谈特谈上市公司技术如何领先
,
管理是几点零时代
,
收益成长性如何
,
给了各项要素参数赋值并用复杂得连他们自己都不太相信的模型去做投资的时候
,
你会不禁莞尔。
谁不想把事情做好呢
!
想把上市公司做好是企业家和管理者梦寐以求的事。但是
,
不管他们怎么努力
,
企业会变成什么样他们也不能确定
,
这些企业家甚至连他们自己什么时候出局都不知道
,
否则就不会有当下那些独角兽公司的大股东在公司早期卖了那么多的原始股票
,
也不会有一些著名的上市公司不经意间消失在你我的视线里的事
,
一切还是交给统计比较可靠啊。
正如威尔海姆
·
冯特所言
:
“
人们从统计平均值学到的心理学知识远比从哲学中学到的多
”
。统计学均值原理等科学道理使得我能在以往出版的三本书中对投资人做出不同的提示。
前三本书截稿时间不同
,
写作完成后
,
所遇沪深股市估值环境也有所不同。
2007
年国庆节完成《投资企业法》的书稿时
,
股市连续两年大幅上涨形成了严重高估的状况。我以自己不断减持的实际提示大家卖出严重高估的股票。
2011
年底写就《大数投资》时
,
沪深股市下行到较低估值的水平
,
后记提示大家坚定增加配置并持有投资组合。当
2014
年底写完《终极价值投资》时
,
虽然股市整体并未出现高估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