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提到收藏家,似乎大多数人会自然地认为这是一个需要相当高入门门槛的身份,但作为著名收藏家的林明哲却讲:“只要有心,100元也能做收藏”;若提到收藏家挑选收藏对象,似乎又同样会有大多数人认为这是需要极为谨慎的事情,一般会精挑细选至最终将目标对象锁定为某几样甚至某一样的藏品。
毕竟是“采四天下花,于大海酿酒,不知成不成?”的几率挑战。但林明哲收藏却有一个特点——对一个艺术家的作品往往会批量购买,且这一特点一以贯之于他几十载的收藏生涯并在如今汇成一个标准回答:“但我今是酿得酒成了。”
林明哲从19岁求学时代纯粹出于个人喜好买画,到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从拍卖会买西洋作品,再到1987年林明哲开始收藏大陆艺术品,并于1992年一手创建了山艺术文教基金会。
迄今为止,林先生及其成立的基金会以将近6000件的中国和俄罗斯的现当代艺术作品收藏,成为世界华人圈中艺术品收藏的典范之一。而从整个艺术的发展脉络来看,可以说林明哲收藏了中国艺术尤其是中国当代艺术一段极为“珍贵的历史”。
正如林先生所言,艺术品收藏并非简单的财力竞赛,而是以积极主动参与艺术生态圈的观念来推动艺术发展,以一个崭新的观念来阐述新世纪中国人的收藏观。
1997年5月11日 台北历史博物馆 吴冠中画展开幕 赵无极回顾展 左起:黄才郎、赵无极、林明哲 2011年 黑土大地 俄罗斯巡展
1987年,台湾人林明哲第一次到大陆,满眼都是便宜的艺术品;上世纪90年代初,林明哲又带着硬通货美元到俄罗斯画家家里扫货。时机准确的大手笔收藏,让他几乎可以买断一部美术史,被称为“远比王中军、王健林牛气”的收藏界传奇人物。
大手笔:垄断式收藏
上世纪80年代,林明哲凭借投资房地产业带来的巨大财富,采用整批收藏的方式,几乎将四川画派的所有代表性作品买断;他买中国写实画派杨飞云等人的作品时,上千美元一张的价格已经让他们感动万分,而今却暴涨百倍、千倍;上世纪90年代初,他又以低价从海外收购了赵无极以及法国的柯罗等艺术家的一系列世界级作品,并5次远赴俄罗斯扫货,其手笔之大,成为俄罗斯官方美术馆之外最大的私人收藏。
20多年来,林明哲和他领衔的山艺术文教基金会先后向世界推广了中国艺术家吴冠中、程丛林、罗中立、何多苓、周思聪、闻立鹏、贺慕群等,被他相中的艺术家无疑前景光明。
时机准确:画家遇窘境
林明哲认为自己能成为收藏大鳄,是因为碰到了最佳时机。比如收藏俄罗斯油画时,恰逢他们社会动荡,币值从兑换美元1:1暴跌至1:500,他们需要美元,我们就带去了大把美元,因此有幸收藏到了列宾、苏里科夫、列维坦、马克西莫夫、梅尔尼科夫等美术史大师的名作。
四川油画家何多苓的代表作组画《雪雁》,一直不舍得拿出来,后来因为女儿去美国读书,经济上有需要,才忍痛割爱给了林明哲。何多苓在美国生活遇到困难,实在没办法,向林明哲求助,林明哲马上汇了几万美元过去,何多苓后来画了一张《偷走的孩子》,讲述他在海外的苦楚心境,是专门给林明哲画的。
底气:有美术眼光
林明哲下手那么猛,凭的是什么?他是学美术出身的,所以能看懂画的好坏。而要看懂画的好坏,关键还要看这个画家是不是真有天才,真的能专注于艺术创作。
2003年,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还没有起来,林明哲跟北京的藏家朋友说,“你看周春芽的画,现在几万元人民币一张,将来准超过500万元”。台湾有位藏家手里有吴冠中的《长江万里图》,当时800万元就想卖,他却对该藏家说,这画会上亿!这些判断,都是基于他对艺术和市场的深刻认识。
林明哲大胆预言:将来全球最贵的500件艺术品里,中国的应该占一半。
收藏方式:买画又办展
很多人羡慕林明哲收藏的罗中立、杨飞云、艾轩、何多苓、庞茂琨等名家作品,如今大多暴涨百倍、千倍,可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拿出这么多钱来成批成批买画,在旁人看来,基本上是属于疯了。
林明哲有一套自己的收藏方式,他不光是大手笔收藏,还花大力气推广。他垄断式地收藏了罗中立370多幅画,多年来,坚持为罗中立在海内外办了16次个展。这些年来,林明哲的山文教基金会总共办了200多个展览,很多是赞助式的,就是为了鼓励、支持艺术家,传递对美的感悟,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艺术。
甄选标准:艺术家魅力
林明哲到底用什么标准挑选出潜力无穷的艺术家?林明哲表示,主要看艺术家个人的作品魅力、绘画风格以及作品中体现的时代性、创造性、民族性等。他一般会持续关注一个艺术家两到三年,考察他对艺术创造是不是敏感,是不是执着地做一件事,确认之后,才会放进收藏名单。